司马懿在很多人的眼里是一位非常有聪明才智的一位将军,关键是司马懿在军事方面的造诣非常高,而且在司马懿的那个时代他的军事才华也可以说是十分的超群了,不管是司马懿遇到了什么难题都会通过自己的想法来一一化解。
因为司马懿的在军事方面的才华所以司马懿才会被曹操所重用,所以那时的曹操想这样的人绝对不可以让其他军营里的人所重用,所以曹操先下手了,让司马懿的才华在曹营里所施展开来。说到军事上的谋略,很多人都觉得司马懿比不上诸葛亮,司马懿的战略大都稳中求胜,比不上诸葛亮的奇绝。
所以虽然两个人都是有名的谋士,但是司马懿的口碑和名气远不及诸葛亮,甚至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死去之后三国就草草收尾了。这两人有过很多的交锋,诸葛亮屡次占了上风,最有名的一次就是空城计,也正是因为在这次交锋中司马懿输了。
司马懿也是一位军事奇才,绰号“冢虎”。可就是这样的一位军事奇才竟然会中诸葛亮的空城计,很多人都不明白认为之里面一定有想不到的隐情。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对空城计不陌生,在蜀汉决定进行北伐的时候,马谡因为自己过于自信与小瞧他人因此失去了非常重要的街亭,所以导致蜀国一直都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形势下,而且北伐又经常受到挫折,前线需要军队支援,可是西城又不能失去,这下可把诸葛亮难住了。
在这些重重的困难下诸葛亮为了顾好前线的军粮,为了给前线更好的军资力量,于是把西城的所有军队和军粮全都送到了前线,当司马懿接到线报后心中便有了攻打西城的计谋了,所以司马懿趁西城空虚的时候便带领军队去攻打西城。
因为西城不仅对诸葛亮来说很重要甚至对整个蜀汉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座城池,所以西城是绝对不可以沦陷的,诸葛亮也非常的懂司马懿,所以在就有所准备,他让人打开城门,让自己的书童在城墙之上焚香、弹琴,一切都准备妥当了,司马懿的军队也已经到了西城的脚下。
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司马懿带兵围困了诸葛亮坐镇的城池,带了足足15万人,最后被诸葛亮一曲空城计放走了唾手可得的胜利果实。很多人感叹诸葛亮对于人心的把控实在是炉火纯青,但是也会有很多人迟疑,作为和诸葛亮交手了多次的老对手,司马懿怎么会对诸葛亮这次的出手全然不知呢?其实认真分析司马懿其实早就猜到了诸葛亮的计谋,将计就计,装傻罢了。
当司马懿看到诸葛亮后发现他非常的淡定于是有些乱了阵脚,思考了许久之后便下令撤兵。那司马懿为什么作为敌军阵营的长官,为什么要放过对手呢,这不是叛国吗?当时的司马懿手握15万军队,拿下这座城池不在话下,但是司马懿这样做,究竟可以得什么好处呢?他的儿子司马昭也很不理解。
当司马懿的儿子问道原因时,他一直都没有说。直到临死前说出了真相,司马懿临终时说:“吾事魏历年,人皆疑吾有异志,吾尝怀惊骇!”这短短17个字就解释了为什么司马懿明明看穿了诸葛亮的计谋,依然要钻进他的圈套,给自己留下怯战的名声。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善于工于心计,懂得敌人的心理,所以当曹操怪罪时司马懿非常好解释,可以说诸葛亮是故意弄出一座空城来诱导敌人,所以之前散播的消息是假的,是诸葛亮设计来让司马懿上当的,毕竟是一位人物,他所做的一举一动都有很多的解释。
老练的司马懿早就知道自己真正的敌人不是诸葛亮,不是蜀国,而是与自己同处一个阵营的人,而是当时的魏国君主曹睿。不论是曹丕还是曹睿,都没有将自己当成是自己人,对他们来说,自己只是一个打败蜀国的武器。
狡兔死,走狗烹,只要蜀国被破,那么自己也就会变成弃子,失去自己的价值。所以当时虽然司马懿身边有15万大军,但是司马懿依然选择放过诸葛亮,不是因为对诸葛亮惺惺相惜,不是因为怯战,而是为了保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