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众所周知,三国当中当属曹操帐下人才最为丰富,因为他四处征伐,实力不断壮大,同时又有天子在手,因而不断地吸引着各地人才的归附。然而曹操虽然以善于识人用人著称,但是聪明的他也有看人不准的时候,他曾忽略了一个人才,本是他帐下一小卒,后来归降蜀汉后竟大放异彩,刘备拿他当宝,诸葛亮见到他也是十分欣赏,此人就是王平。
王平本是巴西郡人,在公元215年,张鲁投降了曹魏,巴西的蛮族首领率众归降了曹操,其中就包括王平,然而当时曹操已值暮年,早已失去当年的锐气,所以也没发现这么一位人才,只是让他做了一名校尉,还是代理的。四年后,刘备攻下了汉中,王平在曹军战败后选择了归降,并受到了刘备的器重,成为了一名牙门将,这个军职虽然不高,但是十分重要,当年的赵云以及魏延等名将都担任过。
公元223年,刘备因为伐吴而大伤元气,最终含恨病逝于永安。他蹉跎了一生,好不容易才打下了这半壁江山,如今只能把它托付于孔明,然而他依旧不放心,想要找个人辅佐他。可当时赵云年岁已高,新生代的将领也没有能堪当大任的,最信任的魏延还有别的重担,所以他思来想去,还是选择了王平,此人不但能征惯战,关键是性格沉稳,能够独当一面。
公元228年,王平随军北伐,前期的时候,首次北伐十分顺利,因为当时曹魏的防御重心倾向东方,对于没有了刘备的西蜀并未放在心上,所以此次出征做到了出其不意的成效。陇西地区毫无防备,纷纷弃甲归降。为了隔绝关中与陇西的联系,孔明决定在派遣一直大军在街亭驻防,以防备魏国援军,可惜担任主将的马谡胡乱指挥,最终让蜀国丧失了统一的最后良机。就在马谡军全线溃退的时候,担任副将的王平却擂响了战鼓,收拢了一千多的残兵,由于王平军井然有序,张郃不敢贸然进攻而暂时撤退。
此战的失利最终让包括马谡在内的多名将领被斩首或治罪,唯一被授以军功的只有王平,因为他在大军溃退时临危不惧,及时收拢部队并迫使敌军撤退,颇有赵云将军那般的胆略。王平因此战被拜将封侯,并统领了蜀军精锐无当军,三年后在南围再次击退了名将张郃。公元234年,孔明去世,蜀汉进入了转攻为守阶段,王平则镇守汉中长达15年,直到去世,力保汉中不失。
结语:王平在曹营中不得志,投降蜀汉后却得到了先主的赏识,并用自己的行动征服了孔明,他虽然是个不识字的粗陋军人,却比马谡更有实战经验和谋略,只可惜孔明对此认识的太晚,如果当年街亭孔明将二人的位置互相调换一下,或者更早重用王平,或许北伐的结果甚至整个三国的历史机会和今天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