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整个男性主宰的历史上是几乎不可能的存在,这其中每一步都走得惊人。但是,在其当政的后期,却屡屡传出皇室秘闻。武则天年过76,仍同2位美貌男宠花天酒地,8年后才发现其高明。
武则天自小就与一众女眷不同,她不爱那女红刺绣、琴棋书画,却是对诗书谋略感兴趣。而她家里人也有着不同的教育观念,没有苛责于她,只是按照其性子来,喜欢什么便教什么。所以,武则天尚且年少,就已是才貌双全。
而这样的美貌与才华也被唐太宗所欣赏,收在宫中作“才人”。可能是年纪尚幼的缘故,在唐太宗时期,武则天并没有显露出太多风头,一直作为“才人”直到李世民去世。而不甘在寺院孤独终老、了此残生的武则天,早已是看准了新皇帝李治。年纪相当的两人,在寺院中相见倾心,恨不得日日相守。
身为皇帝,自是不愿心爱之人流于宫外饱受生活之苦。年纪轻轻的李治不顾众人反对,将其接入宫中,封“昭仪”。后又几经波折,在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共同努力下,武则天登上后位,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广施仁政,甚至与高宗被世人并称“二圣”。自此,武则天开始了她在政治中心奋斗的一生。
在唐高宗统治后期,李治缠绵病榻,武则天开始彻底掌握实权,培养自己的势力。更是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顺势走向前朝,一步步登上了皇位,建立了武氏周朝。其间,武则天把皇帝的手段展现地淋漓尽致,清除异党、平定内乱,提携有志之士,一步步坐稳了皇位。
前期武则天颁布多项惠民政策,进行教育改革,给有才华有胆识的人更多考取功名的机会。甚至,女性开始有机会进入官场,施展才华抱负,因此,武则天受到很多人的拥护。但是,直到武则天晚年,她却亲手打碎了众人的信任。76岁的她开始沉迷“美色”,在深宫之内养男宠花天酒地不说,还赐予他们实权,任其干涉朝政。
这样的宫廷秘闻,一传十十传百,更是成了民间的笑料。官场之中更是很多人不服气,两个男宠靠着美色上位,还试图干政。本就混乱的朝臣势力,在眼看武则天气弱,争权夺位风气渐起,几股势力相互交缠不休,这样一股新势力异军突起,直接闯入,打乱了本已一触即发的棋局。
官员虽不敢明面指责皇帝言行,但在背后也是对武则天这后宫起火烧至前朝的男宠事件多有怨言,百姓之中更是谣言四起。甚至直到现代,也有很多人拿男宠事件来指责武则天,试图抹杀其当政期间的功绩,说武则天当政期间功不及过。
而直到八年后,才有人懂了武则天的用意。武则天晚年,几方势力暗中争夺不休,李氏家族和武氏家族两方对立,水火不容。一旦武则天去世,势必是战争起百姓苦,几方争斗,损失惨重,甚至会伤及国本。经过几代休养,好不容易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强盛的局面,很可能就要从头再来。甚至还会给外族人机会,趁机扰乱中原。
而武则天这看似沉迷美色的举动,却向棋局中加入了另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在她的默许,甚至是培养下,异军突起,很快就和另外武、李两方势力不相上下,各自盘踞一方。这也打破了之前一触即发的战意,各方势力暂时休战,整顿自己,徐徐图之。
期间,武则天利用张氏二人,暗中除去了多位对李、武两方关系缓和有威胁之人。几经波折后,李、武两方都看男宠上位者不惯,甚至渐渐有合作之意。最后,李显登基。李氏家族做大,铲除张氏二人势力,武氏家族却依然挺立。这其中,自是少不了武则天之前的谋划。
皇帝在位之时,不止是要谋划眼前之事,还要计划深远。武则天早已看清朝中局势,不惜以自己的名声作为诱饵,平定了朝中的波动。眼光之长远,令人佩服之余。舍掉名声的这份勇气,更令人叹服。就像她为自己立的那块无字碑一样,都是身后名,她未曾在乎。
参考资料:
《载初元年沙州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