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倘若他再多活几年,唐朝可能会提前灭亡

“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倘若他再多活几年,唐朝可能会提前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534 更新时间:2024/2/4 20:42:42

就像有光就一定会有与之对应的阴影一样,壮丽的大唐也不免迎来属于自己的落幕。

唐朝作为一个统一的封建朝代绵延289年,不可谓不长寿,但在它的后152年里,唐朝光彩尽失,与其说是一个朝代的延续,不如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大器晚成的史思明

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是一把利刃,切割开唐朝的命脉。安史之乱造成的尸山血海使人口大幅度减少,之后弊病频发,宦官逐渐夺取朝政,藩镇势力不断发展,对中央朝廷造成了威胁。安史之乱持续了七年,但要为唐朝之后百余年的衰弱负责。

安史之乱的主导者为安禄山父子和史思明父子,前三年以安禄山父子为主,不过安禄山只是占了个名头,他在起兵后第二年就死去,他儿子接替他,指挥叛军。

安史之乱后四年主要是在史思明父子的领导下进行,史思明一度进攻关中,危及长安。但他的儿子史朝义弑父自立,打乱了他的计划。如果他再多活几年,唐朝就不会在安史之乱后还能苟延残喘一个半世纪,而是早早地灭亡。

史思明和安禄山一样,虽然有一个汉人的名字,但不是汉族,他的故国乃是突厥,突厥在大唐的铁蹄下灭亡,他从善如流,转而为唐朝效力。

史思明精通多国语言,很早就显示出阴沉的心机,善于巧言令色,他曾深陷危机,被悉族俘虏,外人闯入奚族领地,按惯例是格杀勿论。

敌众我寡,无可逃脱,史思明反而诈称自己是唐朝派来的使者,他们如果把自己杀了,会引来泼天祸事。

奚人信以为真,将他松绑,要送他返回,随行的还有百余人,他们兴高采烈以为是随史思明朝见天子,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走入了死局。

已进入唐朝领土,史思明就派人向当地官员通报,说悉族率领百余人名曰觐见,其实是想偷袭。官员不疑有他,率兵将毫无防备的奚人斩杀殆尽,还自觉立功,在给朝廷上奏章时还提了史思明的功劳。

安禄山和史思明是同族,两人同岁,是上下级关系,虽然在安禄山手下做事多年,之后也跟随安禄山造反,但他们之间可没有什么上下相孚。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是同一类人,早早就看出来了彼此的阴险狠辣。

安禄山曾经率领史思明等人出兵抗击契丹,铩羽而归。安禄山和部下一起落荒而逃,躲回城中,又在朝廷追究时把过错全推在部下的身上。

可能是早有预感,史思明没有随他一起回城,而是和七百多名残兵败将在深山中藏了十数天,然后才敢出山找到安禄山。

不管心里怎么想,安禄山的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他做出很欢喜的样子,庆祝史思明劫后余生。史思明没有领情,他对安禄山的本性再清楚不过了,他私底下对别人说如果他没有躲进山中,就一定会和其他人一样死在安禄山手中。

安禄山在崭露头角获得宠信后,他麾下的史思明也得到升职,他曾经进京拜谒唐玄宗,唐玄宗对他很欣赏,问他多大岁数了,他回答已经四十,玄宗拍着他的肩鼓励他,说:“尔贵在晚,勉之。”

唐玄宗看出史思明的大器晚成,却没有看出他大器晚成的代价是大唐的衰落。

降而复叛

公元755年,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野心,安禄山正式起兵发动叛乱,他命令史思明留守自己的根据地范阳,使后方无忧,他本人率领15万大军南下,渔阳鼙鼓动地来,惊得天子出逃。

史思明十分嗜血,喜好杀戮,他并不严格约束自己的士兵,反而放纵他们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他每攻下一处城池,就会命令城中的青壮劳力参加苦力工作,而不能提供劳动力的老弱妇孺就会被处死。他将杀人看作游戏,极度漠视人命。

史思明率领的部队是安禄山叛军中最强的一股势力,是令唐军头疼无比的一块硬骨头。

公元757年,安禄山在洛阳被其子安庆绪以争权为目的谋杀,但安庆绪没有安禄山的才能,镇不住手下的部将,叛军形势不秒。史思明本来就没有什么忠诚可言,他思索一番,决定率领13万叛军,接受大唐的招降。

唐肃宗接受劝谏,认为史思明此举是诈降,意在休养生息,东山再起,因此密谋除掉史思明。

不管史思明本心如何,了解到此事的他召集将士,做了一番煽动人心的演讲,极言唐肃宗对自己的辜负。史思明再次反叛,并收拢了安庆绪的人马,把指挥权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天佑大唐

公元761年,兵力大增的史思明大败李光弼,将河阳和怀州纳入囊中,随时可以攻入关内,朝堂大为惶恐。史思明此时踌躇满志,他绝想不到,自己的谋划会被亲生儿子破坏。

史朝义作为史思明进攻益阳的先锋,出师不利遭遇惨败,受到史思明的大力斥责,大有要用小儿子史朝清来代替史朝义的意思,这引起了史朝义的不满,他想做第二个安庆绪,和自己的部下暗中谋划,于夜间闯入史思明的营帐,将他杀死。

史思明临死前对史朝义说:“我朝来语错,今有此事,然汝杀我太疾,何不待我收长安?终事不成矣!”这不是大话,当时在史思明的带领下,叛军占领了优势地位,朝廷危如累卵。

史朝义夺权自立,但很快面临了和安庆绪一样的问题,叛军将领都是和史思明,安禄山一同打天下的,不愿意接受这个毛头小子的指挥,纷纷生出退意,被唐军一举击败,军队溃散。

史朝义在外亡命一年后,也被杀死,至此,历时七年的安史之乱终于画上了休止符。

小结:

安史之乱的最初发起者是安禄山,但史思明才是这场动乱最大的祸首。安禄山在起兵后的第二年就死去了,如果不是史思明接替了他的指挥权,安史之乱绝不会持续七年之久,唐朝的落幕也许就不会那么狼狈、惨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花461套四合院的钱,买下李白唯一传世书法真迹,如今价值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但在清王朝覆灭之际,无数的文物和珍宝流落他国,甚至是毁损于战火之中。只留下了满目疮痍的园林和一些残片碎瓦。正值此时,一群文人志士担起了保护文物的责任,人称民国四大公子的张伯驹便是其中之一。张伯驹曾说:“予收所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这位民国时期的收藏家终其一生都在尽力寻回那些

  • 武则天公开家族丑闻,母亲与亲外孙私通,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的个人秘密,武则天与家族成员的关系,武则天与外孙关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郭沫若历史能够把政的女人有很多,但是能够有“业绩”的女人却寥寥无几,比如说司马衷的皇后贾南风,虽然把持朝政,但是显然理政能力太逊色,导致八王之乱。就这点她和武则天是没法比的,作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女皇帝,虽然常常遭受诟病,但是其能力是得到历史认可的。武则天向

  • 诗鬼李贺写“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没人能接上,宋朝才现下半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贺写月亮,诗鬼李贺26岁就死了为什么,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后半句

    引言李渊开创大唐后,国家存世289年。由于早期几位君王的励精图治,为盛唐打下了基础。盛唐气象的背后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特别要说的是,唐朝是盛产古诗的时代,直到现在为止,小孩子都能说出几句唐诗。纵观唐朝历史,不仅仅只出现过李白、杜甫等人尽皆知的诗人,也出现过一些名气不大,实力很强的诗人,诗鬼李贺就是

  • 狄仁杰劝武则天要节欲,她却转身对狄仁杰说:爱卿,看这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太宗社稷一朝正,汉官威仪重昭洗。-----杜甫《狄明府》在我国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女人可真不少,前有武则天,后有慈禧。但是,真正登基的只有武则天一个。在武则天12岁的时候,因为父亲去世,家业就被堂兄霸占了,她的母亲带着他去了长安。后来,他被选进了宫中,成为了才人。侍奉了唐太宗12年,一直没有受过宠爱。

  • 李世民问袁天罡:大唐何时亡?后者回答:亡于猪上树时,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与袁天罡密谈,李世民时期的袁天罡结局,李世民对袁天罡的知遇之恩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世间万物的发展似乎并没有特定的规律可循,而人的一生发展轨迹也是难以猜测,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相命之术,可知人命。要说中国古代最有名的玄学大师,莫过于唐朝时期的袁天罡、李淳风,两人曾经准确的预言大唐的盛衰。李世民即位之后,在皇帝这个位置上干的是风生水起,开创了大唐盛

  • 李世民放390名囚犯回家过年,约定次年来问斩,最后来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释放的390名死囚后来回来吗,李世民满门抄斩哪些大臣,李世民放390人后来回来多少人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古代虽然一直都推行儒家思想,但实际上每个国家的高效运行靠的却是“法”,所以我们称古代的治国策略为阴法阳儒。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既可以避免“儒策”过于软弱,导致国家陷入腐败,或“法策”过于严苛。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经大胆的用过这样的思想,将39

  • 武则天发明残忍刑罚,名叫“玉女登梯”,究竟有多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武则天发明的刑罚都是啥,武则天发明了什么刑罚让女子绝望,武则天发明了骨碎刑罚

    “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李贽《藏书》古往今来,大家对武则天本人的功过是非争论不休,当然这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但是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那就是武则天十分残暴,手段凶狠,手底下有过无数冤魂,其中更是包括自己的亲女儿,她发明多种刑法,其中“玉女登梯”最为残忍。名字听起来挺好听的,

  • 她是汉人知县之女 因小儿子逝世被众人认识 为康熙生育三个阿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康熙含冤而死的妃子,康熙最宠爱四个妃子,康熙的妃子谁生育最多

    顺懿密妃,王氏,汉军旗人,知县王国正之女,为苏州籍人氏。康熙三十二年,生十五子胤偶。康熙三十四年,生十六子胤禄。康熙四十年八月初八,生十八子胤祄。因着密妃的性格加上低微的出身,她的三个儿子都没有参与夺储。密妃王氏生的这几个孩子深的康熙皇帝的宠爱,尤其以十八阿哥为最,康熙皇帝曾说过:“自己那么多的孩子

  • 吴三桂兵马是清朝的两倍,而且已经收复南方,最终为何还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究其原因,我总结为四个“心”,也就是野心、决心、军心、民心。 所谓野心,指的是吴三桂的战略规划。他的野心不算小,也不算大,偏偏就是这种不大不小的野心,让他进退维谷。纵观吴三桂的一生,他根本就不是非做皇帝不可。明朝末年,李自成攻破京城,招降镇守宁远的吴三桂,却因为李之爱将刘宗敏霸占吴三桂家财和爱妾陈圆

  • 小时候的光绪帝有多可怜?竟然被慈禧惩罚三天不准吃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光绪帝被慈禧太后狠抽巴掌,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处,光绪帝跟慈禧谁先死的

    可是,晚清光绪皇帝的一生,却充满了悲剧色彩。童年的光绪饱受折磨,生活悲惨,而且,皇帝当的也是有名无实,戊戌变法被囚禁后,更是忧郁成疾,英年早逝。1874年,随着同治皇帝的驾崩,光绪童年的厄运也相继而来。由于同治帝没有子嗣,颇具心机的慈禧太后便选择了自己亲妹妹的儿子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来做皇帝,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