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三桂兵马是清朝的两倍,而且已经收复南方,最终为何还会失败?

吴三桂兵马是清朝的两倍,而且已经收复南方,最终为何还会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3 更新时间:2024/1/24 8:54:25

究其原因,我总结为四个“心”,也就是野心、决心、军心、民心。

所谓野心,指的是吴三桂的战略规划。他的野心不算小,也不算大,偏偏就是这种不大不小的野心,让他进退维谷。

纵观吴三桂的一生,他根本就不是非做皇帝不可。明朝末年,李自成攻破京城,招降镇守宁远的吴三桂,却因为李之爱将刘宗敏霸占吴三桂家财和爱妾陈圆圆,导致吴三桂愤而倒戈,归顺清朝。这说明他是看重自身的利益,没有什么觊觎天下的大志。

投清之后,吴三桂随清军南下,对故主明朝(南明政权)的攻击不遗余力,甚至追到缅甸绞死了南明末代永历帝。凭借这一功劳,吴三桂向朝廷讨要了镇守云贵、开藩设府的特权,从此成为云贵两省的“土皇帝”。

其实,吴三桂的野心也就这点了。他是要学明朝沐英,世代镇守云南。如果朝廷真的能满足他,吴三桂断然不会以62岁的年龄再去冒险造反。

可惜,年少气盛的康熙看不得三藩尾大不掉,一纸撤藩令让吴三桂的美梦化为泡影。老头有点心理落差,这才起兵最后一搏,而且吴三桂本身,也就没做过什么一统天下的规划。

当叛乱开始,由于福建耿精忠、广东尚之信、台湾郑经,再加上广西、四川、陕西等三藩旧部的响应,让战争打得出奇的顺,大有饮马长江直捣北京,将满洲八旗赶出关外的势头。

只不过当叛军几乎控制了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时,老头那颗做土皇帝的心又蠢蠢欲动了。他想的不是一鼓作气夺下整个江山,而是占据长江天险,与清朝划江而治。

这想法就很可怕了。叛乱这种事,也像逆水行舟一样,不进则退。你想划江而治,清朝不想!

于是,第二个“心”就来了——清朝的决心。

康熙虽然年轻,因为经验不足逼反了吴三桂他们,但也正是因为他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看到吴三桂真的造反了,他反而也没什么可犹豫的了。

所以,虽然在战争初期,清朝一度陷入被动,但一旦回过神来,就立刻能组织起有效的反抗。

要知道,南方多汉族降将,很多人对清朝不满,可是北方却完全不一样,光京城就有十多万守军,中原地区更是可以说“兵多将广”,而且东北大本营还有当时战力尚未退化多少的八旗铁骑。

常有人说,吴三桂的兵马是清朝的两倍,此言差矣!并不是吴三桂的兵力是清朝的两倍,而是叛军的总数是清朝平叛部队的两倍,叛军并不全是吴三桂的部队。

清朝还有更多兵力并没有投入到平叛行动中,而叛军已经是倾巢而出。双方的后续综合实力对比,依然是清朝强、叛军弱。

这就要说到第三个“心”——叛军的军心。

要知道,叛军可不全是吴三桂能掌握的,造反的人虽多,却很难做到统一指挥,实际上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我们虽然说“三藩之乱”,可实际上连“三藩”这个说法都不标准。

康熙初年,割据南方的三藩是云南平西王吴三桂、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但是直到举兵反清的时候,尚可喜却并没有起兵。

在清朝的安抚下,尚可喜麾下虽有不少将领反叛,但他本人却坚守广东,率军平叛。由于尚可喜得坚挺,南方十几万叛军被他牵制,此事也是弄得吴三桂十分恼火。

后来尚可喜被儿子尚之信夺权软禁,尚之信虽然一度举起反旗,但基本是拥兵自重,在清朝的利诱下又经常反复,对双方采取观望态度,后来看到叛军不行了,他当然也就不敢造次。

连三藩都团结不起来,其他势力就更是不可能通力合作,甚至有些势力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利害冲突。

比如台湾郑经,他要参战就得跨过台湾海峡从福建登陆,而福建是靖南王耿精忠的大本营。如果你是郑经,你会选择千里迢迢越过福建去其他省份打一块“飞地”呢,还是干脆就夺下几个福建的州县?如果你是耿精忠,你会认为郑经的部队能从你的领地经过而秋毫无犯吗?所以,后来耿精忠投降清朝,有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跟郑经有矛盾。

还有广西将军孙延龄,本就不是三藩的部将,而是清初另一个汉族藩王定南王孔有德的麾下,所以当孙延龄的妻子,也就是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耐心规劝后,孙延龄最终变换阵营投降清朝。吴三桂派孙子吴世琮杀死孙延龄,孙延龄的部将又杀了吴世琮留下镇守广西的将领,重新投降清朝。

诸如此类的叛军内耗,数不胜数。都是叛军,谁能白白给你吴三桂作嫁衣裳?都想捞点好处,又都不愿意冒险,毕竟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而在反复无常的叛军身上,没有了点忠义之心,这些动物般的本能就更加明显。

最后是那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老百姓的民心。

吴三桂起兵之初如此顺利,与老百姓的支持绝对是分不开的。明朝灭亡时间毕竟不长,加上清朝曾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剃发易服等不得民心的行为,所以百姓也就选择性地忽视了吴三桂曾经杀死永历帝。想着只要你能恢复汉人江山,支持一下也无妨。

但是,随着吴三桂称帝,这“反清复明”的遮羞布也就包不住了。而长年的战乱,苦的是百姓,看到叛军节节败退,又还能有多少百姓继续支持他们呢?

因此,一个野心不够大的吴三桂,纠着一伙指挥不动的叛军,赶上一个平叛决心坚定的康熙,又得不到汉人百姓的支持,搞来搞去,时间一长也就只有败亡的可能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小时候的光绪帝有多可怜?竟然被慈禧惩罚三天不准吃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光绪帝被慈禧太后狠抽巴掌,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处,光绪帝跟慈禧谁先死的

    可是,晚清光绪皇帝的一生,却充满了悲剧色彩。童年的光绪饱受折磨,生活悲惨,而且,皇帝当的也是有名无实,戊戌变法被囚禁后,更是忧郁成疾,英年早逝。1874年,随着同治皇帝的驾崩,光绪童年的厄运也相继而来。由于同治帝没有子嗣,颇具心机的慈禧太后便选择了自己亲妹妹的儿子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来做皇帝,要知道

  • 大清最后一位武状元,霍元甲连踢三脚都纹丝不动,名字更如雷贯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当中武将出生的状元,虽然说不如文状元响亮,但是也出了很多历史名人。比如唐代名将郭子仪,就是唯一的一位武状元坐到宰相这个位置。中国历史上面的唯一一位状元皇帝,李遵顼也是一位高手,也是西夏仅有的太上皇。而今天跟大家讲的这位,是中国最后一位武状元张三甲。听到这个名字是不是觉得特别耳熟,很多人都觉得跟

  • 雍正逼死一人,帮助乾隆稳坐皇位60年,自己却背上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雍正临死把皇位真正传位给了谁,雍正死后谁辅佐乾隆,雍正死前让乾隆善待三个人

    众所周知,乾隆帝弘历是雍正帝的第四子,在他的前面还有三位兄长。除去未及与序行次便夭折的弘昐,与序行次的兄长弘晖和弘昀又先后夭折,所以排在弘历前面的只有老三弘时一人而已。乾隆的这位三哥并非一个简单的角色,在雍正帝的诸子中,他也是皇位的重要争夺者。弘时与夭折的弘昐和弘昀为一母所生,这样高的生育量足以说明

  • 道光帝为何不愿入太庙?原因让后人敬佩,也让咸丰帝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道光帝不愿意进太庙,咸丰和周天爵的后人,清朝太庙

    中华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对于天子之制,自然来不得半点马虎。随着七庙制度的演变,基本上是个正统的皇帝,都能进太庙。只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子孙会将离得远的祖先搬出太庙,给其他的皇帝腾位置。所以说,这本不是一件值得深究的事。但清朝有一位皇帝,他偏偏不入太庙,这是为什么呢?公元1850年2月25日,大

  • 清末湘军4位统帅,全是湖南人,其中3位还是中兴名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代湘军十大名将,清朝湘军将领照片,湘军历史人物

    关于湘军的统帅,毫无疑问首推曾国藩。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建者,他仿照明朝戚继光的营制,以营为基本单位,直接受“大帅”指挥。因为曾国藩代表的是封建地主阶级,他本身自然也是要维护封建统治的。所以他为湘军写的军歌是:“规矩要肃静,有礼、有法、有号令”,军礼是“辨等明威”。曾国藩还以儒家的三纲五常、尊卑有别以及

  • 民国才女林徽因有多美?AI修复她的照片,“网红脸”黯然失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林徽因最惊艳的图片,林徽因ai复原视频,民国四大才女林徽因图片

    一:林徽因的追求者林徽因凭借自己的才华和颜值,吸引到了三位追求者。当然,她的追求者肯定不止这三位,只不过这三位是最出名的。1:徐志摩徐志摩是现代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是一个非常有才的才子,其诗歌吸引了无数人的崇拜。在1921年的时候,徐志摩和林徽因在英国相识。当时徐志摩已经有一个妻子了,只不过他的原配妻

  • 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丈夫儿子被康熙屠杀,死后只剩下一罐骨灰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吗?康熙十三年四月的时候,康熙帝下旨赐死了吴应熊、吴世霖。可以说,吴三桂叛乱的代价是惨痛的,他间接的葬送了儿子与孙子的性命,吴三桂恨死了康熙,于是,他将魔爪伸向儿媳建宁公主。历史上,建宁公主的原型是和硕恪纯长公主,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小女儿,自小受到哥哥和父亲的宠爱,算是康熙帝的

  • 清朝都已经灭亡,大清总督仍率大军攻城,差点建立起“小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清总督,清朝是怎么一步步灭亡的,大清有仓场总督吗

    很多人发现中国想要强大,必须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政治,改良变法根本无法救国,最终在辛亥革命后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清朝虽然已经被推翻,但并不意味着封建思想不存在,许多前清遗老仍想复辟之事,例如张勋复辟的闹剧,溥仪再次被推上龙椅后,仅十多天便被赶下台。封建社会的灭亡已经是大势所趋,历史的车轮已

  • 为什么清朝皇帝能力越来越弱直到绝后?让自己的女朋友别照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皇帝重振雄风视频,清朝皇帝为什么都那么专情,清朝皇帝为何如此痴情

    第一:近亲结婚众所周知,近亲结婚对后代的影响十分大,会影响后代身体健康、生育能力、智商等。清朝初期为了稳定统治一直选择满蒙联姻,但是在之后统治稳定后就开始了近亲联姻。近亲联姻初期可能没多大影响,但是随着后代不断的发展,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皇太极有二十五个儿女,其早夭率为百分之二十左右,但是到了咸丰帝

  • 康熙棺材被打开时,竟然冒出了“火球”,盗墓贼被吓得魂不附体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墓发生的奇怪事,康熙古墓被盗了吗,康熙墓被盗后为什么会喷火

    提起康熙的皇陵,就不得不说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现象,这里先后发生过三次火灾。作为现存的古建筑,火灾可谓极其致命。清景陵在历史上总共发生过三次火灾,今天笔者便为大家详细讲解这三次火灾的情况。清景陵的第一场火灾:光绪三十一年初,清景陵的地面建筑隆恩殿突发大火,整座地面建筑几乎在这场大火中付之一炬,仅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