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强,当自立。江山易改,唯有真正的强者能站上历史舞台,而刘秀便是如此一个人。刘秀打江山,拼搏下一个帝国,成了开国皇帝,可为何会继续沿用“汉”做国号,甘做继位皇帝?
有传言,刘秀可能是刘邦的后代,但是摆在刘秀面前的事实却是,他的父亲只是一介九品芝麻官。在父亲离世之后,他便彻底与一官半职断开,成了一个小小老百姓。彼时的他还常常活跃于农事,而他的传奇人生即将开始。
刘秀的江山便是他怀着自己的理想一步一步慢慢打出来的,他便是那乱世生出的胜者。如此来看,他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开国皇帝,但他却没有拉开新朝代的篇章,而是继续用“汉”作为国号,其中有何用意?而这一切反应的是他那处世的聪慧。
年幼的他度日艰辛,父亲去世后,生计更为艰难。刘婴被废,而王莽自己夺过了这面君王的旗帜。新的王朝开始了,刘邦的214年的江山覆灭。新王登基一把火,王莽进行改革,却触及了众多人的利益蛋糕,而天公不作美,灾害四起,民生艰难。身处绝境的人们揭竿起义,失去利益的列强也没了忠心,天下混乱不堪。
本就贫困的刘秀也没了生计,但谨慎如他,哪怕反抗声此起彼伏,他也没有轻举妄动,在明确大乱局势后,才正式起兵。他招兵买马的口号便是耳熟能详的:“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这便是他沿用“汉”作为国号的第一个原因,借此可展现出他的信守承诺,也可稳固人心,毕竟才建立的天下可不是那样稳定。
刘秀拥有着足够的才华和智慧,虽然他的条件艰苦,军队后备资源及设备较差,但他利用自己的头脑弥补了这些缺陷。有趣闻说:他曾在牛背上作战,还得了个“牛背上的开国皇帝”的称号。不计其数的战争后,刘玄被拥护为皇帝,但刘秀发现,许多追随者并不是真正拥护刘玄,而只是迫于压力。
在此他更加明白了,更换国号可能会失去民心,难以被真正承认。 出于对刘秀和对他哥哥才华的嫉妒,且在那乱世,刘秀和他哥哥是对更始帝而言,具有威胁的人,更始帝便找借口杀了刘秀哥哥。而圆滑智慧的刘秀,隐忍住自己的愤怒,表现出对更始帝的忠心。他随后被派遣到河北,知道更始帝只是表面上的放心,便自己凭自己的努力最后称了帝。
但这才到手的江山,可不是那么好处理,一不小心就要飞走。有能力不行,世人可要的是正宗的皇室血脉。有地位不行,一堆战功赫赫的老臣得讨一杯满意的羹。刘秀灵机一动,沿用“汉”的国号可不省事。汉为国号,刘秀可就是实实在在、恰如其分的王位继承者了。而若是有怀有二心之人,抢夺这名正言顺的江山,可是罪孽深重。
这外界的问题解决了,内部的问题怎么办呢?名利面前无亲情,飞上枝头的鸟遭嫉妒 。有智慧的刘秀深刻洞察人心私欲,而他在经历无数血雨腥风的战争后,也早已明白,暴力有时解决不了问题,只能激化问题。历史见证了无数家族内部斗争的悲剧:七国之乱、八王之乱、靖难之役。历史点醒了刘秀,他明白正当的王位的重要性。
从中不难看出,刘秀是相当厉害的一位皇帝。他不是那般轰轰烈烈被人记住,但他是被人民尊敬爱戴的好皇帝,他谦逊行事,以仁为本,仁治天下,创造了美好富饶幸福安康的中兴建武盛世。
《后唐宗庙乐舞辞》中这样形容刘秀:“艰难王业,返正皇唐。先天再造,却日重光。汉绍世祖,夏资少康。功成德茂,率祀无疆。”在他的统治下,国家得到了庇护。尽管他的一生开始的那么艰难、受过那么多苦难,而他想为人民带来的只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他是一个熠熠生光的男人,他称得上是真正的男人,他的才智、忍耐力、忠诚度都是一等一的,他是注定的王。
参考资料:
《陈涉世家》
《后唐宗庙乐舞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