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早已被写进了历史教材当中,以至于年轻一代一提起左宗棠的印象立刻会把他和新疆的历史联想到一起。诚然,左宗棠一生贡献颇多,从坐镇江沪镇压“太平天国”,到支持李鸿章“开办洋务,学习西方”,再到最后击败英国和俄国扶植的阿古柏势力企图分化新疆的企图。左宗棠的一生与那个动荡的时代有着莫大的关系,所谓“乱世出英雄”。毫无疑问,左宗棠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关于他收复新疆的过程,在历史课本里有大致的内容,收复新疆之后,左宗棠做了一件事让后人受益至今,这件事更是让他名垂青史,维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地方稳定。
01
19世纪四十年代以后,中国就始终面临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持续打击,这种打击不仅仅体现在军事上,更加致命的是,英国人通过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的中国大门,让更多的外国资本和势力可以肆无忌惮地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在北方,随着俄国人的崛起和扩张,新疆成为了下一阶段中国与英国、俄国角力的战场。在远东,英俄扶植的阿古柏势力大肆横行于中亚地区,给新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关于新疆是弃是战问题上,以李鸿章为首的一派认为放弃新疆专注于沿海方面的战事才是首要之举。但是,左宗棠并不认同,主动放弃新疆只会助长西方列强的嚣张气焰,而且,新疆具有重要的物资和战略价值。
左宗棠力排众议,最终,获得了出兵新疆的许可。从1875年4月,左宗棠正式率军西征到1876年8月,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所有领土,仅仅一年多的时间里,左宗棠让西方列强企图分裂肢解新疆的计划付之东流,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维护了国家统一如此简单,更重要的是,左宗棠在新疆的全面胜利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在那个年代来看,左宗棠收复新疆可谓是为数不多的好消息。
02
但是,“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左宗棠深知麻烦才刚刚开始。新疆地区人烟稀少且成分复杂,加上远离中原政治权力中心,很多国家政策在这里根本不起效果,在如此多的问题面前,左宗棠并不急于求成,根据实力考察和多年的经验,左宗棠最后上书朝廷陈述了新疆地区的社会现实,他决心在这里实行类似于中原地区的行省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疆的长治久安。
面对左宗棠的奏折,朝廷一时间也难以下定决心,一方面新疆地区路途遥远,交通不利而且实施行省制度开支巨大。另一方面,刚刚从战乱中恢复过来的新疆民众需要时间抚平创伤,朝廷如果强行推行行省恐怕会给本就成分复杂,文化和经济实力均不平衡的新疆带来新的动荡。
在朝廷迟迟不予答复的同时,左宗棠也看出了些许端倪,可设计行省势在必行,他再次上书痛陈沿利害,最终,朝廷还是同意了左宗棠的请求。
即便困难重重,左宗棠还是凭借不屈的毅力在新疆开始了他的改革。首先,他重新划分了新疆的行政管辖区域,进一步完善新疆地区的社会制度。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发掘新疆地区的物资和市场,开拓新疆与中原的交流道路……
实践证明,左宗棠在新疆设立行省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他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了新疆与内地的全方位交流,更加让西方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结语
左宗棠收复新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举措。在新疆设立行省的方案和构想虽然不被高层看好,但是,左宗棠并未因为统治者的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而有丝毫退缩,恰恰相反,在经历了五次上书之后,朝廷终于被他的决心所打动,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左宗棠在新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他改革新疆面貌和管理机制的同时,这项举措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左宗棠收复并改造新疆,就没有今天完整的新中国,他在新疆设立行省所取得的成功为后人提供了管理新疆的模板,有力地维护国家统一并保证了新疆与今天的中国一样,同进退,同命运的一家人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