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以14个字将古代君王后宫的“繁华”描写得淋漓极致——“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历代君王嫔妃无数,而其后代子嗣大多数也是千秋万代。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即使大多数皇帝百子千孙,但也有部分皇帝的子嗣极少。这也许是因为这些皇帝的统治时期并不长,被迫早早地离开皇位,或遭到谋杀。然而,对于明成祖朱棣来说却不是这么一回事,要说统治时间,明成祖朱棣做了22年皇帝,并不算短,但朱棣一生一共却只有4个儿子和5个女儿,这是因为明成祖朱棣一生忠爱一人吗?显然不是。
明成祖朱棣最小的儿子出生于1392年,当时朱棣正值年轻气盛的32岁。在这之后,朱棣就再也没有得到新的子嗣,莫非是后宫佳丽、六宫粉黛在朱棣面前都“黯然失色”?为何明成祖32岁之后就再没有诞出新的子嗣呢?
01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在位22年,其一生极具传奇色彩,曾经作为藩王,朱棣就藩北平。而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政策,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叛乱造反,由此逆袭成为明朝的新皇帝。
即位时期,他治国有方,励精图治,继续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在明成祖的统治期间,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促成了“永乐盛世”的大好局势。在治国方面极其出色的明成祖,却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和恩惠。在朱棣登基称帝的22年期间,他再也没有诞下一儿半女。《明史》记载,朱棣自32岁以后就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在当时谓之“阳衰”,而最先指出其没有生育能力的,是一位惨遭朱棣杀害的嫔妃。
朝鲜史书《李朝实录》中记载,朱棣曾为了爱妃而怒杀3000名宫女。永乐十八年,朱棣在准备立宠妃王氏为皇后时,意外得知王氏被人谋杀。朱棣有一位吕氏的嫔妃,后经人告密,正是这位妃子下毒杀害了朱棣的爱妃王氏,她甚至与后宫的宦官私通,被朱棣发现。明成祖朱棣恼羞成怒,将连吕氏在内的3000名宫女全部处死。吕氏在临终之前狠狠地羞辱了朱棣皇帝一番,她说:“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朱棣“无能”一事被当众揭穿,想必他也一定面红耳赤,怒火中烧,于是朱棣大开杀戒,兴株连之法,妃子们皆屈打成招,自承“谋逆”。
02
关于明成祖朱棣为何早早地就“阳衰”,学者们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史料记载,洪武十九年,朱棣曾经生了一场大病,遍寻各方名医药方,都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御医戴思恭为朱棣治病之后,找出了其生病的原因,戴思维认为“生芹”是导致朱棣生病的罪魁祸首。
“病从口入”,朱棣当时酷爱吃生芹,在中医看来,过度食用生芹会影响其生育能力,这可能是朱棣早早地“阳衰”的根本原因。还有一种说法便是,朱棣南征北战期间,长久地生活在酷寒的环境之中,导致其身体“阴盛阳衰”。对此,明成祖朱棣也是心知肚明,他曾说:“我北征出塞,动至经年,为阴寒所侵至久。”身体多病,又常年受寒,身体自然是受不住的。无论如何,明成祖朱棣屠杀后宫无辜的三千妃嫔的残暴行径令人毛骨悚然,同样也令人发指。后人每每想到明成祖朱棣,第一时间想起的便是他“血洗后宫”一事,这也使得朱棣在历史中多出一污点。
结语
撇开明成祖朱棣的“阳衰”一事不谈,作为明代皇帝,他立有不世之功,开创了明初盛世。朱棣迁北京建故宫,曾五次亲征蒙古,平定叛乱。朱棣派郑和七下南洋,将明朝的强盛之态展现给诸国,宣扬国威。朱棣皇帝统治期间,《永乐大典》得到了编制和修正,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汇集精粹,属于历史级别。因此,即使朱棣皇帝的一生只诞下四男五女,但他依然被后人给予了高度评价。
文|南書房|人物篇
感谢观看由「南書房」带来的独家原创文章,觉得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赞、转发一下。如有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