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临死前,赐死所有妃子,唯独此人幸免,十年后说出真相

朱元璋临死前,赐死所有妃子,唯独此人幸免,十年后说出真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637 更新时间:2023/12/17 8:07:25

明太祖殉葬嫔妃始末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在西宫驾崩,死后留有遗诏,《明史》载其诏曰“朕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死之日,天下毋妨嫁娶。丧葬从简。”朱元璋遗诏中“丧葬从简”的假仁假义,其实早已昭然若揭,只是大多被极尽掩盖。明朝著作《今言》中记载,“上(朱元璋)计议群臣,咨诹恢复人殉祖制”,我们不知道朱元璋何年何月冒出了“恢复人殉”的念头,但这个自两汉以降就无人问津的野蛮制度,的确被他重和执行了,史载,“上崩,宫人妃嫔皆不得免殉”。这一制度不但被朱元璋重启,并在很长时间内,为明朝统治者所沿袭。

根据《弇州史料》记载,朱元璋与群臣商讨殉葬嫔妃人选时,会考虑两方面原因。首先,是子女问题。如果妃嫔育有子女,就有可能免于人殉。在具体讨论中,情况分得很细:当妃嫔育有至少一位皇子时,且这位皇子的养母是生母本人,而非寄养,这位妃嫔就能免死;如果皇子是寄养长大,生母膝下又没有抚养成人的皇子,则不能免死,而养母可以免死;如果妃嫔没有皇子,膝下只有公主,无论公主是否被自己抚养长大,一律不能免死;如果妃嫔没有子女,不能免死。例如,朱元璋的三妃(没有谥号,没有姓氏之妃)育有一女,但这个女儿在出生后就被过继给愍妃吴氏抚养,这种情况下,三妃和愍妃吴氏都不能免死。

其次,以上所有妃嫔中,如果有某一位特别为朱元璋钟爱,即便她符合了上述不能免死之条件,只要被朱元璋选定,也不能免死。另外,如果某位妃嫔自愿殉葬,朱元璋也会接受。然而可笑的是,朱元璋最后发现,所有妃子都为自己钟爱,他一人也不想留在人间,其中唯一幸免的,只有郭贵人。

为对这些妃嫔,对他们的后代和亲族做出一些象征性弥补,朱元璋还赐予了被选中的殉葬妃嫔两道恩典供其“享用”:其一,这些妃嫔死前,能够享用朱元璋御赐的“最后的晚餐”,朱元璋在生前,会根据对这些妃嫔们的了解,亲自为她们精挑细选出一整套适合她们的大餐,供她们在死前一个时辰时“享用”。其二,这些妃嫔死后,能够享用朱元璋御赐的“最后的荣耀”,朱元璋根据她们生前的地位和品行操守,亲自为其选定颂词,而这些颂词的中心思想是“这些妃嫔都是因为守贞如玉而自愿相随的”。

制定完人殉制度后,朱元璋又下旨,将这一制度规定为万世不易的祖制,之后的皇帝必须遵守这一祖制。朱元璋病危时,他亲自排演的这场惨剧,一五一十地在他行将就木的躯壳前,上演了。《国榷》载“洪武三十一年闰月,帝疾大渐,急命从殉者四十六人至西宫东侧殿”。除了郭贵人,这些妃嫔自然不会自愿前来。她们的双手被太监用细绢反向捆住,接着“三绕其身”,最后在腹部系上死结。为防意外发生,“亲兵执挌虎戟相送”,连皇宫侍卫都用上了。

四十六位妃嫔,一路哭喊着被太监和侍卫部队强行拖拽到西宫东侧殿。映入妃嫔眼帘的,是富丽堂皇的侧殿大厅,寒气逼人的青砖地面,以及餐桌。餐桌布置精美,龙纹绸缎覆盖其上,玉碟银碗摆放整齐,一道道新鲜烹饪的美味菜肴,向她们残忍地招手:“快来享用吧,完了好上路”。封建王朝的丑恶嘴脸,一定要在最残忍诡谲的事实上面,盖一层光明磊落的青纱,方为痛快。

每张餐桌旁边,都有专门伺候的宫女和专门监督的太监。宫女确保嫔妃吃得体面,太监确保嫔妃吃得利索。双管齐下,哀嚎声没有了,呜咽声消失了,在一片诡异的惨淡景象中,她们强忍着恐惧和泪水,内心安慰自己道:“为皇上死,死得其所”,同时吝啬地咽下一口饭,又小心地舀起一勺汤。平时无心的一顿饭,此刻却如时光飞逝,时辰到后,太监们温柔地打断妃嫔,淡淡地道一句:“该上路了。”瞬间,哭喊声震彻云霄。

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为明太祖殉葬的这批嫔妃是怎么死的,不过《明实录》中,记载明朝郕王妃子自尽的方法时说“赐妃嫔红帛以自尽”,所以,明太祖的四十六嫔妃,基本可以确定是在绫罗绸缎或绳子这类东西上被吊死的。这四十六位妃嫔死后,全部与朱元璋合葬于太祖陵。那么,朱元璋为什么独独没有赐死郭贵人呢?朱元璋死后十年,郭贵人道出了真相,《仁庙殉葬诸妃》记载,“郭贵人愿‘衔上恩,自裁以从天上‘,是时六宫止以贵人为极贵,下中宫一等。”由于她是唯一主动请死的妃子,所以朱元璋反而让她活了下来。

朱元璋为何要恢复人殉制度?作为一国之君,他的一切言行抉择,都要顾全当时的大局,他之所以要恢复这一中断千年的残酷制度,原因是非常复杂的。

重拾宋明理学,净化意识形态,维持社会稳定

重拾正统观念,净化子民思想,维护社会稳定,是朱元璋恢复人殉制度最根本的原因,只是这一手段在今日看来,太过残忍。中国古代存在过的思想意识形态汗牛充栋。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如同当时古希腊思想界的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艾莉亚等学派一样,在极短时间内井喷。西汉时期,董仲舒“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逐渐正统化。东汉时期,以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为双臂江山的儒家思想卫道士们,进一步强化了儒家的地位。魏晋南朝,五胡乱华,唐朝盛世,强大开放,因此这一时期,儒家地位被暂时削弱。唐朝之后,陆九渊程颢程颐和朱文公们的出现,让儒家再登高峰。

作为宋朝统治思想的儒家思想,是被程朱理学复活的。这一思想贯穿宋朝,深深浸入人心,其影响力直达今天——我们今日许多思想,全部受到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宋朝灭亡后,元朝的建立带来了五胡乱华之后的另一次民族危机。元朝统治者们通过各种方式,极力向汉人灌输他们的意识形态,企图奴化汉人思想。“四等人制”等制度的设立,在政治、法律、经济、贸易等领域,为汉人设立屏障,而教育领域中对汉人进行的“滴灌式教育”,使许多汉人渐渐接受了蒙古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被同化。

《明史》记载,朱元璋北伐时曾说“元祚将亡,中原涂炭。今将北伐,拯生民于水火。”其中“拯生民于水火”,不仅指朱元璋要将当时的国民从元朝的统治下解救出来,更是要解救他们被奴役的思想。因此,朱元璋上位后,就要掰正这种病态局面,只是他重拾“旧时家当”的方法,过于残忍。宋朝的程朱理学,极力宣扬妇女守贞思想,以至当时许多女性的贞操观与唐朝时期大不一样。“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女子可夺命,不可不守贞也”,是当时社会的写照。朱元璋为恢复这种意识形态,“净化”国民心灵,便让宋朝的程朱理学在明朝复活。“君臣父子”,“女子无才便是德”,“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等思想,都被朱元璋搬了出来。而人殉制度的恢复,是这些思想下的极端表现。重拾儒家思想的原因很简单:维持社会稳定,巩固明朝统治。

满足私心

当然,朱元璋此为也是有私心的,他想让自己的妃嫔妻妾与自己陪葬,永生永世照顾自己。朱元璋有许多负面性格特点,他的占有欲、控制欲、支配欲都极强,也比较缺乏同情心。当然,他性格中的这些特点,绝大多数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如果没有杀伐决断,没有复杂局面下冷静果敢的性格,没有残酷无情,怎么开国?

朱元璋殉葬了自己的四十六位嫔妃,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自己。而他同情心的缺乏,又让他能果断地做出这种事。与他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明英宗。明英宗死前,果断废除了人殉制度,《明史》记载“英宗将死,言:‘人殉,吾不忍,自我而止,后勿复也。’”这说明在明英宗时期,皇帝的“不忍”,是可以单方面废掉这一制度的,而不用过多考虑社会影响的牵绊。

被朱元璋殉葬的嫔妃们,是封建王朝中既可怜又愚昧的牺牲品。郭贵人甚至愿意主动殉葬,只为守贞,虽然她活了下来,这种匪夷所思的决定,在今天看来依旧无法理喻。不过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自有道理。就如两千多年前的奴隶制,在今天看来何其残忍,但在当年那些奴隶眼中,他们生而为奴,本该如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永乐帝朱棣,称帝22年为何没有生下子嗣?学者:可能与该习惯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以14个字将古代君王后宫的“繁华”描写得淋漓极致——“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历代君王嫔妃无数,而其后代子嗣大多数也是千秋万代。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即使大多数皇帝百子千孙,但也有部分皇帝的子嗣极少。这也许是因为这些皇帝的统治时期并不长,被迫早早地离

  • 汤和63岁辞官,朱元璋问要啥赏赐?他要了100个美人成功保住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汤和63岁辞官朱元璋问要何赏赐,朱元璋为什么把汤和降为侯爵,汤和有没有背叛朱元璋

    在明王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完成了自己人生华丽的转变,也留下了一段传说。不过能够从一个乞丐走到皇帝的位置,那么毫无疑问,朱元璋不是靠一个人能够成功的,必然也是需要感谢一下自己的兄弟和战友。一般在这种情况下,肯定很多人都会想尽办法给自己捞好处,例如,要公爵,要伯爵,甚至要无数的金银珠宝。但是,跟皇帝要好处

  • 为防朱棣造反,朱元璋留下一与徐达并列的名将,奈何朱允炆用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出身贫寒,年少时曾经历过诸多的艰难困苦,在那些艰难岁月里,都有妻子马皇后与他一起度过,所以他对马皇后的感情非常深,对马皇后所生的孩子朱标也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1364年,朱元璋自封为吴王,立刻将朱标立为世子,4年之后朱元璋称帝,朱标又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皇太子。大概是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同,朱标与朱元

  • 当年因乾隆一句话,让我国丢失一值钱土地,现在却成为大麻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丢失的土地还能收回来吗,乾隆丢掉最值钱的一块领土,北洋政府没有丢失土地吗

    新年刚刚过去,但一则爆炸性的新闻却让国人久久不能平复。去年在我国与印度边界处,面对印军屡屡挑衅,我国军人用强硬的态度回应,甚至为此有伤亡产生。领土的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说,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抗击匈奴,将其赶到更远的地方,多次派遣霍去病与卫青等大将,不断出击,收复了河套地区,甚至一路打到了祁连山附近

  • 女皇武后和太后慈禧,都站在权利的顶端,那彼此又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后简历,女皇武则天和慈禧太后,武后与面首的故事

    说道历史上的女强人,没有人能够再比他们两位更加的厉害,那么慈禧和武则天同为女强人,他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不同呢?很多人都会说,她们之间的不同也就是武则天虽染做皇帝的手段不好,但是好在她带领的武周还是发展的不错,慈禧独揽大权,居然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让自己吃喝玩乐,很多人都会这么觉得,但是却没

  • 和珅这段话看起来很强词夺理,但估计没人能够反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和珅临死前说的四句话,和珅最让人心寒的一段话,关于和珅的经典评价

    这段是这样的,和珅和纪晓岚坐在一起,纪晓岚感慨说燕城的那帮贪官,把人吃的粮食,换成了牲口吃的糟糠和草料,对此,纪晓岚问和珅,这件事情他知道不?和珅想都没想和珅想都没想到就直接说自己知道,而纪晓岚就好奇和珅不觉得惭愧吗?而和珅摇摇头,说自己倍觉欣慰。此时,纪晓岚感到十分的诧异,连忙问和珅为什么?对此,

  • 和珅与乾隆是亲家乾隆驾崩后差点被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刚驾崩和珅下场,乾隆死后对和珅有遗诏吗,乾隆死后和珅又活了多长时间

    和珅到底贪污了多少钱?和珅是乾隆皇帝的宠臣。他自己不仅受皇帝重用,还和皇帝结了亲家。乾隆帝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和珅的儿子,和珅由此也成为皇亲国戚。和珅担任过多少朝廷要职?他担任了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等要职。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

  • 雍正临死前除掉一人,让乾隆坐稳60年的江山,自己却遗臭万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雍正死后乾隆稳坐了60年江山,雍正死前让乾隆善待三个人,雍正临终告诫乾隆

    《清史稿》中称他:“早承大业,勤政爱民。儒家经典、经文、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统一的。虽然说它是成功的,但他与开拓是一样的。”他迎来中国封建时代大清王朝著名的“康乾盛世”。对其褒贬不一,那就是康熙,创造一个辉煌时代的帝王。后面又迎来乾隆盛世,它们中间还穿插一个雍正朝,历经图治十三年,没有迎接来盛世,但对康

  • 张三丰14岁成宋朝状元,清朝雍正年间还有现身,他到底活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上真正的张三丰,张三丰正史活了多少岁,张三丰最后究竟活了多少岁

    张三丰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笼罩在迷雾中的人物,根据《明史 方伎列传》的说法,他是在1247年出生的,那时候还是宋朝。张三丰一出生就显得极为不凡,不仅外貌方面极为肃穆,有着一种天然的威严,而且很善于读书,经史子集无一不读,只要读一遍就能够记住,而且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以至于他在14岁的那一年就已经考中

  • 康熙临终前告诉雍正:天牢还有一批犯人,雍正沉默片刻,心中大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交代雍正后事,康熙死前对雍正的态度,康熙给雍正留下的是很烂的摊子

    正是在清朝的时候,因为皇帝们的狂妄自大与懦弱无能,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尽管经过了几代人的奋斗,依然没有回到该有的历史地位!但是清朝却也不是一个乏善可陈的王朝,尽管在这个时期损失了大量的土地、金钱乃至于尊严,但那基本是在清朝后期的事情了。 清朝前期还是很风光的,尤其是康熙、雍正与乾隆三位皇帝统治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