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五胡乱华”真的是游牧民族的错吗?西晋贵族才是罪魁祸首

“五胡乱华”真的是游牧民族的错吗?西晋贵族才是罪魁祸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790 更新时间:2024/2/19 23:44:42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些游牧民族是不是侵略者。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并非都是侵略,很多是被中原王朝吸纳了。东汉时期,南匈奴投靠汉朝,被安置在漠南地区,为汉朝守卫边疆。东汉末年,曹操将将南匈奴分为五部,是的南匈奴完全编入了曹魏政权。不只是匈奴,汉末各大军阀都将匈奴、乌桓、西羌等编入军队。也就是说,这些民族早已进入内地,成为了北方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大部分游牧民族并非是主动愿意南迁的,而是末军阀,以及魏晋政权为了加强自己的军事实力,强制将他们迁徙到中原,让他们当兵、种地。唯一特殊的是鲜卑。鲜卑长期活动于塞外,在两晋时期,见到中原衰落,才不断内迁。这些民族居住在中原,和汉族杂居在一起,不断吸收汉文化,开始了最早的汉化历程。

其次,我们要知道北方的民族矛盾到底是由谁挑起的。西晋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数量已经非常多。当时关中地区“戎狄居半”。针对这样的局面,西晋许多大臣主张将他们迁徙到塞外,这种主张显然无法推行。西晋官方推行的主要政策有:(1)设置管理少数民族的职官,如护羌、夷、蛮等校尉等;(2)采取怀柔政策,对游牧民族贵族进行册封、赏赐、抚慰等。当然,对于不听从命令的,就采取征讨的政策。(3)将游牧民族编入户籍,征收赋税。内迁的民族只需要缴纳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的税收。

但是,西晋的门阀士族,官僚在民族问题上犯了重大的错误。西晋的是门阀士族强盛的时代,他们占有大量的田庄,往往贩卖奴婢,用来耕种。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大约一半的平民成为了奴婢或者依附民。不仅汉族大量成为了奴婢,游牧民族也是如此。当时的匈奴人就说:“晋为无道,奴隶御我”,羯族人石勒早年就是被贩卖的奴隶。当时,人们普遍将游牧民族的奴婢称为“胡奴”。

因此,当时的北方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存,而罪魁祸首当然是西晋的门阀士族。

290年,晋武帝去世,西晋很快陷入了内乱。291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八王之乱”,这场内乱席卷了整个北方地区,一直到306年才结束。经过内乱,中原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八王之乱后,北方的百姓大规模流亡,饥殍遍野,易子相食,《晋书》记载,“人多饥乏,更相鬻卖,奔迸流移,不可胜数”。这场内乱,彻底将北方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发了。

八王之乱后,推翻这个腐朽无能的西晋王朝,不仅成为了汉族的任务,也成为了游牧民族的目标。于是汉族和游牧民族在全国各地一起发动了起义,让西晋土崩瓦解。如关中流民在氐族李氏的带领下进入了巴蜀,建立了成汉政权;匈奴刘渊在山西一带起兵,建立了前赵;汉族张氏割据河西走廊,后来建立了前凉;山东半岛的刘伯根、王弥、曹嶷等发动了农民起义,割据齐鲁;羯族石勒割据河北,后来建立后赵……

317年,刘聪和石勒、王弥等联合消灭了西晋王朝,史称“永嘉之乱”。实际上,“永嘉之乱”是站在统治者角度说的说的,按照现在的观点来说,应该叫做“永嘉农民起义”。消灭这个西晋王朝,是符合各族的共同利益的。

最后,我们还要看这些游牧民族政权在北方推行的政策。“八王之乱”后,北方就已经进入了“十六国”时代。十六国的历史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各族割据到前秦的统一和崩溃;后期,主要线索是北魏的统一。总体趋势就是走向新的统一。

总体而言,游牧民族政权主要推行几大政策:(1)稳定秩序,保境安民;(2)推行汉化,崇尚儒教;(3)对外征战,力图统一。许多人认为,十六国时期,北方出现大规模的屠杀,汉族几乎灭绝,这是多么荒唐的说法了。例如当时的前燕统治了华北平原,慕容鲜卑大量招纳汉族的流民,给与土地耕种,让此地成为了乐土。前燕的户籍人口达到了998万,而当时的东晋也才1050万。

北方经过了长期的战乱,其人口比西晋时期有了大规模下降。西晋太康年间,北方人口大约是2400万。此后,西晋内乱,人口大规模下降。而十六国的人口也比较非常难以统计,《中国人口通史》推测十六国初期人口:刘聪汉国人口300万,刘曜前赵280万,石勒后赵200多万,慕容氏燕国130多万,拓跋氏代国100多万,张氏前凉100多万,河套匈奴20多万,黄淮之间200万多,总共1300多万。到了十六国中期,北方人口为1588万,十六国后期为1540万。

以上人口的减少,主要是因为“八王之乱”,西晋末年的饥荒,以及十六国的混战。从人口统计角度来说,汉族几乎灭绝就是一个天大的谎言。但是,北方到底存在屠杀吗?我认为的确是有,主要出现在后赵石虎在位期间。之后便是冉闵对羯族的屠杀活动。石虎和冉闵并列为最大的屠夫,其他的统治者如刘聪、赫连勃勃等虽然昏庸残暴,但是也未出现大量的屠杀行为。

综上所述:五胡乱华,实际上就是一个假命题。五胡并非让中华混乱,而是西晋的诸侯、官僚、门阀让中国混乱了,罪魁祸首是晋室。游牧民族更多是被迫进入中原,而且和汉族一起被压迫,最终和汉族一起推翻了西晋,也和汉族一起在北方割据。这些游牧政权在北方还大规模推行仁政、汉化,加速了北方的统一。因此,以后应该改一个说法,叫做“五胡入华”,永嘉之乱也应该叫做“永嘉起义”。

更多文章

  • 李渊实在是聪明绝顶,玄武之变后说了这话,不失体面又保住了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渊为什么不怕玄武门兵变,李渊对玄武门之变的态度,李渊为什么没能控制玄武门之变

    这样只要登顶皇位,就可以号令天下的好事,自然会有很多人向往。所以在历朝历代都会发生一些起义自立为王,发动宫廷政变夺取皇位等等这样的事情。而说到宫廷政变的话,相信大家对唐朝初期的玄武门之变是比较了解的。在这次宫廷政变之后,李世民成功从他父亲李渊手中夺取了皇位。兄弟之争,李世民决定夺太子之位在隋朝末年起

  • 司马家族一统三国后,晋朝灭亡为啥如此快?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晋朝被灭后司马家族子孙去哪了,司马家族统一三国后干嘛了,三国统一后司马家族是怎么灭亡的

    西晋王朝的灭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司马炎建立西晋政权以后,司马氏族分封诸侯,为八王之乱埋下隐患。由于诸侯势力的增大,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到了中央政权无法控制的地步。二是司马炎没有选好继承人,把皇位交给没有任何能力的司马衷,由于司马衷不能治国,一切都由皇后贾南风说了算,由于贾南风的乱国。导致了八

  • 武则天要杀袁天罡,为了活命袁天罡说了8个字,谁知一语成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下令处死袁天罡,武则天怎么处置袁天罡的,武则天为什么关押袁天罡

    然而,古代的预言家也常常会因为他们的职业而深陷危机,我国唐朝的袁天罡便是这样,袁天罡对唐朝未来的国运预测便一度惹恼武则天,武则天曾想杀袁天罡,为了活命袁天罡说了八个字,谁知竟一语成谶!袁天罡出生于唐朝,历经三代帝王,是李世民和武则天时期的人。他从小便酷爱玄学,这也使得他后来在预言领域能够出类拔萃。当

  • 三顾茅庐之真相,刘备看中的不仅仅是诸葛亮,更关键是这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杜甫诗云:“三顾频烦天下计”,三顾茅庐佳话,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故事中的刘备谦恭有礼尊重人才,终于打动了天下大贤“卧龙”先生,得到了“跨有荆益联孙抗曹”的隆中战略,并在这杰出的战略构想下,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一代明主。三顾茅庐发生在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当时诸葛亮未及而立,不过一介布

  • “冢虎”司马懿祖籍是哪里?大概今天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山东司马懿祖籍,冢虎资料,司马懿冢虎讲解

    司马懿,字仲达,生卒年为(179年—251年),享年72岁。他是曹魏三朝元老,曾两次托孤,还是西晋千秋霸业奠基人。司马懿与卧龙诸葛亮斗智斗勇多年,被称作“冢虎”。司马懿少年时期,聪明好学,是闻名乡里的一代神童。曹操求贤若渴,听说司马懿的才能后,派人征辟他到府中任职。司马懿见东汉政权已经被曹操所掌控,

  • 曹操最中意的2员猛将,实力在关羽之上,却被罗贯中黑惨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最厉害的十大猛将,曹操十大猛将排行,曹操的手下十大猛将排名

    曹操最中意的2员猛将,实力在关羽之上,却被罗贯中黑惨了一本《三国演义》的名著,让大家对三国充满了兴趣。自古乱世出英雄,三国时期,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尽管战争杀伐不断,担着恰恰也是它的精彩之处。对于三国中的各个人物,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所以大多数人都是偏向于蜀国刘备这一方,所以众所周知的一些名

  • 项羽看走眼韩信,刘邦也看走眼?不是巧合!历史让项羽刘邦委屈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故事,关于项羽和刘邦的人物评价,老梁说项羽刘邦

    韩信!我们都知道,被誉为“兵仙”的韩信,后期虽然牛奔哄哄,可前期是没有得到过重用的,很多人也都惋惜项羽错过了这么一个军事天才。可是,有时候细想起来,这事有点蹊跷啊!就算项羽没有识人之能,那以“善于用人识人”著称的刘邦,竟然也对韩信看走眼了?这有点不太科学。难道这两位大人物,都不具备“伯乐”的特质?韩

  • “三英战吕布”中,如果刘备不助战,吕布能杀的了关羽和张飞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英战吕布刘备为什么要救吕布,吕布和刘备张飞关羽三人打斗,为何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打不过吕布

    不过,吕布虽然武艺高强,但他的为人却不敢恭维,他见利忘义、过于反复,所以在当时吕布的名声并不是很好。在书中,有关吕布武艺最精彩的描写体现,个人认为就是刘备、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这段了。因为,关羽、张飞都是当世万人敌的猛将,他们是除吕布之下,很少有能打败他们的,而吕布却能以一人之力独战张飞、关羽、刘备

  • 除了秦始皇之外,秦国三十五代君王都是谁,他们的陵墓又都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陵墓的历史记录,秦始皇后期有多少墓,秦国历代王的陵墓在哪里

    1、嬴非子:未知。作为秦国的始封君,嬴非子早在周孝王时被封于秦地,周厉王二十一年(858年),嬴非子去世。至于嬴非子死后葬于何处,目前尚不可知。目前甘肃天水麦积山风景区的牧马滩,相传曾是嬴非子为周王室牧马的地方。2、秦侯:未知。作为秦国历史上的第二位君主,史料关于他的记载极少,只知道其为嬴非子之子,

  • 夏侯惇真实武力值究竟如何?怪不得曹操如此看重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夏侯惇历史记录,夏侯惇正史厉害吗,夏侯惇的武力怎么样

    魏国历史上一直有一个不可或缺又十分不起眼的存在,夏侯惇,此人生平事迹三四百字就可概括,一生唯一耀眼的功绩便是与关羽大战几十回合。若不是得益于三国演义对于其变成独眼的过程过于渲染,或许夏侯惇依然是历史之中默默无闻的一个配角。虽说此人十分不起眼,却又不可获取,其从曹操创业时就在曹操身边,可以说其一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