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来厚厚的书卷,看到诸葛亮一生的座右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很多读者都为之触动。
伟人的梦想高远志向,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显得那么高洁、伟岸。
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曾经多次被拍成电视剧,其中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也受到观众的好评。
其中有一集,蜀汉队伍中出现了王平这么一个人物,很多观众对于他的印象,始终停留在马谡失街亭的那一集。
又有谁了解王平的生平经历,以及他后期所取得的功绩呢?
王平曾经是曹操手下的一名将士,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时,刘备派出得力干将,老当益壮的黄忠杀死曹操的亲信夏侯渊。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得知夏侯渊被斩杀,涕泪交加,咬着牙恶狠狠地说,一定要杀死刘备为他报仇雪恨!
从后面的结果来看,夏侯渊的死的确给曹操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没过几年,曹操就因病去世了。
定军山一战,不仅为刘备带来了胜利,还获得了曹操手下的将士王平。
王平是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他从小就在军营生长,虽然大字不认几个,但是为人比较聪明,性格极其严谨,行得正坐得端。
由于对四川的地形不甚了解,刘备多次征求王平的意见,采纳他的办法,一来二去也就对他非常信任,提拔他为将军。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也十分看重王平。
王平治军严苛谨慎,遵守法度,是个十分合格的军人,他的性格也很低调,平常很少说话。
刘禅登基后,南中地区时常发生反叛,面对着内外双重威胁,丞相诸葛亮决定先铲除自身内部的敌人,于是亲自率军南下。
这里还留下了“七擒孟获”的故事。
而王平在这个时候就一直跟着诸葛亮,他被封为将军,带兵平定了很多川蜀的蛮夷地区,南中平定后,诸葛亮决定采用一个一石二鸟之计,征用大量蛮夷地区的士兵,让他们组成一支军队为自己作战。
这些人常年生活在高山峻岭之中,因为生活环境恶劣,他们从小就会爬山攀岩,会骑马射箭,个个骁勇善战,而且还善于使用各种兵器。
他们组成了一支独特的军队,叫做无当飞军。由王平担任统帅。
考虑到这些兵士都是些南中地区未经开化过的人,缺乏纪律和组织性,于是诸葛亮让王平治理这支军队,把他们培养成遵纪守法的士兵。
无当飞军在王平的领导下,五出祁山很多次战争都发挥了不可小觑的贡献,对司马懿手下的部队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打击。
第四次北伐时,王平对阵司马懿手下的张郃,由于这支山地军非常擅长防守战,张郃多日猛攻,竟然纹丝不动,让司马懿吃了亏,不得不节节败退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很多人看到马谡失街亭那一集,都对于马谡不肯听信诸葛亮而擅自做出愚蠢决定的行为恨得牙痒痒。
其实,在历史上,这是一段真实的经历。
诸葛亮派马谡镇守街亭,王平辅佐他,身经百战的王平看出马谡的布阵不对,多次劝他,要听丞相的安排,但是马谡一意孤行,最终惨败。
王平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将,他比马谡有经验,而且能够服从上级的指示,很有纪律性。
他很聪明,等到司马懿攻进来的时候,扬尘以作疑兵,司马懿担心王平设置了埋伏,不敢贸然追击,他率领的那些士兵也得以安全回到营地,保护了手底下这些兵士的性命。
这之后,诸葛亮提拔了王平的地位,对他更加信任,还惩治了害蜀军丢失街亭的罪魁祸首马谡,留下了“挥泪斩马谡”的一段故事。
由此可见,要想成大事者,必须治军严格,遵守纪律,以身作则,不包庇、不徇私枉法,这样才能够使手下全部都信服自己。
诸葛亮去世之前,他看出来魏延与杨义性格不合,留下遗言说魏延必定有反心,还安排了很多人制服他,其中就包括王平。
历史上,王平的确率领士兵平定了魏延,打败了他,并将魏延抓住,送到马岱手里。
后来,诸葛亮去世,曹魏对蜀汉虎视眈眈,蜀汉二世刘禅不理朝政,听信佞言,复兴汉室的梦想已经越来越远,可是还是有一些老臣始终在默默努力着,不肯放弃先帝的遗愿。
蒋琬担任丞相时,王平负责防守汉中,屡立战功,后被封为镇北大将军,多次防御了魏将曹爽的大规模伐蜀行动。
可以说,王平在诸葛亮去世后坚守着他心心念念的蜀汉王朝,保护着汉中地区,能够再维持几年,不被曹魏那么快击败。
想必诸葛亮在天有灵,看到王平所做的贡献也会感到很欣慰吧。
王平亲自培训的那只无当飞军也在他去世后继续保卫着蜀国,在张嶷的带领下参与姜维北伐,可惜还是不能抵挡魏国的来势汹汹,最终全部英勇死在沙场。
三国这段历史中浮现出无数个英雄人物,可谓“乱世出英雄”,很多将军骁勇善战,为了保卫自己的理想、保卫国家,终于放弃了生命。
最令人感动的就是关羽被俘的那个画面,大雪皑皑中,一位勇将誓死不屈,尽管落入敌军之手,仍然雄赳赳,气昂昂,仰头挺胸,视死如归。
想必,王平也是关羽这种意志的继承人,包括诸葛亮、姜维等人在内,都在刘备死后拼命地保卫蜀国。
王平的贡献,虽然不及关羽和诸葛亮,却在蜀国最危难的关头发挥了重要力量,起了一定的补救作用,他率军杀死曹魏军队无数将士,可以说为关羽、诸葛亮都出了一口气。
可惜,蜀汉最终气数已尽,再多的仁人志士也难以挽救它走向灭亡的命运,而王平等英雄人物也永远留在了史书中的一页,他的威名长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