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都知道,里面的各种人物都让人佩服,敬服其聪明才智,尤其是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的对决,司马懿是一个有谋略的人。司马懿的一生都在“下棋”,虽说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决时,他都属于一个劣势状态,但在大部分的对决中又几乎都是司马懿获胜,战利都被收入囊中。
司马懿虽有才有谋,但却是一个狠辣之人,还给后世留下一个难题,让人难以费解,就连李世民都解不出来,为此十分伤脑筋,这是一个什么难题呢?这个难题就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高句丽”,司马懿的计谋堪称是比诸葛亮还顶级的三国人才,他的厉害之处并不是打多少多少次胜仗。
司马懿一直在曹操的曹魏集团为其出谋划策,那时候曹操还在世,他并未轻举妄动,他知道如果曹操在的话,自己是不可能成功的。在曹操死后,就开始夺权,可惜也没能篡位。这么说来,他和曹操竟也有些相似。到司马炎上位的时候,他并没有像司马懿和曹操一样,而是窃取两位前辈的努力,建立一个新的王朝,那就是——西晋。
虽说皇帝是司马炎,但最大功劳的还是司马懿,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前面提到的——高句丽。高句丽是一个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小国,这个国家的领土面积很小但他们的野心一点也不小,相反他们的野心很大。刚开始高句丽人都非常“愿意”接受大汉辽东四郡的统治,其实是假意接受,想要取得大汉的信任,获得支持。
有大汉的支持,就代表自己有靠山,其他小国就不敢动他们,这样就能吞并其他小国为自己所用。很快他们就霸占半个小岛,成为一方霸主。此时,高句丽的真正面目露出来,在两汉交替,以及中原发生矛盾,处于乱世时,高句丽就如同一个贼,他们想要趁火打劫,占领疆土,可大汉并没有让它得逞。
堂堂大汉,这么大的领域岂是你一个小小国家可以争取的?在王莽和刘秀的打压下,高句丽很快没了嚣张气焰,随即投降。即使是在三国时期,高句丽依然没有讨到半点好处,在当时,东汉皇室已然失去对周边小国家的控制,这让高句丽有机可乘,各方势力都形成混乱局面,三足鼎立的一种局势。
这才让高句丽抓住机会,他们准备占领辽东地区,除三大势力外还有一个强大的势力,就是公孙家。公孙氏世世代代都守护着辽东,乱世中他们知道打不过魏蜀吴这些国家,也就安分守己,坚守阵地。但高句丽却盯准公孙家,认为一定是好欺负的,就向辽东发起进攻。
公孙家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对其发起反击,这一下就打得高句丽屁滚尿流。但公孙家族受到吴王蛊惑,让他起兵造反,虽说公孙家族能打赢高句丽,但他们依然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很快公孙家族就此败落,公孙渊父子也被抓住斩首。司马懿为铲除后患,抓捕公孙家族所有男丁,成年男子处斩,十五岁以下就抓去军营充当男兵,就这样公孙一族衰落。
铲除公孙一族后,他认为已经没有后患之忧,巩固魏国的局面。但他犯下一个错误,就是将边境小国的兵都撤回,让高句丽在公孙一族衰败后趁机可乘,不断扩张,拥有辽东最强势力,并且抢夺大量土地,迅速发展。高句丽本就对中原有觊觎之心,隋朝建立后,高句丽数次挑衅隋朝。
隋炀帝多次派兵征讨,可每次出兵都失败而归,高句丽还羞辱隋朝,将隋朝士兵的尸体累成京观,铸于大王城旁,来羞辱隋朝,隋炀帝也一筹莫展。尔后,唐朝建立,唐太宗李世民胸怀大志,决心除掉高句丽,不能让他再肆意妄为。
虽说唐朝实力强盛,但因高句丽特殊的地理位置,奇异的自然现象,让李世民也束手无策,纵然李世民亲自上阵,也无法彻底攻破。最终不得不放弃,暂时停止对高句丽的进攻。直到李治的上位才把高句丽也铲除掉,没有这个隐患后,辽东问题才得以平静。
参考资料
《司马懿大传》
《高句丽的军事扩张及其疆域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