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山西男子捡到“烂木匣”,内藏193件唐朝金器,专家估值:1150万

山西男子捡到“烂木匣”,内藏193件唐朝金器,专家估值:1150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106 更新时间:2024/1/5 1:32:41

我国地大物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稀世珍宝,其中一些已经陈列在博物馆中,供大众瞻仰。剩下的一部分还处于隐藏阶段,等待着“有缘人”的发现。曾经陕西就有一个男子在除草时发现了一个“烂木箱子”,看似其貌不扬的箱子中竟然藏着193件唐朝金器。

上个世纪70年代,山西省军屯沟大队组织村中居民一起去割草。共同劳作割草这项活动在那个年代并不罕见,每一年村中都会组织一次割草。在这次除草活动中,一个村民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东西。这个东西镶嵌在土沟崖壁上,外观看上去与木盒子类似,但因为年代久远,木盒子很大一部分呈现腐烂状态,轻轻一碰就会破碎。

吸引村民的是这个木盒子中的东西,里面有很多青黄色的古物。发现者当即通知了村中的同僚,大家伙围着这个木盒子观察良久,谁也摸不透其中到底藏着什么。消息一出,惊动了村中很多人,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木盒子进行围观。其中一些村民将这个木盒子从崖壁上小心翼翼的取下,仔细打理后发现,这个木盒子内可能真的藏着稀世珍宝。

木盒子里面的青黄东西,很像是黄金又很像是青铜,上面篆刻着一些生僻字。夜幕降临,村民们将木匣子中的东西分了分就散场了。木盒子的发现人得到一些“宝物”和木盒子,他直接带着木盒子和里面的东西到了镇上信用社,在那个年代受环境的影响,农村人的思维方式普遍比较简单,这个村民认为信用社的人能给他一个准确的答案。

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对这个木盒子里面的东西进行了简单判断,分析出这应该是一批价值不菲的文物。工作人员立即向当地文物部门进行了汇报,文物部门经过一系列的鉴定后,又将这个消息反馈给了山西省文物局。经过山西省文物局的鉴定,确定木盒子中的东西是黄金,专家对第一个发现木盒子的村民进行了询问,村民也一一告诉他们发现过程。

村民说当他发现这个木盒子时,木盒子重量高达五六十斤。木盒子里面的东西,村民们也进行了瓜分,很多人手里都有这些黄金。专家们听到这个村民的叙述后,顿时眉头紧皱。如果这件事不进行及时的处理,很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麻烦。专家联系了当地警方,让警方为他们提供帮助。专家们和警察来到村庄中,苦口婆心劝说,村民们终于将手中的黄金悉数交还。

村民们能主动上交文物,证明专家们和警察的处理方式很得体,没有导致文物破损,也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村民们也将被动变为主动,不仅免受牢狱之灾,而且主动上交文物还有功劳。

所有文物收集齐全后,专家们开始了仔细的研究。其中有五件物品上篆刻有铭文,证明这些文物属于乾元元年。种种信息都在指向这些文物属于唐朝,乾元元年是公元758年,这一年正好是对应安史之乱,正处唐朝危机中,安禄山史思明等人发动兵变攻陷唐朝都城长安,唐肃宗匆忙继承皇位,上位后赶忙组织官兵平定天下之乱。

时间点得到了证实,金器的主人也浮出水面。其中一件黄金上篆刻有“柱国魏国功臣张通儒进”,证明张通儒就是这批金器的主人。专家们查阅历史文献,发现还真有张通儒这么一号人。文献显示,张通儒不是一名唐朝官员,他是叛贼安禄山的手下,安禄山称帝后,他拜张通儒为宰相,张通儒成为了他的重臣。那么这样一大笔财富,为何会不见天日?

经过专家推测,军屯沟应该是安史之乱的战略要塞,张通儒将宝藏埋藏在这里主要是当时情况紧急,带着这么一笔财富逃跑会很不方便,所以不得已之下他才将宝藏掩藏在此地。张通儒不想让别人得到这个宝藏,只好藏匿起来,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没有机会重返此地。

张通儒死于战乱中,他死后这批宝藏就下落不明,沉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如果不是那个村民发现,可能这些宝藏永远都不会现世,对我们而言也是一种损失。这批黄金总重三万多克,专家估价应该在1150万元左右。

诚实是为人之根本,在遇上文物时,一定要积极上交国家,不然带来的后果不是个人可以承担的。对待文物,我们要有一颗敬畏之心,心中要时刻谨记这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财富,有了这些文物才能孕育出优秀的中华文化。

参考资料:

《秘色越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马懿无意留下一难题,困扰后世君王四百年,李世民对此一筹莫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世民点评司马懿,李世民对司马懿的看法,司马懿无意留下一道难题

    看过三国演义都知道,里面的各种人物都让人佩服,敬服其聪明才智,尤其是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的对决,司马懿是一个有谋略的人。司马懿的一生都在“下棋”,虽说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决时,他都属于一个劣势状态,但在大部分的对决中又几乎都是司马懿获胜,战利都被收入囊中。司马懿虽有才有谋,但却是一个狠辣之人,还给后世留下

  • 印度洋打捞出了明代石碑,内容翻译后,才知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印度洋发现郑和下西洋的石碑,印度洋发现明代石碑,郑和下西洋事件史书记载

    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为一个废帝真的要进行7次下西洋的大型活动,是否过于劳民伤财。而直到近代在印度洋打捞出一个明代石碑,才为这件事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通过翻译完整的内容,才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一、一块石碑引发的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这块石碑是什么,怎么还跟明代有关系。这个在印度洋打捞的石碑,位置在于斯

  • 元朝大内鬼:救朱元璋等七千英雄,后成反元大帅、明朝开国第一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元朝大将一览表,朱元璋和元朝打仗杀了多少人,明朝朱元璋的故事

    朱元璋、常遇春、胡大海等七千英雄到武科场比武夺状元,太师脱脱定下十条毒计,其中第三条毒计是在武科场内遍设地雷,等把状元毒死后,就引燃地雷把天下英雄都炸死。徐达正好被脱脱安排负责埋设地雷,他认为脱脱这么干是伤天害死,于是串通火工司,造雷时偷减药料,埋雷时又做了手脚,等到点地雷时,只响了几个,没炸着几个

  • 死囚即将问斩,朱元璋:你姓啥,罪犯:姓范,朱元璋:赦免死五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赦免姓范的,朱元璋死前说的最霸气的话,朱元璋死前五字遗言

    朱元璋不能说残暴,却也足够残忍,在杀人上面他是说杀便杀,这点也让很多大臣都惶惶不安。但朱元璋有一次审问一个死刑犯时,却因为得知了犯人的名字而将他无罪释放,还赐他一首诗,这又是为何?就在这样的严刑下,大量的官员人头落地,但即便这样,依旧发生了明初几大案这样的事情,明朝的贪污不断的另一个理由是官员的俸禄

  • 都说明朝败于清军之手,其实,明朝真正败于两个漂亮女人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抗击清军的将领,明朝打清军败了吗,明朝和清军打仗赢过没有

    追溯山海关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隋文帝。他为了防止蒙古人南下,在此修筑了一座城关——榆关。至此,此关成为了隋唐两代数次征战高句丽的前头堡。后来,唐太宗为了唐帝国的边患永安,亲征高句丽未果,至此而返,遗恨此关。之后,又有千古罪人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将此关在内的中国北部防线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

  • 宋朝这个法律条款,令苏东坡不敢给王朝云正室的名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朝云照片,王朝云临终遗言,苏东坡与王朝云在惠州西湖的故事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男人三妻四妾是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区别在于你如果有钱有身份有地位的话,你就可以三妻四妾。如果你是个穷光蛋,不用说三妻四妾,就是一个老婆你也养活不起。在我国的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经也是妻妾成群。但是到最后他被贬,出知定州的时候,跟随他的就只有一个小妾王朝云

  • 继岳飞之后的英雄,带领18000人对战15万金军,大获全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岳飞大破金兵的战役,和岳飞同时代的抗金将领,除了岳飞以外还有哪些抗金名将

    宋朝是紧接着五代十国的时期,因为前者长期混乱的原因,导致宋朝朝势动乱薄弱。在对外战争上也出现了很多对宋朝不利的事情,因为与金国长期的混战斗争,出现了割地求和的局面,此时还出现了许多奸臣出卖国家,还使民族英雄岳飞白白丧失了性命,然而继岳飞之后,又出现一位英雄,出现了一个名为虞允文的文官,从而将宋朝执政

  • 明朝秀才失手打死屠夫, 不但未获刑, 还被封了高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到了衙门之后,官吏因为是许镃见义勇为所失手打死了屠夫,因此官员想要他们私了这件事,经过与屠夫的家属协商后最后许镃无罪释放。许镃也因为这件事情出名了,并且他自己也下定决心要永远站在正义的这一边。许镃进京赶考的时候因为比较出众就被主考官所喜欢,得到宰相的赏识,然后就封了许镃为一个地方的知县,但是因为许镃

  • 明朝最短命的特务机关,只存在11年,权力却比东厂和锦衣卫还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三大特务机关,明朝的特务机构谁最厉害,明朝四大特务机关谁最厉害

    不过当时的明朝已经有了东厂和锦衣卫两大特务机构,职权与西厂基本重合,为什么明宪宗朱见深又另外设置一个西厂?出警入跸图,可见途中锦衣卫要说西厂,就必须先说锦衣卫和东厂。 锦衣卫,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 拱卫司”,后改称“ 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说白了就是仪仗队兼皇宫的亲卫队

  • ​唐诗五首,相将折杨柳,争取最长条,谈折杨柳在唐朝的多种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知道古代有杨柳送人的习俗,且流传下来的唐诗也不断证明,在唐朝,折柳送别之盛。比如王维的《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虽然这里没有写折杨柳,但是这首诗在唐朝就成了家喻户晓的送别诗。而且唐朝人在送行时,成为必唱的曲目,而且还送上新鲜的杨柳。那么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