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九位大将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但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这九位大将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但他们最后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389 更新时间:2024/1/16 7:38:54

在玄武门之变中,跟随秦王李世民发动兵变共有九位功臣,他们也常常被人们称为玄武门九将。这九位将领分别是尉迟敬德、张公瑾、公孙武达、李孟尝、郑仁泰、独孤彦云侯君集、杜君绰和刘师立。这九位将领都是李世民征战沙场的得力助手,他们为大唐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首先就是尉迟敬德,此人原是刘武周的部下,刘武周败亡后,他才跟随李世民。尉迟敬德是唐朝初年的名将,他曾在虎牢之战中救过李世民的性命,又单枪匹马大败王世充的部下单雄信。此人英勇无比,立下了无数的战功。在玄武门之变前,也正是尉迟敬德的坚持,才使得李世民有了发动兵变的决心。贞观初期,尉迟敬德曾随从李靖北征东突厥,战后,他赋闲在家,后来闭门自守,于公元658年去世。

张公瑾也是李世民麾下的一员猛将,此人有勇有谋,深得李世民的信任。张公瑾早期曾是王世充的部下,洛阳之战后,他才归顺于秦王府。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打算以算卦来推断吉凶,是张公瑾出面阻拦,才促成了他的决心。贞观初期,张公瑾又随从李靖北征东突厥,在战斗中,他常常是身先士卒。公元632年,张公瑾去世。

第三位为公孙武达。此人也是李世民麾下的一员悍将,他虽然战功不及秦叔宝,威望也不如张公瑾,但是却能征善战。公孙武达是最早跟随李世民征战的将军之一,他曾在河东之战中立下大功。唐高宗李治年间,公孙武达去世。

第四位就是李孟尝了。李孟尝是山贼出身,不过此人对李世民却是忠心耿耿。在李世民征讨各路军阀的过程中,李孟尝也立有大功。他早期曾与王君廓为友,当李世民起兵的时候,二人一起加入了其中。玄武门之变后,李孟尝参加了对突厥的战斗,公元666年,李孟尝去世。

第五位为郑仁泰。此人是秦王府的嫡系,他也是最早跟随李世民的将领之一。在李世民讨伐诸侯的战斗中,郑仁泰立功颇多。贞观年间,郑仁泰曾率师征讨高句丽,高宗继位后,他又与薛仁贵一起征讨铁勒九姓,因为其大意,最终导致唐军失败。

第六位为独孤彦云。独孤彦云是唐初名将,他的儿子独孤谋后来还娶了唐太宗的女儿安康公主。独孤彦云作战勇敢,他曾多次率军与北方突厥交战。颉利可汗南下的时候,独孤彦云奉命出征,因其不幸陷入重围,最终战死。独孤彦云死后,其家族受到了李世民的礼遇。

第七位为杜君绰。比起尉迟敬德、张亮等人,可能杜君绰要稍显逊色,不过,此人也是李世民麾下的一员悍将。他长期担任京城的防卫工作,就算是李治在位时期也是如此。杜君绰晚年曾随李勣征讨高句丽,公元662年,杜君绰病死。

第八位为刘师立。刘师立是秦王府将领中的佼佼者,他早年曾是王世充的部下,洛阳之战后才归顺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发生后,燕王罗艺谋反,刘师立受到李世民命令,率领所部北征幽州。贞观初期,吐谷浑伏允作乱,刘师立又跟随李靖出征吐谷浑。他一生忠于大唐,最终于640年去世。

最后一位就是侯君集了。此人也是唐初名将之一,贞观时期,侯君集曾率军征讨东突厥和高昌,因为其参与了太子之争,又扶持李承乾谋反,最终为人告发,李世民没有念及交情,后来将其下令处斩。

更多文章

  • 除了东突厥和西突厥之外,历史上为什么还有个“后突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东突厥灭亡后,唐太宗以“天可汗”的身份在东突厥旧地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治理体系,突厥旧众也被纳入“天可汗体系”之中。此后在唐太宗对北方和西北的历次征伐之中,唐太宗都会征调突厥旧众作战。这样一来,中原百姓的负担大幅减轻,突厥旧众可以通过战争获得利益。到了唐高宗时期,唐朝征调突厥旧众作战的频率越来越高,但突

  • 李治倾心培养的太子,武则天的亲儿子李弘,真的是武则天毒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但结合当时的情况而言,我发现李弘并不是武则天毒死的。理由有以下三条:一、他们毕竟是一家人这里的一家人是指的父亲李治、母亲武则天、儿子李弘。一家人之所以是最亲的,除了他们血缘最近,朝夕相处感情最深以外,最大的原因也是因为他们的利益被最大化的捆绑在了一起。都说皇家没有感情,那今天咱们就从利益的角度来分析

  • 从“狸猫换太子”故事的历史原型,看宋朝为何没出现“武则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为何没有出现武则天似的人物,武则天是宋朝的皇帝吗,武则天历史原型长啥样

    透过故事背后的真实历史,我们不光能弄清宋仁宗赵祯的真实身份,还可以弄明白一个问题:权倾一时的太后刘娥,为何没能成为宋朝版的“武则天”?首先,我们有必要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简要复述一遍,以便与下面要说的历史真实两相对照:宋真宗年间,由于皇帝一直没有儿子,便在后宫宣布,后妃中谁能第一个生下儿子,便封她

  • 从唐代传奇小说中的虬髯客、空空儿,看唐人的骄傲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代小说十大经典,论唐代小说中的侠客形象,唐代文人风骨

    虽然是杜撰,但人物形象饱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尤其虬髯客和空空儿二人是我个人非常欣赏的人物,把唐人“骄傲”二字体现的淋漓尽致,当然,这里只取褒义。【虬髯客才是真丈夫】虬髯客是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撰写的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中主人公,杜光庭在世之时黄巢扰动天下大乱,杜光庭随唐僖宗进入蜀中,是唐廷认可的道

  •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不良人,到底是做什么的?唐朝确实有此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长安十二时辰不良人是干什么的,长安十二时辰官职表,唐朝不良人是干啥的

    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网剧,最基本的要求自然是符合历史事实,虽然不至于细致到每一处,但最起码的东西应该是与史实相同的。看过剧的朋友都知道,主角张小敬原本是一个“不良帅”,因犯法被捕入狱,后来才被靖安司特派戴罪立功。那么,这个不良帅到底是做什么的?不良帅是不良人的头头,光看名字估计很多人会想歪,以为不是好

  • 唐朝6岁才女作诗一首,父亲听后:长大后必然沦落风尘,送她出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代四大才女诗,唐朝神童写的诗,古代唐朝女子写诗

    李冶出生于730年,那一年正是唐玄宗开元十八年,正处于赫赫有名的“开元盛世”顶峰,那一年的大唐朝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大事,官员们每过十天便可以休假,吐蕃的国王战败求和,护蜜国的国王率百官来朝,整个天下都处在一种祥和安谧的气息当中, 每一个人都在盛唐的繁华当中享受着安宁静谧的生活。虽然李冶的父亲只是一个小

  • 淝水之战时因南北方士族矛盾和荆扬之争导致只能使用北府兵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淝水之役,淝水之战对江南的影响,淝水之战经过和结果

    南北士族之争南北士族虽然共同支持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政权,但他们在东晋政权中所处的地位却截然不同,北方士族占着主要地位,南方士族处于次要地位。南方士族是当地人,对此当然不满,因此从东晋政权刚一建立,南北士族之间就出现了尖锐的矛盾。西晋末年,北方士族“随晋渡江者百家”。这些北方士族因其侨居南方,又称“侨姓

  • 房玄龄曾赞叹张宾“算无遗策”,石勒经营北方建立后赵均有张宾之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石勒张宾,房玄龄被满门抄斩的原因,房玄龄著名事迹

    其实,张宾是值得关注的一位大谋士。唐朝著名宰相房玄龄说:“机不虚发,算无遗策,成勒之基业,皆宾之勋也。”这是对张宾比较准确的评价。概括起来,张宾为后十六国赵王(后赵)石勒的首席谋士,他献计助石勒伏杀王弥,为石勒筹划经略河北,设计帮石勒攻灭王浚,为后赵政权的建立做出极大贡献。可以说,没有张宾,也就没有

  • 高颎被隋文帝贬黜又被隋炀帝杀害根源在于二人认为高颎危害皇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杨广为啥杀高颎,高颎反对隋文帝废太子,隋文帝和高颎的矛盾

    能得到此等既有忠心又能力出众的大臣拥戴,是杨坚的幸运,但在这种幸运背后,却有一层阴影,使得他难以投桃报李。历史上流传着许多独孤后构陷高颎的故事,让人觉得高颎的失宠与罢官,与她有着极大的关系。这种看法其实有些失之偏颇,隋文帝作为一代雄主,虽然有惧内的名声,可也绝不会因此而害国事。高颎之所以被杨坚贬黜,

  • 安禄山叛乱,唐肃宗却欲掘李林甫的坟,李必:住手!这样大唐会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林甫不死安禄山会反吗,唐肃宗怎么消灭安禄山,安禄山起兵反唐示意图

    与剧中一样,太子李亨与李林甫的关系极为恶劣,可以说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自李林甫拜相以来,李林甫便屡屡在唐玄宗面前馋毁太子。例如天宝五年,太子( 李亨) 出游,与韦坚相见,坚又与皇甫惟明会于景龙观道士室。李林甫得知后,立即以此为理由,说韦坚和皇甫惟明密谋拥立太子。对于李林甫的污蔑,唐玄宗直接予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