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朝历代都有外戚专政,为何到了明朝便销声匿迹了呢?

历朝历代都有外戚专政,为何到了明朝便销声匿迹了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328 更新时间:2024/2/5 12:44:18

明代后妃普遍出身较低

朱元璋在位时期,苦心孤诣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祖训。为的就是防范有人能夺走朱家的江山。因此对于后宫干政和外戚专权这两条朱元璋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太祖朱元璋曾经令人编撰了一部《皇明祖训》,也即明朝皇族的家法。里面关于后宫的《内令》一章中就明确有两条关于防止后宫干政和外戚专权的规定:

凡皇后止许内治宫中诸等妇女人,宫门外一应事务,毋得干预。

凡天子及亲王、後、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子女,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计。但是娼妓不许狎近。

这两条很明确的规定了一是明朝后妃不得干政;二是后妃必须从身份较低的家庭选择。其实后妃不得干政这条并非明朝首创,其他朝代也曾经有过。但是如明朝那么严厉还是比较罕见,尤其是从身份较低的家庭选择后妃的做法比较特殊。

我们从明朝的历代皇后来看,也可以印证这一家法祖训。除了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是魏国公徐达之女外,其他皇后大都出身中下级官吏或监生家庭。后妃的家族出身低就相对难以形成较强的政治势力和团体。因此明朝首先在源头上就预防了外戚势力形成权力集团。

科举制使外戚势力缺乏生存空间

外戚势力与宦官专权都是依附于皇权而存在的政治势力,如果没有与皇帝的姻亲关系或者皇帝的宠信外戚势力很难形成政治影响力。

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官员选拔制度尚不完善,主要采用察举制,也即依靠推荐和考察。这种制度很容易形成裙带和宗族势力,而且选才面很窄。这就必然导致皇帝可以依靠和信赖的政治势力很有限。出于维护自身皇权稳固的角度出发,必然会从最亲近和最信任的群体加以重用,这就是宦官和外戚容易上位成为重要政治势力的原因。

而从隋唐时期开始采用科举制来选拔官员之后,封建社会政治体制中就逐步形成了一支通过科举上来的文官集团。这个集团没有世家大族的背景,他们的权力也只能依靠皇帝的信任,而且他们所受到的儒家教育也是以忠君为前提,所以也就成为皇帝可以信任和依赖的一支重要政治势力。

以明朝为例,在宦官势力强大到可以威胁皇权的时,明朝的文官集团就是维护皇权最好政治势力。但是文官集团的强大又让皇帝感到无法抗衡和驾驭,于是又抬出身边的宦官来压制文官集团,明朝中后期的历史大体上就是这两支势力的抗衡。刚才已经提到明朝的后妃出身都不高,虽然外戚大都会被封为伯爵或者侯爵这样的高等级爵位,但是没有通过科举入仕,同时因为明朝抑制外戚出任实职因此就很难在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之外形成第三股政治势力。

综上,明朝没有出现外戚专权的主要原因一是明初朱元璋制定了严格的祖训家法,对后妃干政和外戚专权进行了预防。特别是严格把控后妃的家族出身,避免外戚势力乘势坐大。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科举制度为封建王朝形成了一个文官集团,这些接受儒家忠君教育和科举选拔上来的官僚集团成为维护皇权的新兴力量,这些文官集团势力强大,连皇帝都很难驾驭,不得不抬出宦官集团来抗衡,但是反过来他们又可以维护皇权,避免宦官和外戚等势力染指权力形成对皇权的威胁。

更多文章

  • 嘉靖到底想不想杀海瑞,为何送裕王“好雨明月”四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嘉靖为何不杀海瑞,裕王对海瑞的评价,嘉靖皇帝临终嘱咐裕王

    在处理海瑞的问题的时候,嘉靖同样也是送给了裕王四个字“好雨”,“明月”,但这四个字不是为海瑞一人写的,根据张居正的分析,这四个字分别是指的李时珍和海瑞。好雨“好雨”出自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张居正根据诗的前一句的“时”和“春”得出这个人指的就是李时珍,

  • 康熙为什么三跪九叩朱元璋,称他是英武伟烈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康熙朱元璋三跪九叩,康熙为啥给朱元璋下跪,康熙三次回南京拜朱元璋

    康熙之所以多次祭祀朱元璋,还三跪九叩的,称朱元璋为“英武伟烈之主”。其实,这是一场作秀,也是英雄惜英雄,对朱元璋的敬佩之情。一场作秀康熙前两次南巡的时候,都会去明孝陵祭祀朱元璋。在第三次南巡时,康熙也同样决定去祭祀。康熙皇帝说:“明代洪武乃创业之君,朕两次南巡俱举祀典,亲往奠醊。今朕临幸,当再亲祭。

  • 后宫佳丽三千的朱元璋,为何对“大脚”马氏不离不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与马氏,朱元璋为何一生钟情大脚马皇后,朱元璋为什么对马氏好

    但是在朱元璋当皇帝以后,就对他的大脚马皇后真正的做到了不离不弃。一个女人能够让皇帝做到这样,肯定有其独特的原因。我们都知道朱元璋的早年是非常悲惨的,在元朝末年天灾人祸的情况下,能够活下来已经是了不起的事情了。在这种背景下加入了郭子兴领导的农民军,由于其作战勇敢,智勇双全,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成为

  • 大宋雷震子:诛尽龙虎彪,“开挂”强袭金军第三猛,陆文龙成摆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在《岳家小将》中,以“雷震”为首的哥几个毫无悬念地成为了该书的主角,自然也就有了更加神奇的“光环”,甚至是小说原著中的一些超级敌人,本来都应该是陆文龙等岳家军顶级大将杀败的,但是到了这个版本中,陆文龙几乎成了一个“摆设”,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可以算是金国第三猛将的黄龙府大帅粘得力,他直接被岳

  • 为什么赵匡胤用一把夜壶,就打败了一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赵匡胤摔夜壶图片,赵匡胤灭了哪些国家,赵匡胤真实武器

    有一种说法是,孟昶是第一副对联的发明人,但他的对联也是一语成谶,因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看似很好,但实际上,大宋攻破后蜀之后,管理这里的人就叫吕余庆,而赵匡胤后来还把自己的生日定为“长春节”,所以很多人都说,这都是孟昶的“神奇”之处。但说实话,这种故事不见于正史,出自蜀人文献《蜀梼杌》,虽然他

  • 刘伯温早年游学,碰到朱元璋躺在地上,为什么就能预测他成为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后悔撵走刘伯温,朱元璋逼刘伯温回朝,朱元璋刘伯温回京

    比朱元璋大17的刘伯温,在民间神一样的存在,都认为他是诸葛亮的转世。刘伯温12岁大学毕业(中秀才),23岁博士研究生毕业(中进士),施耐庵跟他同年中进士,不过施耐庵比他大一轮。作为博士后的刘伯温,他完成了读万卷书的目标后,下一步就是行万里路。当他首次见到朱元璋时,已经游历两年,已有25岁了。在133

  • 大宋开国名将:率五千敢死军夜袭杨令公,却被对方将计就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宋开国十大名将,杨令公妻子照片,杨令公血战金沙滩

    所以,这样的大将在小说中,最大的作用成了各路超级战将的“基石”,所有战胜曹彬的人,自然是书中数一数二的沙场英才。比如在《杨家将》中,曹彬第一次跟主角杨继业的交手,就以“杨无敌”的大获全胜而告终,而且是勇武和谋略双双占优。那么,关于此战的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首先,曹彬之所以有机会

  • 北宋故事:明知道李师师被大宋皇帝宠爱,周邦彦为什么敢争风吃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一代名妓李师师有多美,李师师照片,香港版李师师高清

    同样,也得益于《水浒》的巨大影响力,李师师的知名度也变得更高了。但《水浒》毕竟是虚构的内容居多,关于历史上李师师真正的身份,有很多种说法,甚至是她的年龄,都历来争论不一,如果按照北宋众多文豪留下的作品来看,李师师跟晏几道和秦观等人,都有过往来。可有些人又说,如果李师师那么早出现在宋朝的历史上,那么她

  • 历史上除了朱允炆以外,还有爷爷直接传给孙子的皇帝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允炆怎么当上皇帝,朱允炆有没有做过皇帝,朱允炆的皇位传给了谁

    石敬瑭靠契丹的支持,也是靠武力得了帝位,和他一样拥有武力的各地将领也想做这个皇帝,所以反叛接连不断。再加上石敬瑭称帝后,用人和施政措施不当民心开始背离,这又给属将们作乱提供了借口和有利时机。镇守魏州的节度使范延光觉得总被石敬瑭猜疑,为防以后生变,抢先在魏州叛乱称帝。石敬瑭派去的杨光远不但没有攻击范延

  • 李师师当真跟宋徽宗有染吗,靖难之役后,她的下落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师师与宋徽宗第一次见面,宋徽宗李师师简历,李师师是否理解宋徽宗

    据说李师师原本姓王,父亲叫王寅,母亲生下她不久就去世了,襁褓中的李师师是喝豆奶长大的,父亲王寅很疼爱她,为了让她健康成长,王寅把她带到寺庙中,僧人用称呼佛弟子的"师"为她取名,然而师师五岁时,父亲王寅也死了,师师成为孤儿,被李姥姥收养。李姥姥是娼门妓女,所以李师师后来改姓李,她的命运自然也跟李姥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