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样的大将在小说中,最大的作用成了各路超级战将的“基石”,所有战胜曹彬的人,自然是书中数一数二的沙场英才。比如在《杨家将》中,曹彬第一次跟主角杨继业的交手,就以“杨无敌”的大获全胜而告终,而且是勇武和谋略双双占优。那么,关于此战的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
首先,曹彬之所以有机会跟杨继业交手,前提是赵匡胤指挥大军,在正面战场上被杨老令公指挥的北汉军,打了一个落花流水,为了提振宋军士气,更为了帮皇帝找回脸面,曹彬提出了夜袭北汉军营的计划,而且曹彬的谋略不可谓不高明。因为他在跟宋太祖商量过后,意识到杨继业也会提防夜间被偷营的情况发生,所以曹彬设计了一个偷营“计中计”,他亲率五千敢死队,杀奔北汉军营,也没打算偷袭成功,只是为了引蛇出洞,让杨继业领出大兵追出来,而后交给他身后,率领上万大军埋伏好的王审琦,这样的话,两支队伍合兵,共同杀败杨老令公。可是,身为《杨家将》的主角,杨无敌可不是白叫的,他可以算到对手对自己的双重算计,这就厉害了。
杨继业提前安排好了相应的部署,告诉帐下军士,如果今晚宋军来袭,无需慌张,只要虚张声势,放炮呐喊就够了,而后,就让大军隐蔽起来,给宋军留了一座空营。结果,等曹彬深夜率军来到北汉大营的时候,根本没发现自己钻进的是空营,因为他听到了北汉军的呐喊,以及迎战的信炮声,这样,曹彬以为自己的计谋成功,故意卖一个“便宜”给杨无敌,让他认为杨继业算计到了自己的夜袭后,可以洋洋得意地追杀自己,所以曹彬立刻率军冲出北汉军营,等待杨继业前来追击。但他没想到杨令公只喊不追,这就让王审琦误会了,因为在曹彬这支队伍中,总有最后跑回来的,王审琦误以为队尾的一千多人是北汉军,立功心切的他,立刻杀向了这群可怜的敢死军,曹彬的队伍一看,有人杀上来了,怎么也想不到是自己人,于是立刻反击,就这样,在深夜难辨身份,只有误会的情况下,宋军自相残杀起来。
等宋军打到天亮,才发现,原来都是自己人,但没等他们懊悔沮丧,杨继业已经率军冲杀了上来,一方是折腾了半宿,跟自己人打了半宿的疲惫之师,另一方是休息整夜,专门看宋军笑话的精壮队伍,此战结果可以想象,这一战又让宋军死伤过万,杨继业的勇武和谋略,彻底打击了宋军的士气,更让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赵匡胤,对征服北汉丧失了信心。
这就是大宋开国名曹彬,率五千敢死军夜袭杨继业,却被对方将计就计,大败而归的小说故事。应该说,如此精彩的战事,在正史上很难考证,但这些故事本来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些看热闹的,找到一些茶余饭后的乐趣,当然,如果以评书小说等虚构故事为载体,作为吸引一些人对真正的历史产生兴趣的途径,而后立志于学习研究,同样是这类作品的一大重要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