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的下场如何?

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的下场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86 更新时间:2024/2/5 12:42:12

虎父有犬子

李景隆,小名九江,是大明开国功臣岐阳武靖王李文忠的儿子。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亲外甥,他的母亲是老朱的二姐。李文忠在投靠舅舅之后,迅速凭借在军事上过人的天赋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明朝建国前,大将军徐达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北伐。李文忠作为北伐大军的一员,在应昌一举击破元军主力,逼得前元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狼狈逃窜,元顺帝孙子买的里八剌更是被明军俘虏。洪武三年年底大封功臣之时,李文忠跻身开国六公爵之一,封曹国公,食禄三千石。朱元璋还特地向诸将说明自己外甥封爵,完全依靠战功,而非和自己的亲戚关系。

丙申,大封功臣。上召诸将臣谕之曰:"平章李文忠总兵应昌,逐前元太子远遁漠北,获其皇孙妃嫔重宝悉归朝廷,此功最大。"—《明太祖实录五十八》

因此在李文忠死后,朱元璋痛心不已,命其长子李景隆袭封曹国公。根据《明史》描述,李景隆是个又高又帅、温文尔雅、气质出众而又品学兼优的完美贵公子。这样的人物形象,再加上朱元璋心中对李文忠的怀念,很快就让他成为朝堂之上炙手可热的红人。

读书通典故。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年底,李景隆出任太子太傅,成为皇太孙朱允炆的东宫班底。随后朱元璋将其外放甘肃,足足在西北边境坐镇五年。直到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才被召回南京,此时朱元璋的身体已经江河日下,李景隆这次回京,明显就是来出任托孤大臣的。

靖难中谜一般的表现

朱元璋驾崩后,皇太孙朱允炆登基,改第二年年号为建文元年,史称建文帝。建文君臣上台后立刻对太祖皇帝的政治遗产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亲王领兵这一条更是被首当其冲予以针对。最终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在北平揭竿而起,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

李文忠是朱棣的表哥,因此李景隆就是燕王的表侄。但由于二人岁数相仿,从小一起长大,故而朝廷一开始派出的统兵将领是开国元勋长兴侯耿炳文,这里对李景隆未免没有猜忌之心。

但随着耿炳文在真定惨败之后,朱允炆也只能紧急用曹国公,让其赶赴前线收拢部队,并指示其可以"一切便宜行事"。

当年九月底,朱棣为了解决兵力不足的弱点,亲自率主力北上大宁,目标是已经和朝廷撕破脸的宁王朱权及其手下骁勇善战的营州三护卫。而留守北平的重任,则交到了燕王世子朱高炽手上。这是一场事关命运的赌博,朱棣别无选择。

李景隆收到情报后立刻挥师北上包围北平,但他在此后一系列谜一般的举动确实令人疑惑。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如果李景隆最终获胜,那他对北平围而不破的战术就可以理解为吸引朱棣主力南下决战。可惜郑村坝一战,白河上突然结冰,导致燕军骑兵轻易过河,并最终造成了官军的巨大损失。当时北方早已天寒地冻,对于不习严寒的朝廷官军来说非战斗伤亡太大,史书记载:"冻死及堕指者甚众,临战率不能执兵"。面对严酷的天气和大量的非战斗减员,李景隆当机立断,下令丢下辎重,全军当晚开拔向德州方向退却。

次年四月,经过一番休整,李景隆再次从德州出兵北上,和朱棣主力在白沟河相遇。白沟河一战,官军首战就把骄横的朱棣中军建制完全打散。朱棣最后仅仅带了三人逃回大营,还被《明太宗实录》吹嘘成亲自断后。

而在第二天的战斗中,面对朱棣的主力部队,李景隆指挥官军稳扎稳打,慢慢占据上风。当时就连朱棣本人,都差点被官军大将瞿能所杀。

南军飞矢如注射王马,凡三被创三易之,所射矢三服皆尽。乃提剑左右奋击,剑锋折缺,不堪击。马却,阻于堤,几为瞿能所及。—《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

可惜最终神奇的天象再次出现。一阵妖风吹过,李景隆的帅旗竟然被刮断。古代作战,最重要的就是靠旗语进行指挥,因此帅旗一倒,前线官军都以为李景隆的中军出了问题。一时之间,官军旗号混乱,阵型开始松动。朱棣乘着风势,对李景隆大营实施火攻,于是官军最终崩溃。不但营中辎重、器械、孳畜等都丢给了朱棣,连皇帝御赐的斧钺都来不及带走。

开门投降

此前郑村坝失利之时,建文重臣黄子澄让李景隆隐匿败绩不要上奏。现在纸包不住火之后,由于当初是黄子澄极力推荐由李景隆挂帅,现在为了推脱责任,这位黄大人却在皇帝面前痛哭流涕地说出下面一段话,简直是演技派影帝,令人瞠目结舌。

景隆还朝,帝赦不诛。黄子澄痛哭曰:"景隆出师观望,怀二心,不亟诛何以谢宗社,励将士!"—《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

李景隆出师近一年,期间出生入死,与燕军多场血战。不管他到底是无能还是所谓的“内奸”,至少在明面上这位曹国公确实问心无愧。而前线将士的鲜血,到了文人们口中变成了"出师观望,怀二心"。黄子澄等人为了掩盖自己"欺君"的罪行,就想着用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出生入死的武将,如何不让人心寒?

而在建文四年朱棣千里奔袭南京,连战连捷,兵临城下之时。朱允炆的另一位军师方孝孺在朝堂之上一个箭步窜入武臣班中揪住曹国公李景隆,称"坏陛下事者,此贼也。"此时其他十八名文官更是一拥而上,对李景隆进行围殴。土木堡之变后一群文官当庭打死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之事,险些提前五十年发生。

因此笔者也实在无法理解为何建文君臣最后还会派出李景隆作为朝廷代表,去燕军大营求和?李景隆被你们这帮文官百般针对,凭什么认为他还会忠心于朝廷?派李景隆去求和,这不是明摆着给他一个和朱棣眉来眼去的机会么?结果朱棣果然趁着这个机会策反了这位表侄,燕军就此兵不血刃攻破南京,战后论功行赏,李景隆名列靖难功臣第一名,增禄一千石。

结局凄凉

但是朱棣重用李景隆,不过是权宜之计。双方在靖难时兵戎相见,死在李景隆手下的燕军将士不计其数。现在这些人的昔日长官或是亲属纷纷跻身靖难功臣,无论于公于私,对于昔日的手下败将李景隆都不会待见。

燕王即帝位,授景隆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朝廷有大事,景隆犹以班首主议,诸功臣咸不平。—《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阵第十四》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李景隆风光了不到三年,朱棣的亲弟弟周王朱橚联合刑部尚书郑赐、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对其轮番弹劾,终于让李景隆被削去爵位,和其弟李增枝及妻子数十人禁足于曹国公府。如此高规格、大规模、高密度地弹劾,只能认为是由朱棣所授意。

在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为了防止李景隆旧部在南京闹事,永乐皇帝还特地将其押赴北京单独监禁。事实上曹国公府的忠心家人一直没有放弃营救李景隆,这些人的触角甚至还伸到了朱棣亲弟弟周王的府中。周王第三女信阳郡主的仪宾盛瑜,就曾经和李景隆的家人策划劫狱。

癸巳,敕周王橚曰:“曩者李景隆谋逆,其家属法皆当死,特宽宥之发戍辽东。彼知景隆囚系北京,潜逃沧州诸处,阴结党类欲行劫狱,为人所告俱已擒捕,宜之于法。仪宾盛瑜乃敢藏匿景隆家人,在于国典,瑜岂可容?以尔之壻,姑宥不问。自今宜教之循理守法,毋蹈前非。”—《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九》

根据《明史》的记载,李景隆最终在永乐末年死于北京。而他的家属直到明英宗正统十三年才被解除禁足,恢复正常生活。

结语:李景隆之所以投靠朱棣,恐怕还是在于其对建文君臣彻底失望所致。但其一家在军中势力极强,朱棣不得不对其有所忌惮。故而其最终结局悲惨,也是意料之中之事。试想一下,李景隆被囚禁多年, 其家人念念不忘要救他。李家子孙幽闭于府中四十多年,生活极端困苦之余,依然能做到秩序井然。这样的李景隆,怎么能说是草包?

更多文章

  • 惨被传首九边的明代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代所有将领,明代末期著名将领,明代最孤独的将领

  • 宋江将要掉头直跺脚 戴宗被判死刑长叹息(16)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酒后在浔阳楼赋诗一首“......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黄巢将大唐王朝搅了个天翻地覆,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死亡。连黄巢都看不起说明比他还厉害,这样的人肯定是反贼。江州知府蔡九是当朝太师的儿子有着很强的政治敏锐,听闻后把他抓获打入死牢。当时流传着一首歌谣“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

  • 宋老大宋元通宝中,有哪些好的版本?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元通宝十大珍稀品,宋元通宝哪个版本最好,宋元通宝现在多少钱一枚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319年间宋朝政府铸造了近百种钱币,绝对是中国古钱币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名,究其原因其实就两个,第一宋代皇帝喜欢铸年号钱,第二宋代皇帝换年号换得很频繁,这两条加在一起就成了皇帝时不时就换年号,一换年号就铸新年号钱,结果可想而知,宋钱在古钱币

  • 明朝的内阁制度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洪武十三年 , 朱元璋以通楼通虏 “ 谋不轨 ”的 罪 名 , 处死左承相胡惟庸 , 废中书省 , 罢垂相 , 分相权于吏 、户 、礼 、兵 、刑 、工六部 , 六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 。并宣布 “ 以后嗣君 , 其毋得议置垂相 , 臣下有奏请设立者 , 论以极刑 。洪武十八年 , 以翰林待诏 朱善

  • 赵匡胤提出迁都洛阳,赵光义表示不同意,难道他真是鼠目寸光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小编先给大家介绍,为何赵匡胤想要迁都的理由。开封当时环境也非常不错,水路和陆路四通八达,处于中原经济与粮食生产也较为富庶。可是开封四面皆是中原无险可守,北宋失去燕云十六州的情况下,辽国骑兵随时可以挥师南下。所以赵匡胤认为,开封易攻难守。并且拱卫开封需要北宋拿出更多的经济税收,以支持都城附近百姓军兵以

  • 包拯包青天的官究竟有多大?放在今天相当于啥级别?他的人生到底有多开挂?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包拯级别,历史上的包拯和包青天,包拯有多高的威望

    这大孝子包拯,还是觉得远,人家索性辞职不干了,专门就在家伺候两位老人。这一下就是十年。父母双亲,后来相继离世,守丧期满了,这包拯,才重出江湖,开始自己开了挂一样的人生。那年他38。包拯在进入官场后,算得上顺风顺水,可以说官运亨通。一共干了26年,他升迁了27次,而且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平均一年就升一回

  • 哪个朝代是导致中华文明倒退的“罪魁祸首”?不是明朝,也非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三大历史事件的确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可事实上,它们的出现,也可以看做是文明发展历程中的必经劫难。换句话来说就是,某一历史事件并不足以影响整个文明的发展进程,唯有某一王朝的出现,才会真正导致文明发展倒退。那么迫使中华文明倒退的朝代究竟是哪一个呢?不是明朝也不是清朝,它才是真正的罪魁

  • 将清明上河图放大,看到一尴尬场景,树下睡觉小伙在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明上河图隐藏秘密,在清明上河图中最可能看到的事情,清明上河图奇怪的事

    泱泱中华上下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瑰宝数不胜数,当然在这其中,有着成千上万的国宝。每件国宝都有自己专有的历史,深藏在它们背后的故事渊源每件都值得今天的我们仔细探索,挖掘个中意义。北宋画家张择端以一幅《清明上河图》闯入世人眼帘,这幅工笔细描的画作不仅展示了当时的北宋的一方小小天地,更赠与了大家这惊艳

  • 北宋沉迷美色的元旦,放假后醉倒温柔乡,假期结束也无法自拔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绝色美女,北宋爱情故事,男子沉醉温柔乡

    元旦放假七天,这是北宋固有的规矩。这是人们一年中的大事,当然不可随意应付。人们在这几天里,自然是卯足了力气,穿上新的衣服,换上红色的对联和窗花,吃饺子,庆祝这团团圆圆的时刻,也祝福自己来年的气运会更好。北宋时期的元旦,一般指阴历正月初一,正是一年刚开始的重要日子。为表示对这样日子的重视,朝廷规定全国

  • 一场城楼跳大神,导致汴梁城破,靖康之耻,世间再无大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宋靖康之变,靖康三耻,北宋汴梁保卫战为啥失败

    北宋太宗之后,面对北方草原民族一直都处于被动防守的态势,无论对方是辽国,还是金国,甚至是西夏。但这种守势,并不是说北宋就是处于绝对的下风,有人统计过,北宋同异族作战,获胜的次数其实比唐朝都要多。一直到赵佶继位为宋徽宗时(1100年),北宋和辽国其实都已经和平相处数十年了。1114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