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中, 为什么刘备唯独辜负了他! 如果听他的话, 蜀国不会这么惨

三国中, 为什么刘备唯独辜负了他! 如果听他的话, 蜀国不会这么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476 更新时间:2024/1/16 11:37:53

在《三国演义》一书里,黄权原本是刘璋部将,因对刘璋劝谏说,不要让刘备进入蜀,刘璋与横公心生芥蒂,将其外放至广汉。但是,当刘备攻打刘璋时,黄横公作为刘璋的军师为其谋战略以此来抵抗刘备的攻击。而等到益州安定时,黄横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刘备亲自前往他的府邸请他,他才投降,经过刘备的劝说,转而为刘备做事。到后来刘备坐上帝王之位,向东吴进行讨伐,黄权也像向刘璋劝谏一样向刘备谏言,刘备也和刘璋一样并不听从其谏言。可惜的是,刘备在经过夷陵这一战的惨败后,黄权被吴兵拦截在江北岸,想要走但却无路可走,在这种情况下,黄权逼迫无奈而向曹魏投降。黄横公这个人才啊,十分受魏王的爱戴,听说横公投靠曹魏后,魏王十分高兴,于是将黄权任命为镇南将军。一开始,黄横公十分坚决的拒绝了魏王的好意,横公认为他依旧是蜀汉的人,但无奈于形势所逼,最后还是担任了镇南将军一职。

而这一切的导火索都是因为——夷陵之战

这次战争发生在三国时期,具体来说应该是在刘备称帝后的三个月内,这是刘先主对东吴发起的一场特大规模的战役。这场战争发生刘备当坐上帝王之位的三个月后,也就是章武元年的7月。刘备以替其兄弟关羽复仇为借口,亲自带领兵将向东征伐东吴。在孙权求和失败后,为了避免双方作战,费兵力和劳力,则决定同时也向曹魏求和。另一面孙权也派遣陆逊率军应对蜀汉军。巧妙的是,陆逊采用劳逸结合的战术,成功的抵挡住了来势汹汹的蜀汉军。继而在章武二年八月份左右,在夷陵附近地区打败了刘备亲自率领的蜀汉军。而此次战役的大败,也是关羽在失去荆州后,另一件让蜀汉元气大伤的事件之一。同时本次战役也被评价为我国古代战争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一次成功抵御外敌战争,也是较为成功,记录比较完善的一场历史上的战争,在三国时期,本次战役也是最著名的“三大战役”的中的最后一场,

战争也是是一方面的原因,然而分析一下刘备的性格特点我们也能从此看出其这样说的原因。

刘备,作为一个帝王,其广阔的胸襟和亲贤爱士的性格特点,是让其能够坐上帝王之位的关键所在。尽管先主出生于市井,但他爱好学习,适时而生,对于机遇能够很好的把握住,加之,其对于能人志士,可以不在乎其过往,只要是有志向有理想的人士他都能中用,也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所以对于黄横公,这么个半路来的人,他也能够不计前嫌的任用他。而在夷陵之战,刘备错误的没有采纳横公的谏言,这成为导致此次大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刘备作为一个帝王,其内心一直觉得愧对于横公。

更加之,刘先主在作战是判断失误,切断了南北战线的道路,黄横公回到蜀汉的道路也被陆逊的军队所切断,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前路后路都被切断,横公要不投降要不战死或者饿死,横公作为一个智士,战死或者饿死都不是其最好的选择,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只有投降这一条道路才是他最好的一个选择,所以横公的弃蜀投魏,也是先主觉得辜负横公的地方。横公到了魏国后,各种关于先主的流言蜚语传到魏国再传入横公耳中,但横公对此也是不予理睬,听过便罢,他不仅没有对刘备任意加以评判,甚至对蜀国也是连一句诋毁的话语都没有,横公到了魏国一年后,先主去世,当时魏国举国欢庆,横公却没有一丝丝的开心,从此也看出刘黄二人之间的情谊并不假,黄横公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一刻为蜀国人,一生则为蜀国魂。

刘先主最后能说出此番话语,也足以显示其对黄横公的重视,历史既然已经成为历史,表示这段故事已经过去,而先主的真正的心思我们也无从考证,作为后人,我们也只能通过对一些历史事实和传记的记载从中分析出当时先主大概的一个心境,从一些故事碎片中揣测他们的情谊。

更多文章

  • 不嫁县长,非把吕雉嫁给刘邦,吕太公为什么眼光如此独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吕雉多大嫁给刘邦的,吕雉和刘邦的关系怎么样,刘邦与吕雉的婚姻

    吕公是山东单父人,不知究竟何事与人结冤,为了摆脱纠缠 ,全家迁到了异乡江苏沛县,因为和沛县令关系甚厚,大家都高看他一眼,也愿意巴结他。吕公因为迁居之喜,大家都来祝贺,沛县主薄萧何是主持人,他宣布:凡是一千元以下贺礼做堂下,凡是一万元以上贺礼做上席。刘邦也是本县一亭之长,没有钱也来凑凑热闹,他到大厅上

  • 上阵杀敌属无奈,世代为兵为果腹,谈三国“职业军人”的思维逻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带兵能力排名,三国军事力量对照表,三国时期的军队怎么打仗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汉乐府的这首诗歌不但生动的体现了征战为百姓带来的痛苦,更点出了在当时环境下军人的一种无奈之情。这些“职业军人”,便是世兵制内的兵士。三国时期已经完成自征兵制到由家兵发展而成的世兵制的转变,因此,军人的无奈更多是对“世兵制”一种身不由己的无可奈何。一、“世兵制”对军人及其后

  • 得知张飞儿子张苞去世的消息后,诸葛亮为何当场昏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飞之子张苞之死诸葛亮气吐血,张飞之子张苞,张苞死后诸葛亮为什么伤心欲绝

    没过数日,成都便来人报丧,言张苞已亡,当时的孔明的反应是这样:孔明闻知,放声大哭,口中吐血,昏绝于地,众人救醒。在诸葛亮的北伐道路上,大将赵云已先张苞而去:二子入见,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众将无不挥泪。一对比下,不难发现,张苞去世

  • 在三国后期,张郃和魏延都是无敌般的存在,他们谁更强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郃和魏延同一档次吗,魏延和张郃有交情吗,张郃与魏延谁更强

    张郃和魏延算是半生的死对头,分别是曹魏和蜀汉各自军队中的台柱子。看来,不但是蜀汉一方存在着人才凋零,青黄不接的局面,曹魏方面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蜀汉是靠着魏延这样的壮年派承上启下,无缝衔接,而曹魏则凭着张郃这样的老将苦苦支撑,等候着年轻一代的逐步成长。由此,我们不能不感叹,曹操和刘备这两个枭雄用

  • 曹操南征,带着十万百姓撤离的刘备是真性情还是假仁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南征刘备为什么退兵,刘备是真的仁义吗,三国正史刘备是真仁义吗

    但是,因为当时卖官鬻爵的情况严重,再加上刘备势微,刘备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朝廷的器重。直到参与镇压张纯的叛乱时,刘备才因军功而被升迁为安喜县县尉。可好景不长,汉朝廷不久便下令,如有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都要被精选淘汰。刘备也因此而被遣散,后来,因为势力小,刘备还先后依附了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以及刘表

  • 武圣的候选人有三个,康熙皇帝为何选中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羽武圣照片,历代帝王对关羽的评价,关羽的生平与事迹

    “文圣”孔子、“武圣”关帝,好像很传统,其实没多久远。孔夫子的“圣人”地位,是早有了的,但“文圣”之称,却是因着“武圣”的诞生而来的。而“武圣”头衔,则不过才始于清朝康熙年。特别提一点:电影电视剧中看到香港警察、香港黑社会这些拜关公,不是拿关公当“武圣人”来拜的,拜的是关公的“义薄云天”。民间“关帝

  • 曹操封关羽汉寿亭侯,关羽用了一辈子,为何刘备封赏,关羽不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汉寿亭侯知乎,正史中曹操对关羽的评价,关羽凭什么封汉寿亭侯

    在两汉对于异姓功臣来说,封侯已经是最高待遇了,在称汉中王之前,刘备一直也只是宜城亭侯,关羽的汉寿亭侯,在刘备集团已经是顶级配置了。东汉则将侯爵分成了三级“县侯,乡侯,亭侯”。县侯的食邑往往很大,但是到了乡侯特别是亭侯,只食一亭之地,所能得到的经济利益就很有限了。而曹操封侯,有时又经常打空头支票,把不

  • 曹操临终前再次梦到“三马同槽”,为何不杀司马懿,反而喜笑颜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司马懿第一次见面,曹操最厉害的三个预言,曹操司马懿华佗

    那么所谓的三马又是谁呢?他指的是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父子三人。对历史来讲,司马懿的出现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政权,这似乎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曹操家族而言,他把曹氏家族当做垫脚石,是曹禺王朝的掘墓人。不得不说曹操识人的眼光还是非常高的,在他有生之年就已经察觉到司马懿的狼子野心,但是他出于

  • 荀彧晚年反对曹操的真相,为的不是汉臣之名节,而是家族之荣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的荀彧为什么反对曹操称王,荀彧为什么后期反对曹操,荀彧早年和曹操关系

    子房是谁?刘邦手下第一谋士,汉朝开国第一功臣张良,由此可见曹操对荀彧的重视程度。而荀彧也未辜负曹操的期待,辅佐曹操,先是迎奉天子,以令诸侯;后又官渡定鼎,称霸北方。最终荀彧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但就是这样一个对曹操忠心耿耿

  • 蜀汉为什么灭亡的比较晚,只因关羽、赵云、马超留下的三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超关羽赵云,蜀汉的灭亡是因为关羽的死吗,历史上蜀汉是怎么灭亡的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三国末期,这些著名的将领都一一去世,只留下了那些乳臭未干的小将。不过正是他们的存在,才让三国后来的故事不至于那么无趣。而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蜀汉集团的人才,当五虎上将逐一去世后,又是哪些人在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他们,则诸葛亮的北伐大计绝对不会实施,蜀国也不会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