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纣王真是昏君?因为妲己仅60天就被灭国?专家:别再泼脏水了

商纣王真是昏君?因为妲己仅60天就被灭国?专家:别再泼脏水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656 更新时间:2024/1/26 1:57:15

在中国,商纣王实在是一个“昏君”、“暴君”的标准模板。纵观史书上的记载,商纣王骄奢淫逸、残害忠良、不恤民力、统治残暴,基本属于是一点“拟人”的事都不干。

而纣王这一通作死下来,自然就引发了“武王伐纣”,身死国灭,但是,如果我们捋一捋武王伐纣的时间轴,就会发现,武王从起兵到灭掉商朝,前后竟然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实在是一个闪电般的速度,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对此,想必不少人会表示,这肯定是因为商纣王的统治昏庸残暴,所以大家一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但随着这几年来对于史料的重新解读,不少人开始给纣王翻起了案,觉得纣王未见得有多么昏庸残暴。那他们的依据又是什么呢?既然纣王不昏庸,他为什么最后会败亡得这么快呢?

公元前1046年二月,周武王伐纣的部队到达了商朝首都朝歌南部的牧野。这里是个广阔的大平原,如果踏过此地,通往朝歌之路将畅通无阻。

但纣王并不会坐以待毙,这块一马平川的土地,对于他来说,也是最为合适的决战场地。

根据记载,商纣王亲自担任了牧野之战的指挥官,并组织了70万的大军,史称“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相比之下,周武王只有三百五十乘战车,而且远道而来,就撞上了严阵以待的商军,这一仗可谓凶多吉少。

但是周武王并没有退缩,他在牧野就地举行了盛大的誓师仪式。只见周武王左手持钺,右手执旗,在阵前历数纣王的罪恶。那么,他是怎么说的呢?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列出商纣王的第一大罪状,就是“惟妇言是用”,只听妇人的话。说到这个,估计不少人就会点头了,这说的不就是苏妲己嘛!

如果要找一个在后世史书中没有任何正面评价的女人,苏妲己绝对榜上有名。毕竟后世有很多史书对纣王的评价其实还行,夸他征讨四方有功劳,但是对于妲己,那真的是一句好话都没有,就没见过哪部书里记载妲己干过什么好事。

《吕氏春秋》中载,“妲己为政,赏罚无方,不用法式”,这是少有的妲己参与政事的记载,而且仍然没干什么好事。如果这个描述是真的,那确实可以和武王对纣王“惟妇言是用”的指责对应上。

不过在商朝,让女人干政严格来说不算啥大事。毕竟商朝时期,女性地位还是很高的,比如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就是一个能领兵打仗的女将军。所以你光指责人家纣王听妲己的话没用,你得指出来人家听了妲己的话造成了啥后果。当然,根据后世记载,妲己的黑料那可真不少,又是炮烙又是挖心的。

可是,周武王却对这些内容只字不提,而是直接提第二大罪状了,只是这个罪状实在有点重量级,他指责纣王“昏弃厥肆祀”,翻译过来就是不重视祭祀,不敬鬼神,不敬祖宗。

有道是“国之大事,在戎与祀”,如果说“惟妇言是用”在商朝不算什么严厉地指责的话,那么武王列举的这一大罪状可就是极其严酷的指控了。

众所周知,商代是一个非常迷信鬼神的朝代,上到出兵打仗,下到头疼脑热,大家都喜欢拿出来占一卦,问问鬼神的看法。而商纣王如此公然怠慢祭祀,这妥妥的是把鬼神给得罪了啊,能有好下场?

至于不敬祖宗这个指控就不多说了,直到现在它都是句骂人的话。

那么,这个指控究竟有没有依据呢?会不会是周武王对商纣王的污蔑呢?

还真不是。在不敬鬼神这块,纣王确实是跑不了。在河南侯家庄,现代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墓葬群,里面每个墓地的规格形制都极为尊贵。考古队推测,这应当是商代晚期的一处王陵墓葬区,从商王武丁到纣王一系的历代商王,可能都埋葬于此。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既然侯家庄的这个商王陵是个墓葬群,那么清理起来的话,里面的陪葬品就不可避免的要拿来进行对比了。就在对这些墓地陪葬品的清理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这些商王大墓中,年代越是靠前的,其祭祀的礼器就越精美,体积也越大,做工也极为繁杂。但年代越靠后,埋葬的礼器陪葬品就越不够看的,无论是尺寸,还是制作的工艺,都远远不如前代。

比如一枚雕花骨柶,我们就能从中看到商代对于祭祀的上心程度,可谓是一代不如一代。所谓雕花骨柶,是一种用骨制成的舀食物的勺子。但是在古代,这种东西在日常是没人用的,舀食物用的是“骨匕”,而骨柶则是一种完完全全的祭祀用具。

从这些商王大墓中我们可以发现,越古早的商墓,出土的骨柶越精美,有着各种雕花装饰。但是晚商时期的墓葬,出土的骨柶就显得寒掺不少了,说它是个白板都不为过,可以看出越到晚期的商王,对祭祀越不上心了。

周武王的第三个指控是,商纣王“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翻译过来就是不肯任用他的兄弟,也就是商朝的贵族阶层,而是非常喜欢“四方之多罪逋逃”,也就是四方的逃犯,对他们“是以为大夫卿士”,让他们当大官。这些人发迹了之后,又“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对百姓横征暴敛,在首都胡作非为。

而朝歌里的这些官场斗争,远在西岐的周武王怎么会知道得这么详细呢?因为早在周武王宣誓伐纣之前,他就已经从一个人那里得知了商朝的底细,这个人叫做微子

微子启,根据记载,他是“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换句话说就是纣王的哥哥。这样一位皇亲国戚,又是怎么和周武王搭上的关系呢?还把自己所知的殷商底细全盘告诉了周武王?

这就不得不提一提比干之死了。根据《史记》记载,微子、箕子和比干都是纣王的亲戚兄弟,这三人数次向纣王劝谏,但纣王非但不听,还把比干给杀了,把箕子关了起来,微子一看纣王实在带不动,“与乃与大师、少师持其祭乐器奔周”。

我们再把这个情况,与周武王誓师时指责纣王不用亲族兄弟,只用四方逃犯的说法结合起来,估计就能感受到一种微妙的气氛了,这一切很难不让人相信,微子启是不是跟周武王吹了什么风。而比干的死,可能不止意味着纣王不听劝,也意味着执意要用那些出身低贱人士的纣王,在当时已经与贵族阶级决裂了。

恐怕不少人在看完了周武王的誓师大会时,都会觉得不太对劲。毕竟周武王在誓师大会上嘚啵了一大堆,却几乎完全没提到纣王伤民害民的内容,即使提到了,也是把锅甩给了纣王任用的官僚身上。后世说的酒池肉林呢?大兴土木呢?炮烙之刑呢?怎么都不提呢?

而且周武王虽然在誓师大会上说得义愤填膺,但是说服现代人显然是不太够的。

所谓“惟妇言是用”,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他们商朝人就是这么尊重女性。不重视祭祀?这算什么事儿,孔夫子都说过“敬鬼神而远之”,天天搞这些迷信活动怎么治国?不重用亲族重用囚犯?这也不是不行吧,后世的曹操都说过“唯才是举”,商纣王不拘一格用人才,明明是好事儿啊。

但无论如何,周武王誓师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和商纣王进行决战了。而在牧野之战中,当数量渺小的周军英勇冲进了商军的阵营时,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只见商军非但没有与周军作战,反倒倒转戈矛,配合着向纣王杀去。纣王随即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所有人的支持,于是逃到鹿台,举火自焚而死。

牧野之战结束后,纣王自焚而死,周武王带兵踏进了商朝的首都朝歌。然而朝歌却对这个“西夷”的到来没有任何抵抗。

在太庙,周武王见到了他的老朋友微子启。他此时正自缚双手,代表商朝宗室向周武王投降。

在《吕氏春秋》中,还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是周武王在誓师伐纣前,曾经与微子启签订了一项条约,里面允许微子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也就是继承商王朝的宗庙,成为商代王室的族长。

可当时的周武王并未伐纣,又怎能把商王朝的后事给安排了呢?结合一下微子启在纣王自焚后的表现,不得不说,微子启实在难逃二五仔之嫌。

而微子启的二五仔行为,在后来也有所展现。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微子启当时已经被封到了宋国做国君,他趁西周主少国疑,于是连同了管叔蔡叔和纣王的儿子武庚,以殷商遗民为依托,发起了叛乱。当然,叛乱不久后被平息,微子启从此终于老实了。

因此,通过以上情况的梳理,我们或许可以得出一些不同于通俗历史中的结论。商纣王如果单论能力,可能会比较残暴,但绝不昏庸,至少他注重实干,用人也不看出身。而且他征伐四方,军功很大。

但是很明显,纣王的行为让商朝贵族极为不满,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最终纣王用残酷手段将贵族镇压了下去,而以微子启为代表的殷商贵族则逃到西周,双方共同策划,决定“引狼入室”,除掉纣王。

于是,周武王出兵之后,商朝几乎毫无反抗,牧野之战中,虽然组成军队的大多是纣王比较信任的囚犯和奴隶,但高级军事将领肯定是换不了的,而且大概率是贵族的人。毕竟纣王提拔上来的人的根基不深。而正是这些将领也背叛了纣王,才让纣王走投无路,只好举火自焚。

而微子启和一众殷商遗民可能没想到,西周来了之后就真不走了,所以在不久后发动了叛乱。但叛乱被镇压,周朝的统治。才从此真正稳固了下来。而倒霉的纣王,则因为周朝得国的这些不怎么正大的操作,被心虚的周朝人疯狂地抹黑和诋毁,连带着妲己一起被黑成了残暴骄奢的“典范”,实在可惜可叹。

更多文章

  • 周朝国都西岐,商朝国都朝歌,这两大名地都位于如今什么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周朝的西岐是现在哪里,朝歌与西岐,朝歌和西岐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像如今的西安,古时候的长安,不仅好听还有着美满的寓意——“长治久安”。而在《封神榜》中也有两个极为美丽的都城名字,一个是周朝的西岐,另一个是商朝的朝歌。那要是从我们现在的地理位置来看,这两座都城又是位于哪里呢?周朝西岐在《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古公)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於岐下。”

  • 历史上唯一的出身为奴隶的宰相,伊尹成就了殷商盛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宰相伊尹后代现状,商朝宰相伊尹真实事迹,中国第一位宰相伊尹图片

    商朝遗址在仲虺和伊尹的帮助下,在公元前1600年的时候,商汤打败了夏桀,消灭了夏王朝,建立了商王朝。伊尹在辅佐汤建立商王朝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汤原来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太丁过早就去世了。汤去世后,伊尹扶持汤的二儿子外丙做了商王,外丙即位三年后就去世了。伊尹又扶持外丙的弟弟仲壬(汤的三儿子)做了

  • 这几个祸国红颜胜过妲己,却罕被提起,不料其中竟有千古榜首狐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狐狸妲己,妲己历史故事,妲己祸国经典语录

    而除了妲己外,还有几位女人在“红颜祸水”上的造诣,可以说与妲己不分上下,却没有妲己如此出名。1、妹喜据传在夏桀执政期间,荒淫无道,残暴施虐。当时有施氏部族为了反对夏桀的压迫,奋起反抗,最后由于实力单薄,被夏桀所镇压。最后不得不再次俯首称臣,为了弥补,将妹喜献于夏桀,被召入皇宫的妹喜由于过于美貌的容颜

  • 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周朝800年,为啥不多背几步?因为他犯了个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周文王背姜子牙,周文王与姜子牙是同朝关系吗,周文王为什么名垂青史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最长的一个王朝,足足有着长达近800年的时间。而这个朝代的建立除了周武王姬昌以外还有两个人功不可没,而这两个人分别就是周文王和姜子牙。而传闻周朝江山之所以能够存在800年的时间,也正是因为周文王背姜子牙800步的原因。不过既然这件事情够影响到周朝的统治时间,为何姬昌又不多背

  • 《封神演义》中,姜子牙为什么没有被封神?现在终于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封神英雄榜为啥姜子牙没封神呢,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最后怎么样了,封神榜姜子牙封神以后去哪了

    姜子牙为何下山直到长大一点,读了封神演义原著之后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姜子牙不能成就神位是早已经注定好的。他32岁上山拜在元始天尊门下修仙学道,修炼40年,直到72岁才下山。这次下山也是他的师傅元始天尊刻意安排的。而姜子牙呢,其实压根就不想参加什么封神榜,只想在昆仑山上混吃混喝,过着神仙般无忧

  • 姜子牙为什么又叫“吕望”?他的后人中有没有特别有名的大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姜子牙为什么叫吕望,吕望和姜子牙的关系,姜子牙吕望后人

    关于姜子牙,受明代许仲琳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影响,很多人以为,他是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尊称太公。其实,在先秦典籍里,大家是找不到“姜尚”、“姜子牙”、“姜太公”这样的说法的,见到的只能是“吕望”、“吕尚”、“太公望”、“师望”、“尚父”、“师尚父”等。话说,姜姓始祖四岳当年辅佐大禹治水有

  • 为什么商代不停地迁都,前后迁了十几次,把首都换来换去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商代首都有哪些,商代有几个首都地点,商代最后一次迁都是啥

    “不常阙邑”的商朝王国维认为商朝元祖契最早建都是在今天的山东曹县,然后搬到蕃(今天山东藤县),是为一迁。然后契的儿子昭明把首都从蕃迁徙到砥石(今河北泜水流域),是为二迁。之后又搬回到商(今河南商丘),是为三迁。再然后昭明的儿子又搬到泰山、再搬回商都,是为四迁、五迁。再再然后帝芬又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

  • 封神榜的西歧和朝歌,是当今的什么地方?两大权力集团争斗的舞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封神榜西岐和朝歌,西岐朝歌是现在的哪里,封神榜中西岐在哪里

    (一)西岐“凤鸣于岐山”说的就是周朝兴起于岐山。西周晚期著作《诗经·大雅·卷阿》有云:“凤凰于飞,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讲的是有一次周文王在岐山,遇见一只凤凰落于附近的山上栖息鸣叫,文王心喜,以为是瑞兆,将山命名为“凤凰山”,将山下的村落叫做“凤鸣镇”,如今岐山县的行政驻地就在凤鸣镇。西

  • 武圣是关羽,那武皇是谁,武王又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王和武皇,关羽是武圣吗,历史上的关羽是武圣吗

    武圣:关羽中国人自古崇尚“文武”二字,考试都分“文举”与“武举”,第一名分别称为“文状元”与“武状元”,风光无限,受尽敬佩。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之下,武圣关羽,在国人的心目中也向来与文圣孔子齐名。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宋朝以后皇帝开始追封关羽,明神宗正式以''圣''字封

  • 比干被挖心后,姜子牙把他救下来,为何一菜农老妇竟然能害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比干挖心姜子牙给的符没用吗,历史上比干的真正死因,比干死后姜子牙出兵

    “美人,你怎么了?”纣王见状束手无策。“大王,我心病复发了,所以疼痛难忍。”妲己面容扭曲,淋漓的香汗从额头不停滚落下来。“美人,这可如何是好,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止痛吗?”纣王焦急地问。“有,就看你舍不舍得?”妲己强忍着疼痛说,“臣妾小时候经常犯心痛病,犯病了疼得死去活来,没有办法。后来遇到了一位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