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商代不停地迁都,前后迁了十几次,把首都换来换去呢

为什么商代不停地迁都,前后迁了十几次,把首都换来换去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891 更新时间:2024/1/21 8:52:31

“不常阙邑”的商朝

王国维认为商朝元祖契最早建都是在今天的山东曹县,然后搬到蕃(今天山东藤县),是为一迁。然后契的儿子昭明把首都从蕃迁徙到砥石(今河北泜水流域),是为二迁。之后又搬回到商(今河南商丘),是为三迁。

再然后昭明的儿子又搬到泰山、再搬回商都,是为四迁、五迁。再再然后帝芬又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这里六迁了。再再再然后孔甲又搬了回去,搬七次了。

最后商汤搬到亳都(这亳在哪里,还有三个说法,一说在山东曹县、一说在安徽亳州、一说在河南偃师),第八迁了。

上图_ (?―公元前1600年),姒姓,夏后氏,名癸,一名履癸,谥号桀,史称夏桀

。总而言之,还是搬了好多次。

盘庚迁殷后,史书上不再渲染商朝迁都频繁了,商朝的首都似乎基本上固定了下来。但是在史书的字里行间,还是可以看到商人在忙着搬家。《竹书纪年》上说,武乙三年,商都从殷迁到了河北,十五年又迁到了沫,文丁元年,又迁回了殷。末代商王,大名鼎鼎的纣王继位的时候在殷,但是后来又把首都搬到了朝歌(今河南淇县,一个因《封神演义》著名的城市)。清代孙壁文的《新义录》说商朝统共迁都迁了十七次。到底是不是真的十七次,咱也不知道,咱也没得问。但总之是有很多很多次。

(居无定所,烦得要死)。商代统治者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么使劲地折腾,把首都换来换去?

上图_ 商朝几次迁都的地点和顺序

原因众说纷纭

迁都如此兴师动众的事,不大会是吃饱了没事干,迁着玩儿,其中必定有文章,但是自武王伐纣,姜子牙封神(划掉),至今已经3000多年了,史无可稽,后世人们只好推测。

说法一,是说要“去奢行简”。

。大概是商王觉得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呆了久了,臣下们忘记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失去了朴素务实的作风,奢靡之风,腐败之风大涨。故而要将其搬到新地方,重新建设一个都城,让他们体会到先辈们筚路蓝缕的艰辛,找回初心,砥砺前行。

上图_ 商时期全图

说法二,是自然灾害(主要是水灾)说。

说法三,“游牧”“游农”说。

有学者认为商朝中期以前还处于游牧渔猎经济向农业经济过渡转换的阶段。一直到了盘庚迁都以后,才进入农业时代,才开始安顿下来。持有此说者有解放前的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还有类似的“游农说”,如翦伯赞先生认为“商代农业生产力比较低,经常迁都可能和地力衰耗有关”。意思就是说,商代前期,人民还是粗放耕作,还不知道施肥培育土壤,收完粮食,地就荒了,只好另寻土地。故而不定地漂流,另寻家园。近代非洲还有这类的“游农”部落。

上图_ 商代官制简表

说法四,政治原因。

郭沫若在他主编《中国史稿》中说:“这样迁来迁去,一方面是由于阶级斗争的发展以及统治阶级的内部纷争,同时也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威胁”。此处提及了两个政治原因,一是“阶级斗争”,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纷争”“阶级斗争”,可能是奴隶造反、也有可能是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冲突;“统治阶级内部的纷争”的一大代表则是王位之争,《史记》上说,商朝有“九世之乱”,王位继承在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之间不停变换。虽然历史细节已经汩没在岁月之中,但是还可以看到当年“烛影斧声”之类的故事反复地在上演。

政治原因不仅有以上内部原因,可能还有外因。商朝周边有众多的方国部落,“淮夷”、“徐夷”、“工方”、“狄”、“羌”等等等等,终商一朝,和他们进行着长期战争。由于战争的需要,商王或作为最高统帅方便到一线作战指挥而迁都;或是征服了敌人为了巩固新国土的统治而迁都;或是军事上占了下风躲避敌扰而迁都。

譬如河患说,《史记》上记载了大禹时“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而对于几百年后的商朝,能导致迁都的重量级洪水,却只字未提,那又是怎么回事?盘庚迁都时,受到“民”的反对。难道还有洪水来了不懂跑的傻民?又如“游农”说,就算不会施肥,不会搞轮耕吗?种完了甲地,地力不行了,种乙地,等乙地种完了,再回来种甲地,何必远走他乡?

上图_ 郑州商代遗址 发掘现场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或许商朝屡次迁都,都不能简单笼统地归结成一个原因,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下,可能又是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就是卜问神灵,从庚辰日到癸末这天,打算用粪便肥田,问能否丰收的意思。

上图_ 成汤(商朝的第一代君王)一般指商汤

。之前商都一直在亳都好好的,到了仲丁父亲太戊时候,东方的夷人强大起来。仲丁继位后有了“征兰夷”的事。这次迁都很可能是为了征讨兰夷。

,估计此时,隞都屡受威胁骚扰,不得不迁都到相。

上图_ 商周贵族服饰

,则可能是因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祖乙之前的几代商王的王位继承,都是兄终弟及,兄弟轮完一圈后,再由小弟的儿子继承。到了祖乙这里,一反常态,祖乙是老大仲丁的儿子,他是从三叔河亶甲那里接过王位的。这种不合规则的情况,很可能是发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南庚的情况更为特殊,他是从堂兄祖丁那里接过王位,这在整个商朝是独一无二的,他很可能是政变上台。祖乙和南庚不循常理夺取王位后,为了防止政敌的反攻倒算,就会另迁新邑。祖乙的新都耿都,南庚的新都奄都,估计都是他们即位前的封地,就像后来明朝北京是燕王朱棣的老巢一样。

上图_ 殷墟遗址示意图

,《尚书》上说,盘庚迁都是因为“视民利用迁”,原因其一可能是因为两几代的政变上台的商王留下一批政变功臣贵族,这些人依靠功勋享有特权,对王权产生威胁,要搬个家,把他们调离老巢,削弱他们的影响。所以盘庚迁都,很多人死活不愿意,盘庚软磨硬泡、威逼利诱才把事给办成。其二是因为殷地土地肥沃,自然环境比之前奄都优越,适合农业生产。

盘庚迁殷后,虽然还是迁了几次,但基本稳定在殷周边,殷也成了商代最长的首都。20世纪安阳小屯村的发掘震惊世界,挖出的就是殷都,殷是中国考古上第一个发掘出成熟文字的城市,殷代也成了商代中后期的代称。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先秦多都并存制度研究》 潘明娟 陕西师范大学 2009.4

【2】《殷都屡迁原因试探》 黎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2.4

【3】《商代“不常厥邑”议》 蒋至静 内蒙古师院学报(社科版)1980.3

更多文章

  • 封神榜的西歧和朝歌,是当今的什么地方?两大权力集团争斗的舞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封神榜西岐和朝歌,西岐朝歌是现在的哪里,封神榜中西岐在哪里

    (一)西岐“凤鸣于岐山”说的就是周朝兴起于岐山。西周晚期著作《诗经·大雅·卷阿》有云:“凤凰于飞,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讲的是有一次周文王在岐山,遇见一只凤凰落于附近的山上栖息鸣叫,文王心喜,以为是瑞兆,将山命名为“凤凰山”,将山下的村落叫做“凤鸣镇”,如今岐山县的行政驻地就在凤鸣镇。西

  • 武圣是关羽,那武皇是谁,武王又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武王和武皇,关羽是武圣吗,历史上的关羽是武圣吗

    武圣:关羽中国人自古崇尚“文武”二字,考试都分“文举”与“武举”,第一名分别称为“文状元”与“武状元”,风光无限,受尽敬佩。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之下,武圣关羽,在国人的心目中也向来与文圣孔子齐名。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宋朝以后皇帝开始追封关羽,明神宗正式以''圣''字封

  • 比干被挖心后,姜子牙把他救下来,为何一菜农老妇竟然能害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比干挖心姜子牙给的符没用吗,历史上比干的真正死因,比干死后姜子牙出兵

    “美人,你怎么了?”纣王见状束手无策。“大王,我心病复发了,所以疼痛难忍。”妲己面容扭曲,淋漓的香汗从额头不停滚落下来。“美人,这可如何是好,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止痛吗?”纣王焦急地问。“有,就看你舍不舍得?”妲己强忍着疼痛说,“臣妾小时候经常犯心痛病,犯病了疼得死去活来,没有办法。后来遇到了一位神仙

  • 封神中,姜子牙在火焚琵琶精时,为何要先解开她的衣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封神姜子牙火烧琵琶精,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死了多少次,封神演义中真实的姜子牙

    第一个来“砸场子”之人是个名叫刘乾的樵夫,他见姜子牙命馆门上贴着“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对联,便觉得姜子牙口气太大,于是就跟他打赌,让姜子牙帮自己算一卦,如果没有应验的话,他便来砸姜子牙命馆的招牌。当然,刘乾离开命馆后,所遇到的事情跟姜子牙为他所算的一模一样,于是心服口服的刘乾便在朝歌城四处为姜

  • 连甲骨文都没记录夏朝,为啥周朝却了解夏朝的存在?考古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甲骨文里有夏朝记录吗,夏朝的历史脉络,甲骨文记载了夏朝的丰富历史吗

    中国人从小的时候,就被教育华夏拥有悠久的历史,上下五千年的时间跨度在世界上也是十分难得的。可是如果在跟外国人交流的时候,他们对于我国的历史长度并不十分认可,在西方流传的说法中,似乎三千年的这个说法更为主流一些。究其原因,就是西方研究学者认为中国在商朝之前的一千多年,因为没有确切的历史证据来证明其存在

  • 为什么很多人质疑夏朝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夏朝到底存在不,为什么有人说夏朝存在,夏朝为什么被质疑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证据,是从严格的考古角度来衡量,而当下所发现的遗址和文物中,是没有一个带有“夏朝”标志的。没有证据,自然也就无法证实夏朝真的存在。我们所知道的夏朝,是来自于史书中的夏朝,根据史书的记载,夏朝最早的起源,还要追溯到“颛顼”时期。颛顼是黄帝之孙,他有一个儿子名为“鲧”,而“鲧”的

  • 史上第一次改朝换代,商朝到底如何取代夏朝?一口气看懂鸣条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朝历史事件鸣条之战内容,夏朝的鸣条之战,商朝怎么把夏朝灭了的

    最终,经过一场大战之后,商政权几乎全歼了夏朝王室的直属军队,彻底取代了夏朝王室的地位。自此之后,夏朝结束,商朝正式开始。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个地方被称之为‘鸣条’,所以这场战争,也被后世称之为‘鸣条之战’。在中国历史上,鸣条之战应该算是第一场改朝换代的大决战。这场战争的胜负,直接决定了商朝取代夏朝

  • 最后两条龙被夏朝人吃了,是怎么一回事?司马迁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最后两条龙被夏朝人吃掉了,司马迁怎么知道夏朝,证明夏朝存在的司马迁证据

    司马迁在写《史记》之前曾经四处游历,搜集各种信息,最后书写了这本书,书中的记载大多数都是可以相信的。在其中也有提到过夏朝人养龙的事情,而且记载得十分清晰,《左传》中也有类似的记载,据说最后两条龙被夏朝人给吃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夏朝养龙的说法其实很早之前就有了,舜在位时期,就有人给他献来了各种奇珍

  • 比干到底是罪臣还是忠臣?为啥被摘心?大商朝歌摘星台为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比干是忠臣还是奸臣,比干之死完整视频,比干视频

    被后来建立的周朝捧上天的比干,对于商朝来说,到底是罪臣还是忠臣?堂堂王族贵胄,为啥被摘心呢?让我们走进商朝首都朝歌摘星台为你揭秘!朝歌,就在太行山东麓、豫北平原结合处。在此建都,就地可获中原丰厚物产,向西有群山拱卫,有屏障可依托。古朝歌周围,有女娲娘娘补天的古灵山,大禹治水的大伾山,中华第一古军校的

  • 周武王灭商后,册封地位最高的诸侯是谁?不是周公旦也不是姜子牙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周武王分封诸侯一览表,周武王分封的诸侯都有谁,周公旦和武王的关系

    其中有四位功臣,被陈为“周初四圣”,其中周公旦、姜太公更是声名远播,但是在论功行赏,进行分封的时候,这四个人却都不是最高地位的诸侯。册封地位最高的诸侯是周武王的弟弟姬鲜,为何姬鲜是地位最高的诸侯呢?为什么他的名声并不如姜太公等人显赫呢?西周建立分封制在历史上,周人占据关中向商朝领地扩张,逐渐发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