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两大顶级名将外,瓦岗军中的其他人,就不是他们的对手了,因为剩下的人选当中,最强的是秦琼,但秦琼跟杨林和魏文通都打过,根本赢不了,即使是放大了单雄信和王君可等人实力的“兴唐传”系统,也只能说王君可跟魏文通大战几十回合后力怯,根本没有赢面。所以,能靠勇武对抗强敌的,实在找不出第三人选。
然而,裴元庆和罗成因为身份问题,加入瓦岗军的时间都比较晚,而在他们到来之前,瓦岗群雄早已经跟杨林等人斗过数次,如果单纯比拼武力,好勇斗狠的话,瓦岗群雄早就输得一塌糊涂了。但小说并没有,也不可能呈现出这种结果,所以才有了“逢强智取”这种事儿。面对着两大强敌,靠着军师徐茂公的运筹帷幄,也是连战连胜,而这一系列的胜利,少不了两个关键人物,他们就是丁天庆和盛彦师。
也许在很多人眼中,丁盛二人不过是个背景角色,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在一大长串群雄名单中壮声势的。但是,他们却有着自己的闪光时刻,甚至是不可代替的作用,主要就集中在瓦岗弟兄早期创业的过程中。准确地说,那时他们还没有占据瓦岗,只能算是贾柳楼兄弟组成的“英雄会”,而当时最强的敌人,自然就是杨林和他手下的十万大军,如果英雄会想要成功,就不得不避开杨林,为此,徐茂公安排了调虎离山计,让丁天庆和盛彦师伪装成山西的通讯兵,忽悠老杨林说北番前来犯境,这才支走大军,方便英雄会起事。
在这次行动中,丁天庆和盛彦师展示出了超凡的演技,满面风尘,累得吐血是他们的基本扮相,奄奄一息,急盼救兵的神态,彻底让杨林相信,自己必须要立刻增援山西,由于篇幅有限,关于丁盛二人的表演技巧,老乐就没法详细描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大隋唐”这套书来听听,或者阅读一下,内容还是很精彩的。而随着兄弟们初步成功后,杨林知道自己上当也晚了,便派出了魏文通前去剿敌,迎战这样一个顶级高手,英雄会也的确只能靠车轮战拖延时间,消耗花刀将的体能。最终,当魏文通越打越累,追击秦琼和兄弟们到水边的时候,只能渡船前行。而这两个船夫正是丁天庆和盛彦师装扮的,并且在水里活擒魏文通,再立一功。虽说老乐没有描述更多关于这二人演技的文字,但他们扮谁像谁,成功忽悠两大隋军成名上将,不就已经证明其实力了吗?当然,这些故事仅限于演义小说的内容,毕竟故事都是虚构的,其中的大多数人物,也是史书中找不到的。
但是,正是因为这些精彩的小说故事,让我们对隋唐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产生了足够的兴趣,这不就是虚构的小说对历史的重要作用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三国”和“隋唐”都是历史演义的重头戏,所以我们普通人对这两段历史的了解,肯定要比在这两段历史中间的两晋南北朝更多一些吧?换句话说,如果有人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是秦琼的后人,一些人可能要对其高看一眼。但东晋名士庾亮的后人,很多人却不会在意。可是,这位庾亮的后人,在今天却是一位大明星,在不少人心中,地位远胜过其先祖,大家根据姓氏也能猜出是谁来吧?但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说明看了小说,可以知道更多的历史名人,以及他们的奇闻异事,尽管不够全面,可没有小说的推广,再重要的历史,再出名的古人,今天的很多人可能也不知道。所以,不能盲目否定历史演义小说对历史的特殊价值,否则我们也不会对秦琼的后人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