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比乾隆小36岁,却失宠8年,直到为乾隆生下女儿,她步步高升

比乾隆小36岁,却失宠8年,直到为乾隆生下女儿,她步步高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514 更新时间:2024/1/21 8:52:48

不知大大家还记不记得一部童年老剧,由吴孟达和叮当舒畅主演的《少年大钦差》,是《九岁县太爷》的第二部,主要围绕天资聪颖实为乾隆儿子的徐文杰的一些故事展开,在这部电视剧里,还比第一部多出了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和孝公主。

剧里,和孝公主和乾隆皇帝最小的女儿,因为老来得女,乾隆对这个女儿十分疼爱,对她有求必应,还把她许配给了自己的宠臣和珅的儿子丰珅殷德,不过丰珅殷德心系徐莲,实非和孝公主的良人。剧里,和孝公主刁蛮可爱,和徐文杰两人打打闹闹,互动也是十分有趣。

和孝公主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也确实和丰珅殷德有婚约,在乾隆五十四年,就嫁给了丰珅殷德。不过,和珅后来的下场,大家也都知道,嘉庆掌握实权以后,首先处理的就是和珅,作为和珅的儿子,丰珅殷德虽然因为是驸马,而逃过一劫,不过,也从此郁郁不得志,没几年就死了,和孝公主此后一直在守寡,假若乾隆能够预知未来,或许也不会把自己最宝贝的女儿,许配给丰珅殷德了。

为什么乾隆最宝贝和孝公主呢?因为和孝公主是在乾隆64岁的时候出生的,不仅有老来得女的喜悦,更是证明自己老当益壮啊,所以乾隆异常疼爱和孝公主,连带着和孝公主的生母惇妃,母以女贵。

惇妃,汪氏,是乾隆晚年时期的妃子,她出生于乾隆十一年,在乾隆二十八年进宫,进宫的时候她才17岁,被封为永常在,虽然年轻貌美,但是宫中不乏美人,所以永常在刚开始并没有得到乾隆的注意。

但这不是个简单的女子,见得不到乾隆的注意,她反而另辟蹊径,一心一意的去照顾皇太后。她觉得,乾隆是个孝子,活跃在皇太后身边,也能增加被乾隆注意的机会。

虽然永常在的预感是正确的,但这条路也并非捷径,她等了整整八年,才等到机会。多年的伺候,到底让皇太后对她上了心。皇太后眼看着她从十七岁的少女,变成二十五岁的深宫妇人,却连子嗣都没有。皇太后也不免为她心焦,便向乾隆引荐,夸赞永常在如何的孝敬,如何的贴心。乾隆帝向来是最孝顺皇额娘的,因此多看了永常在几眼,还晋她为贵人。十个月后加封为惇嫔,此后一直对她宠爱有加。

更为惊喜的是,三年后,她还怀孕了,这时候的乾隆已经是六十四岁的老人,不管是男还是女,这种老来得子的心情,总是喜悦非常的。惇嫔一时风光无比。

这个孩子就是和孝公主,她就是乾隆最小的女儿,女儿出生以后,立下大功的惇嫔便被册封为妃。乾隆对这个盼望已久的女儿,给予的关爱也是超过所有其它子女的。经常有世间稀少的珍宝被送入淳妃宫中,赏赐给十公主以及她的母亲。

乾隆非常喜欢这个小女儿,恨不得将所有的一切都给她,还曾经说,“汝若为皇子,朕必立汝储也”,还破格晋封十公主为固伦和孝公主

不过,惇妃却被这宠爱迷花了眼,恃宠而骄,竟然活活打死一个宫女,而清宫的宫女制度与前朝不同,宫女都是在八旗自己的眷属里挑选出来的,在宫里如果得到皇帝宠幸,便能得到晋封,即使不能,到了一定年纪也还要送回家嫁人的。并不是就此卖给帝王家的。所有宫女出身一般也比较高,并不是什么无名小卒。

乾隆刚开始勃然大怒,本想狠狠处置,但是想到娇俏可爱的女儿,他又心软了,严惩惇妃,势必会影响和孝公主将来的前途。于是他手下留情,只是将惇妃革去妃位,降为嫔级。刚开始戴罪的惇嫔,没有资格抚养女儿,和孝公主被抱去其他妃子抚养。如果长此下去,乾隆即便是看女儿,也是去其他妃子宫中,而不是惇嫔宫中,那么惇嫔或许就此无出头之日了。

但和孝公主年龄太小,离开母亲以后,她日夜啼哭,乾隆心疼女儿,只得又将十公主送回惇嫔宫里。既然女儿回到惇嫔身边,疼爱女儿的乾隆自然少不了要去看孩子,于是又和惇嫔见面了,见面三分情,一来二去的,乾隆就看在女儿的份上,宽恕了惇嫔,将她恢复了妃位。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清史稿》,《清实录》等

历史二:唐朝第一位宰相,参与唐朝建立,立下赫赫功勋,遭李世民迫害

唐朝开国第一任宰相的名字叫裴寂。长大后,裴寂眉清目秀,是个优雅的公子哥。杨坚建立隋朝后,裴寂先后担任左亲卫的职务,齐州司户参军、侍御史等职务。裴寂和太原李渊关系很好,两人经常坐在一起喝酒玩乐,相处得特别融洽。隋朝时,唐高祖李渊与裴寂之间有一段古老的友谊。

李渊起义期间,裴寂也站在高祖身边,在所有战争中都有裴寂的身影。后来,裴寂和李渊一路成为魏国公。李渊在皇帝面前,也是裴寂与众将相劝的时候,就是劝李渊起兵。可以说,李渊还是很重视裴寂,后来一路都成了丞相,后来就算是只要上朝,肯定裴寂然就坐了,散朝后也把他留在了宫中,所以当时裴寂享受的待遇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

裴寂作为唐朝的功臣,凭借资历,不把皇帝当回事,最终被唐太宗找了几个理由给他定罪,流放到外地。只能说,裴寂自己的问题多,把日子过得幸福,但是,裴寂挑战上级的尊严,结果被严重修理了。裴寂在大唐的建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时隋朝濒临灭亡,曾拥重兵的李世民也有起义的打算,但必须经过父亲李渊的同意,所以想到了父亲的好朋友裴寂。

裴寂因为与李渊关系密切,在裴寂然的劝说下才起身成立唐朝,对于这样的功劳李渊自然没有忘记,裴寂也是一生的荣耀和财富;就算裴寂想退山林,李渊也不肯放过他,可见裴寂然在里面很高。裴寂是李渊的老弟,当兵的时候,裴寂利用了方便的权力,倾晋阳行宫之财力,大力支持老朋友李渊。按理说裴寂到了唐朝,李世民应该感激这样的叔叔,为什么之后一直攻击他?

其实这很正常,皇家的生意也不正常。自古以来就是朝臣之子,每一位皇帝都要培养自己的亲信,而裴寂作为李渊的好兄弟,一直是李渊时期的支柱,王朝的重要大臣受到李渊的重视,为宰相昂贵,李世民继承王位后,自然是培养自己的亲信,裴寂作为老皇帝李渊和李世民的朝臣是不光荣的,所以不放心李渊。

裴寂自然是要慢慢淡出的。李世民一直在外征战,大哥李建成包括在内,两人正虎视眈眈的盯着皇位,身为宰相的裴寂没有替李世民说话。李世民当时的父亲是李渊,李渊在位期间,非常喜欢长子李建成,认为李建成很稳重,适合做太子,而李世民当时擅长战斗,是一个伟大的将军,各有各的优势。

当时玄武门之变,李渊曾经问过裴寂如何?就连当时的裴寂都没有替李世民说话,所以后来李世民一直不信任裴寂。隋末时期,裴寂就是隋朝的官员,在这时候,裴寂帮助了李渊。隋朝时期,裴寂与李渊交好,正因如此,李渊才得到了裴寂的帮助。可以说李渊能够顺利起兵,第一功臣就是裴寂,因此李渊对裴寂的功绩是心知肚明的。

裴寂进一步分析形势后认为:“城门之外,皆是盗贼,若守小节,旦夕死亡;若举义兵,必得天位。众情已协,公意如何?”李渊听了裴寂的透彻分析,点头称是,同意起兵的建议。裴寂参与策划太原起兵,对唐朝的建立贡献颇大,先后升任左仆射、司空等要职,后官至宰相。

裴寂本可悠然自得的活到终老,但是玄武门之变的出现,让裴寂的生活发生了改变。玄武门之变中,裴寂没有支持李世民,事实证明,裴寂选错了人。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失败了,因此裴寂的地位肯定受到影响了。贞观三年,裴寂受妖僧法雅牵连,被李世民罢去了官职,并放归原籍蒲州,至此裴寂官途一路下坡。

裴寂出身河东裴氏西眷房bai,隋末曾任晋阳宫副监,与唐高祖交好。这样的唐朝开国功臣,最终的结局如何呢?裴寂虽然不是被杀死了,但是裴寂被流放之后,最终病逝在自己的故乡。之后太宗李世民即位,怎么说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时候的裴寂已经没有了李渊的庇佑,在唐高祖李渊时期,裴寂无疑是得到重用的。

可是李世民对裴寂肯定是不信任的。玄武门之变这样的关键时刻,裴寂没有选择支持李世民,从这一点来说,裴寂就已经没有了优势。李世民称帝后也非常善待裴寂,他的俸禄甚至比长孙无忌房玄龄这些李世民的心腹还要高。李世民这样做,肯定是有自己的目的,就是给天下人看的。首先来说,李世民的皇位来路不正,。

假如不重视曾经的大臣,那么天下的舆论肯定是对李世民不利的。不可否认的是,李世民的继位,让唐朝的发展到达了一个巅峰。李世民上台之后,对于裴寂这位老功臣也是极为尊敬的。但是裴寂却仗着自己的资历老,处处反对李世民,这其中当然也有裴寂的私心,裴寂的倚老卖老让李世民甚是反感。

可以说裴寂也是自己作死的。裴寂在过去的时候,曾经向李渊进谏,导致刘文静被杀,致使李世民怀恨在心。刘文静可以说是从李渊造反的时候就一直跟在李世民的身边了,但是在政治上,裴寂和刘文静的观点一直都不和。裴寂在被贬官回老家时,曾在路上遇到一个疯疯癫癫的人,这个人一直说裴寂有做帝王的命。

这样的传言流传到了李世民的耳中,因此裴寂的好日子就彻底到头了。贞观三年(629年),受到僧人法雅牵连,免官流放于靖州,讨平山羌叛乱有功。贞观六年,征召入朝,卒于途中,追赠工部尚书、相州刺史、魏国公。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旧唐书》等

更多文章

  • 此女没令妃出名,也没富察皇后得宠,却是乾隆朝最幸运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乾隆最爱富察还是令妃,乾隆时期最得宠的妃子,富察皇后与令妃的关系

    她是庆妃陆氏,出生于雍正2年,父亲是陆士隆,家世原因,她初入宫只是一名常在,随后她凭借着自己,一步步晋升为贵人、嫔、妃、直到贵妃,更关键是,陆氏一生都没有子女,古代皇家最看重的就是子嗣,陆氏没有生儿育女却能被封为贵妃,由此可见她很得宠,或者说很受皇帝重视的。不过她的这种宠爱和令妃、富察皇后比起来,简

  • 皇帝做梦梦见一位女子,召见之后纳入后宫,生下清朝圣明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圣明君主,梦见自己有皇后成了亡国之君,梦见三位王爷争帝位

    因为处理国家大事比自己想象的要太困难了,而且自己又实在是太过于稚嫩,在熟悉政务的时候还要警惕自己身边的大臣,稍微有些错误就会被人留下把柄。其次顺治皇帝亲政的条件就是需要成年,而成年的标志则是结婚。可是他的结婚对象却是自己母亲孝庄太后的安排,这位女子的名字叫做孟谷青。但是在皇帝眼里看来孟谷青不过就是自

  • 朱元璋晚年诛杀功臣,为什么唯独没杀沐英,有这三点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为什么要把沐英埋在南京,朱元璋诛杀功臣的后果,朱元璋杀沐英真相

    历史上除了刘邦杀功臣,还有一个开国皇帝也做出了这样的事情,而且比起刘邦来是更心狠和残忍,这个皇帝就是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褒贬不一的人,他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让天下又重新回到汉人的统治之中,结束了多年的战乱,让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但是他后来开始大肆屠杀开国功臣,让很多人痛骂朱

  • 明朝最后一个爱国将领不满官场黑暗,辞官10年,复出后战死沙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最后一位将军,明朝最悲壮的将领,明朝开国后第一位战死的将领

    有人认为孙传庭当年本可以将在外不听皇帝旨意,他掌控的是一支精锐秦兵,是大明朝仅存的三大兵力之一,此时更加要慎重对敌,不然一不小心把这老本拼没了,明朝也真的是没有军队可用了。可惜崇祯一再催促,孙传庭没了办法,只能从命。当他率令秦兵出关的那一刻,感叹的留下一句话:“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结果正面硬

  • 鲁智深反对招安,为何宋江不敢收拾他?鲁智深才是隐藏的大佬!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鲁智深对宋江招安态度,为什么鲁智深不阻止宋江招安,鲁智深和宋江的关系好吗

    因为鲁智深的话,可以清楚的知道,鲁智深已经看透了本质。一个是看透了朝廷的实质,招安并没有什么意义。另一个是既然招安没有意义,不如大家散货吧。这两点足以让宋江后背发凉,想要靠着招安换层皮,由黑变白,可能就要被鲁智深搞凉了。但是为何宋江不敢收拾鲁智深呢?一从人心来讲。纵观全书,鲁智深基本上没有污点,收服

  • 大将去世,朱元璋前去府上慰问,结果一离开小妾就自尽身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死后大臣们的待遇,朱元璋最开始投靠了谁,朱元璋慰问百姓

    在元朝最后的时期,中央内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部权力分散,政府统治的制度也开始慢慢的变得腐朽不堪,导致了元朝统治非常的危险。有一些地方的官员,他们贪污一些公款非常的严重,而且对天底下的百姓非常的残暴,导致老百姓都想和造反,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在这些人获得同时还发生了天灾。有很多人想要最后进行顽抗,便

  • 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一功劳,别提其它,就足以使朱元璋名垂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燕云十六州,朱元璋能收复燕云吗,燕云十六州是朱元璋收回的吗

    但在笔者看来,就光收复幽云十六州这一件功劳,其它的不提,就足以使他名垂千古。提到幽云十六州,它指的是我们今天北京,内蒙古,山西等地区。从这就可以看出,它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唐朝以前它一直是国不可分割的重要领土部分。然而随着唐朝时,这里出现了一个名叫安禄山的人给毁灭了。安禄山大家都知道,他当时受到唐玄宗

  • 明朝败在太过重视后金了,其实后金的三任领导人都没啥大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明朝输给后金的原因,明朝对后金的评价,明朝后期对后金的影响

    该事件罪责最大的,还是扮演骆驼的明朝本身,虽然“骆驼”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该事件里它还是得承担主要责任,这就好比我们玩一品官老爷或者麻雀飞青天这类游戏,打输了,经济等级等原因是有,但关键还是玩家自己不长眼。因为明朝这只骆驼太过于重视后金(满清)这堆本就该无足轻重的稻草。什么个重视法呢?明朝在后金(满

  • 崇祯死时只有1太监相随?皇帝死后千余人自杀,还包括1名外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崇祯帝殉国之时,身边只有王承恩一名贴身太监。因此很多都认为崇祯帝刚愎自用,很多大臣都与其离心离德。一代帝皇国破临死仅有一人追随,是不是惨了点?其实殉国的崇祯皇帝,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追随其一起殉国的并不在少数,今天就同大家一起聊聊,和崇祯帝一起殉国的人。首先是朝中大臣。据《明季北略》记载,当时

  • 朱元璋亲自鞭死开国功臣:这次不是滥杀,只因此人干了件蠢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真的是滥杀功臣的人吗,正史朱元璋都杀哪些功臣了,朱元璋是如何诛杀功臣的

    朱亮祖虽然跟朱元璋同姓,但不是一家子,准确地说他跟随朱元璋属于半路出家。早年间朱亮祖因为作战勇猛,被元朝相中封为义军元帅,驻军于宁国府(安徽宣城)。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破宁国活捉了他,朱元璋欣赏其超群的武力值,又是给钱,又是让他继续统领老部队,希望朱亮祖为自己效力尽忠,没想到这个小子不老实。几个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