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死时只有1太监相随?皇帝死后千余人自杀,还包括1名外国人

崇祯死时只有1太监相随?皇帝死后千余人自杀,还包括1名外国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142 更新时间:2024/1/15 21:31:10

在崇祯帝殉国之时,身边只有王承恩一名贴身太监。因此很多都认为崇祯帝刚愎自用,很多大臣都与其离心离德。一代帝皇国破临死仅有一人追随,是不是惨了点?其实殉国的崇祯皇帝,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追随其一起殉国的并不在少数,今天就同大家一起聊聊,和崇祯帝一起殉国的人。

首先是朝中大臣。据《明季北略》记载,当时李自成下令将崇祯帝尸体收殓之后,只有襄城伯李国祯、兵部郎成德、主事刘养贞,抚棺大恸。虽然李自成允许投降的诸多大臣前往送葬,但多数大臣都睥睨过之。可以看出,京城的很多大臣们确实对崇祯帝的死无动于衷,或许是因为他们投降李自成的缘故。

不过依然有大臣随着崇祯帝的死也同样的以身殉国。比如时任户部尚书的倪元璐,在得知崇祯帝的死讯之后,自缢身亡。工部尚书范景文,在崇祯帝煤山自缢之后,也留下了一封遗书,说自己身为大臣,看着李闯进京,而不能灭贼,死有余恨,也自杀身亡。

在李自成大军逼近北京之时,崇祯帝曾有南迁的想法。而范景文也是劝阻崇祯帝不要南迁的众多大臣之一。当时范景文给崇祯帝的建议是“固结人心,坚守待援”。该不该南迁姑且不论,范景文的一生还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在崇祯年间天下党争纷纷之时,他既不依附阉党,也不依附东林党,确实也当得起朝廷名器的称号。

此外,左都御史李邦华,在李自成攻陷京师外城时,逃到了城外的文天祥祠。当第二天听到内城被攻破时,在文天祥祠外自缢身亡。大理寺卿凌义渠,自缢身亡。左都副御史施邦曜,听到崇祯帝死讯之后,恸哭不止说道:君殉社稷矣,臣子可偷生哉?遂解下自己衣带,自缢身亡。其他诸如太常寺卿太常寺卿吴麟征、左中允刘理顺、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都选择了自杀以殉国。

大臣之外,就是皇亲国戚。明光宗的驸马巩永固,和崇祯帝的表弟刘文炳,在太平年代,都是爱好文雅喜欢收藏的富家子弟。李自成兵临城下之时,他们受崇祯重托守京城城门。城破之后,刘文炳与巩永固相约相约以死相报崇祯皇帝。巩永固投井而死,刘文炳则率领全家42口人全部从容殉国。

其他诸如锦衣卫指挥同知,锦衣卫千户高文采等,都死的非常壮烈。即使在内廷之中,长期跟随崇祯帝身边的太监宫女,也都认为深受崇祯帝厚恩。当时城破之时,千余名太监战死,自杀的也有数百人。而柔弱的宫女,本可以继续在宫中服役,或者被大顺军遣散,但依然有300余人自杀身亡。

更让人感到敬佩的是,当崇祯的死讯传到李氏朝鲜的时候,朝鲜举国上下一团悲恸,其中一名叫做崔孝一的朝鲜人,还不远千里来到崇祯墓前,在这里他绝食七天七夜而死,被朝鲜人赞为千古义士。

可以说,虽然崇祯帝当时死的时候身边只有太监王承恩一人相随,但在其殉国之后,还是有大量的人追随其殉国。而崇祯殉国的做法,一直到现在还影响着很多人,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1.《明史纪事》2.《甲申传信录》3.《闽中纪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亲自鞭死开国功臣:这次不是滥杀,只因此人干了件蠢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真的是滥杀功臣的人吗,正史朱元璋都杀哪些功臣了,朱元璋是如何诛杀功臣的

    朱亮祖虽然跟朱元璋同姓,但不是一家子,准确地说他跟随朱元璋属于半路出家。早年间朱亮祖因为作战勇猛,被元朝相中封为义军元帅,驻军于宁国府(安徽宣城)。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破宁国活捉了他,朱元璋欣赏其超群的武力值,又是给钱,又是让他继续统领老部队,希望朱亮祖为自己效力尽忠,没想到这个小子不老实。几个月后

  • 明朝第一谋士,9个字帮朱元璋夺得江山,刘伯温亲口承认不如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伯温为朱元璋做了哪些大事,刘伯温对朱元璋最大的贡献,刘伯温给朱元璋做了什么贡献

    说起朱升和朱元璋相见,那可算是一段传奇。朱元璋当年攻打徽州府城,朱升不忍百姓受苦,于是冒着生命危险说服守城元帅福童开城归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朱元璋到了都没有见过这位高人一面。可俗话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第二年朱元璋攻婺源“久拒不下”,这时邓愈向他举荐了朱升“此人堪比诸葛亮”。朱元璋半信半

  • 朱元璋在位31年,杀了15万贪官,晚年却无力哀叹:根本杀不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一生杀了多少官员,朱元璋曾经诛杀过哪些功臣,朱元璋正史杀了多少功臣

    元朝末年的时候,泗州盱眙,发生了蝗灾和旱灾,很多农民都生存不下去了,朱重八一家也不例外。对于灾情,国家一般都是发放赈灾银两的。但是,此时的赈灾银两却被当时的贪官污吏贪污了,朱元璋他们一分钱没有拿到。这导致了朱重八的父亲,母亲,大哥,以及一个侄子在一个月内相继去世了。他和二哥想给家人入土为安,反而是遭

  • 明朝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 为何去了一趟尼姑庵, 身体就被“掏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秀才有哪些,明朝秀才真实水平,明朝尼姑庵照片

    佛教是从印度传入到我们中国的,这个宗教在传入中国后迅速的就被我们所接纳,成为了一个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包括现在,我们大部分人在宗教上面最了解的也是佛教,而且佛教的寺庙也是最多的。总的来说,我们对于佛教的信仰是很深的,而且是最敬畏的。当然,佛教来说,就有很多的出家人,这出家人里男的就是和尚,女的就称为

  • 朱元璋向沈万三借钱,问他要什么封赏,沈万三:赐我4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坑沈万三,朱元璋对沈万三的态度,朱元璋对沈万三有什么帮助

    元朝末年,沈万三是吴东人,吴东属于张士诚的地盘,张士诚之所以长期盘踞苏吴地区,根深蒂固,主要原因是张士诚手下的富商很多,城内粮草充足。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开始围攻张士诚,大军包围苏州,打了一年多都没攻进去,,沈万三是张士诚的支持者。但沈万三很见风使舵,看到张士诚快撑不住的时候,开始找门路转投朱元璋。

  • 崇祯:哥哥,我可以做皇帝吗?天启:弟当为尧舜,皇嫂:别客气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天启崇祯,崇祯皇帝和皇嫂的关系,崇祯与天启帝的关系

    然而,在明朝时期,却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年仅10岁的崇祯,出于好奇,拉着天启的衣袖问,“皇帝是什么官?我可以做吗?”此话一出,太监宫女皆是目瞪口呆,惊掉下巴,谁知,16岁的天启皇帝竟露出了笑脸,“好呀,我当几年就给你做。”天启临终,更是说出,“弟当为尧舜的话。”天启皇帝朱由校(1605年-1627年)

  •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大军压境,崇祯皇帝为什么选择上吊而不是南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朝堂曾因南迁争论不下,崇祯对此犹豫不决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改元“永昌”。此时的局势对明廷来说已经极为不利,农民军已成燎原之势,再加上陕西、山西、河北等地正在遭遇持续长达十年的瘟疫,京师已经随时有被围攻的危险。于是,崇祯十七年(1644年)

  • 中国存在上千年的神秘组织,灭了元朝打压明朝,后又准备推翻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靠啥打元朝,明朝怎么把元朝灭了,明朝最神秘组织

    明朝便和明教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其实明教便是摩尼教,起源于公元三世纪的波斯帝国,有波斯国的先知摩尼创立的。摩尼教是在周朝武则天时期传入中国的,据悉是因为在摩尼教中妇女地位比较高,所以武则天特别允许摩尼教传教。不过在唐玄宗登基后,认为摩尼教不适合在中国船舶,便改变了政策。在740年摩尼教的僧侣们纷纷离开

  • 画像公开逗笑众人?郑和下西洋曾带回两只麒麟,惹得朱棣稀罕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郑和下西洋朱棣画像,郑和带回兵器惊呆朱棣,郑和所戴的麒麟画像

    《宋书》中记载:麒麟者,仁兽也,牡曰麒,牝曰麟。 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动物。也正因如此,民间老百姓经常喜欢按照麒麟的模样制作出各种饰物和挂件摆放在自己的家里面,借此来祈福以及保佑平安。 就历史事实来看,关于麒麟的传说故事虽然不少,但一直没人见过麒麟的真实样貌究竟是什么样子。

  • 包拯斩杀了助手公孙策,包拯真的如此狠心,背后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包拯死后公孙策去了哪里,历史公孙策被包拯杀了,包拯 公孙策

    包拯、展昭和公孙策在《少年 包青天》里面是一个铁三角的关系。他们这个组合是一个无敌的存在,他们联手破获了很多的大案,还惩治了很多的贪官污吏,让他们原形毕露。他们不仅是好兄弟,还是好知己。但是历史上的公孙策是被包拯斩杀的,是不是让大家很吃惊。当时的江南有一群反贼,他们的首领叫做混江龙。有一年包拯和公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