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祯帝殉国之时,身边只有王承恩一名贴身太监。因此很多都认为崇祯帝刚愎自用,很多大臣都与其离心离德。一代帝皇国破临死仅有一人追随,是不是惨了点?其实殉国的崇祯皇帝,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同情,追随其一起殉国的并不在少数,今天就同大家一起聊聊,和崇祯帝一起殉国的人。
首先是朝中大臣。据《明季北略》记载,当时李自成下令将崇祯帝尸体收殓之后,只有襄城伯李国祯、兵部郎成德、主事刘养贞,抚棺大恸。虽然李自成允许投降的诸多大臣前往送葬,但多数大臣都睥睨过之。可以看出,京城的很多大臣们确实对崇祯帝的死无动于衷,或许是因为他们投降李自成的缘故。
不过依然有大臣随着崇祯帝的死也同样的以身殉国。比如时任户部尚书的倪元璐,在得知崇祯帝的死讯之后,自缢身亡。工部尚书范景文,在崇祯帝煤山自缢之后,也留下了一封遗书,说自己身为大臣,看着李闯进京,而不能灭贼,死有余恨,也自杀身亡。
在李自成大军逼近北京之时,崇祯帝曾有南迁的想法。而范景文也是劝阻崇祯帝不要南迁的众多大臣之一。当时范景文给崇祯帝的建议是“固结人心,坚守待援”。该不该南迁姑且不论,范景文的一生还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在崇祯年间天下党争纷纷之时,他既不依附阉党,也不依附东林党,确实也当得起朝廷名器的称号。
此外,左都御史李邦华,在李自成攻陷京师外城时,逃到了城外的文天祥祠。当第二天听到内城被攻破时,在文天祥祠外自缢身亡。大理寺卿凌义渠,自缢身亡。左都副御史施邦曜,听到崇祯帝死讯之后,恸哭不止说道:君殉社稷矣,臣子可偷生哉?遂解下自己衣带,自缢身亡。其他诸如太常寺卿太常寺卿吴麟征、左中允刘理顺、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都选择了自杀以殉国。
大臣之外,就是皇亲国戚。明光宗的驸马巩永固,和崇祯帝的表弟刘文炳,在太平年代,都是爱好文雅喜欢收藏的富家子弟。李自成兵临城下之时,他们受崇祯重托守京城城门。城破之后,刘文炳与巩永固相约相约以死相报崇祯皇帝。巩永固投井而死,刘文炳则率领全家42口人全部从容殉国。
其他诸如锦衣卫指挥同知,锦衣卫千户高文采等,都死的非常壮烈。即使在内廷之中,长期跟随崇祯帝身边的太监宫女,也都认为深受崇祯帝厚恩。当时城破之时,千余名太监战死,自杀的也有数百人。而柔弱的宫女,本可以继续在宫中服役,或者被大顺军遣散,但依然有300余人自杀身亡。
更让人感到敬佩的是,当崇祯的死讯传到李氏朝鲜的时候,朝鲜举国上下一团悲恸,其中一名叫做崔孝一的朝鲜人,还不远千里来到崇祯墓前,在这里他绝食七天七夜而死,被朝鲜人赞为千古义士。
可以说,虽然崇祯帝当时死的时候身边只有太监王承恩一人相随,但在其殉国之后,还是有大量的人追随其殉国。而崇祯殉国的做法,一直到现在还影响着很多人,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1.《明史纪事》2.《甲申传信录》3.《闽中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