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平客观说说诸葛亮的几点重大战略失误

公平客观说说诸葛亮的几点重大战略失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379 更新时间:2024/3/11 4:19:52

第一: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存在较大的失误。当然这是在三国鼎立前十几年所提出的,所以其中存在些许失误是可以谅解的。但是关羽军的毁败和刘备争夺荆州的失误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隆中对”中“若有荆、益”之说的影响,所以我还是把这点算了进去。

第二:错误地支持刘备发动彝陵之战,至少是没有明确劝谏刘备。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可能以为我在说胡话了。的确在《三国演义》中孔明是说道:“陛下初登宝位,若欲北讨汉贼,以伸大义于天下,方可亲统六师;若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可也,何必亲劳圣驾?”但我翻阅了《三国志》,书中却一个字也没讲到诸葛亮曾经苦谏过刘备,相反赵云的谏词倒是清楚得很。我们知道《三国演义》是小说,小说中为了颂扬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做必要的加工和修饰是完全可能的。《三国志》作为一部重要的史书,如果诸葛亮真得曾经苦谏过刘备,书中必定会有记载。还有一点可证明: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写道:“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其中“秭归蹉跌”就是指以后的彝陵之战,从“难可逆见”就可以看出,诸葛亮没有想到刘备会在彝陵之战大败而回,起码可以像第三次重分荆州那样,两家各得到一些利益。

第三:对刘禅问题的处理方法上有一定的失误。从《前出师表》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刘禅的处理态度。他让刘禅在对待“宫中之事”和“营中之事”时,“事无大小”都要向郭攸之、费YI、董允向宠等人,“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实际上就是让刘禅什么事情也别干,什么主意也别拿。当然这从一时看,确实收到了很大的效果。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诸葛亮这样做的做法是欠妥的。试想:如果一个一切要依靠群臣,自己毫无主见,怎能当个好皇帝?而且诸葛亮死后,蒋琬、费YI又继续执行诸葛亮的做法,大约要到费YI执政的晚期,刘禅才开始处理朝政。我们知道,刘备死时,刘禅已经有17年了,到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时,刘禅已有21岁了。费YI死于公元253年,也就是说从刘备死时的公元223年到公元253年这近30年的时间里,刘禅做了个“无权皇帝”。同样的,孙权在接掌东吴时,也是20岁,他在当时艰难的环境下成长为一名卓越而老练的政治家、外交谋略家,是非常不容易的。孙权是通过自已的实践,才会有如此巨大的成绩。而反观刘禅,本身资质就不如孙权,再不给他多加实践的机会,他又怎么能成为一个有为之主呢?

第四:对马谡的使用方法方面存在一定的失误。其实对于诸葛亮在如何使用马谡的问题上,我有些独到的看法,我会在以后向大家做出阐述。但是,蜀军由于在马谡的问题上,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所以我也把这点算了进去。

第五:用刑之失。街亭失守,诸葛亮斩马谡,又杀了李盛、废了黄袭,还把李邈、遣还成都,对于收藏马谡的向朗也“免官还成都”,永不重用。(参见《三国志。蜀书。向朗传》)。违众议而用马谡是诸葛亮本人,而且北伐也确实需要像马谡这样可以出谋画策人材,像这样不给别人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就以明军纪给斩了,实在是太可惜了。我认为这也是不妥的。

第六:诸葛亮处理政务有着严重的失误。也是我个人认为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失误。他无论是政事还是军事,不分巨细,事事操心,公事私事,不论大小,事事过问。甚至于要亲自核对帐簿,乃至“流汗竟日”;“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者不至数升。”(《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注引《魏氏春秋》与《杨戏传》裴注引《襄阳记》)这本身虽然反映出诸葛亮勤劳不计个人得失的品质,但他做为蜀汉政权的“第一把手”,更应该多带些战略问题,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与全局相关的大事上去。而且这样做还有三个坏处:其一:过多地过问琐事,势必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因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抓小事多了,势必会影响到抓大事上去;其二:诸葛亮如此勤劳忘我地工作,势必会影响到另一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无法发挥出他们自已的主观能动性,刘禅问题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其三:事必躬亲对诸葛亮本人的健康也十分不利。诸葛亮死时的年纪并不大,只有54岁,相比曹操死时66岁、刘备死时63岁、孙权死时71岁而言,确实算得上是英年早逝。。诸葛亮就是由于过度的操劳,严重地损害了他本人的健康而过早地去逝的。

当然诸葛亮虽说有此6失,但不能否定他本人是三国时期中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诸葛亮他的高尚品德,恪守诺言,扶弱抑强,忠于职守,永远值得我们每个人所学习,所称赞!!!

更多文章

  • 曹操说过的一句名言,只有短短八个字,却荡气回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三句霸气名言,曹操说的经典一句话,设使天下无孤曹操的名言

    现在有不少的父母在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字的时候都喜欢用“斌”这个字,这个字左边是一个“文”右边是一个“武”,含义很好,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文武双全。古往今来,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不少文武双全的人才,大家能够想到的是哪些人呢?笔者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的这个人算是一个典型的历史人物,他就是曹操。可以说曹操是三国时

  • 关羽为何跟曹操争夺秦宜禄的妻子杜氏?杜氏到底有多迷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羽秦宜禄之妻杜氏,关羽和秦宜禄的后人,秦宜禄妻子

    曹操的“奸绝”和关羽的“义绝”,似乎让他们二人完全成为水火不容的敌人。而实际上,曹操和关羽之间的关系因为一个美女而变得很有味道了。作为曾经的战俘,关羽在曹操麾下很是卖力。在他斩杀了颜良、文丑,立下了杰出战功之后,曹操对他才高看一眼、关怀备至。但是,关羽人在曹营心在汉,一直惦记着自己的老东家。当听说刘

  • 孙权为什么不用张昭为太子之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权和张昭,如何评价孙权与张昭,孙权和张昭的关系如何

    孙权立长子孙登为太子后,想让他读《汉书》,以便熟悉近代之事。孙权认为张昭在这方面有师承渊源,于是就让张昭的儿子张表跟随父亲学习,回来后再传授给孙登。那么,孙权为什么不直接让张昭当太子的老师,而是要隔着这么一道手呢?(张昭 图片来源于网络)孙权的理由是否成立孙权不用张昭,是说不愿意张昭过于劳烦,这个理

  • 曹操杀了陈宫,为何还供养陈宫一家老小?难道不怕陈宫儿子报仇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杀陈宫的真正原因,新三国曹操杀陈宫片段,曹操该不该杀陈宫

    事件回顾曹操身边第一位有着某种意义的谋臣必然是陈宫,而陈宫与曹操之间相互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曹操信心,甚至给曹操指引了方向。这一年并不是空穴来风,可以从后期曹操再一次见到陈宫之后,两个人的对话中能够看的出来,曹操无论如何都是非常敬重陈宫的,哪怕陈宫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叛自己。尽管陈宫跟随了自己的死敌吕布

  • 孙权曾让刘备评价周瑜,后者谈笑间说一番话,次年周瑜便蹊跷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与孙权周瑜的关系,孙权周瑜和刘备是什么关系,刘备挑拨孙权周瑜

    读过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周瑜感到陌生。“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一派儒将风范,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击败曹操数十万大军,更有小乔这样的佳人相伴,实在羡煞旁人。▲吴主孙权及都督周瑜剧照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东吴名将,21岁时就追随孙

  • 刘备刚刚称帝便征讨孙权,所有人都竭力反对,为何他不肯听劝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备怎么败给孙权,刘备真实讨伐孙权是怎么败的,曹操刘备孙权的共同点

    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起蜀汉政权,仅仅过了3个月时间,便以替大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军东征孙权(此时孙权尚未建立东吴)。对于刘备的举动,包括大将赵云在内的文武百官集体反对,但均遭到前者的无视。其实,为关羽报仇不过是幌子罢了,刘备征讨孙权的真实目的,无非有以下三点:刘备刚刚称帝,便

  • 孙权唯一册封的皇后,却在即将成为皇太后时被宫女勒死,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权皇后,孙权死后封谁为皇后,三国时期孙权的皇后

    一般做苦工的女子都是满面愁容,给人的印象也是脏兮兮的。但是潘氏不一样,她天生的长相就极好,一眼看去,给人的感觉就是清新脱俗的样子。有一天,孙权无意间看到了正在做工的潘氏,面带愁容的潘氏让人看起来是如此的娇媚。孙权就在想如果她能笑一笑,肯定更诱人。于是,孙权随后就将潘氏招到后宫,做了自己的妃子。潘氏也

  • 刘备的成功之道:宁可错过,绝不做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的做人之道,刘备能成功的秘诀,刘备的10个处世之道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南下,荆州牧刘琮向曹操投降。刘琮投降前,并没有知会驻兵在樊城的刘备,等到曹操的军队抵达宛城,刘备察觉到情况不对,赶紧派人去问刘琮,刘琮这才让属官宋忠去樊城知会刘备。刘备获知刘琮投降的消息,又惊又怒,呵斥宋忠道:“你们这些人怎么能这样办事,不早些告诉我,如今大祸临头才讲,不也太过分

  • 孙权愿意偏居一方吗?他真的没有想过统一三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权有可能一统天下吗,孙权能统一三国吗,孙权的真实地位

    在乱世中,谁不想一家独大统领天下啊!孙权也想从他的动作也看得出。一、孙策去世,巩固政权。孙策去世时,孙权年仅18岁,他不跟父亲和哥哥那般征战沙场,所以在将士文臣的眼里不过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孙策死后,出现了很多地方的太守不服孙权,发生叛乱,最著名的就是庐江太守李术的叛乱,但是在周瑜、张昭、程普

  • 孙策临死前,把霸业传给弟弟孙权不传给儿子,原来他想的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策为什么要传位给弟弟孙权,孙策与孙权是同母吗,孙权对孙策的后代怎么样

    给我拿镜子来,我要看看这些贼子把我伤成什么样子了?孙策冲着大乔道。大乔小心翼翼的给他拿来铜镜,道:伯符,还是别照了吧?孙策道:照。大乔把铜镜放到孙策脸前,孙策看了一眼铜镜,愤怒的大吼:老东西,为何你整天跟着我……2,孙策被刺杀孙策喜欢打猎,来到丹徒以后,孙策带了一帮人,进山打猎,他的马是万里挑一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