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国国力孱弱,不适合战争,诸葛亮为何却依然要坚持北伐?

蜀国国力孱弱,不适合战争,诸葛亮为何却依然要坚持北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995 更新时间:2024/1/15 18:28:18

许多人认为诸葛亮北伐是导致蜀汉灭亡的一个伏笔,因为这完全就是一场无用功,巨大的国力差距,让北伐成为了一场奢侈的梦。而连年的战争,几乎是耗光了蜀国的战争潜力,穷兵黩武,涸泽而渔。

所以他们就觉得,当时诸葛亮就该选择休养生息,伺机而动,待到曹魏出现问题再出手。但事实上,我觉得北伐并没有错,以魏、蜀、吴三国所占据的地理位置、与诸葛亮所处的政治环境来看,“北伐魏国”无异于是诸葛亮最好的选择。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将蜀国的战略发展道路,叙述的极为清晰。

第一、西和诸戎——夺四川(条件达成 );第二、南抚夷越——征孟获(条件达成); 第三、外结好孙权——刘备死后,蜀国与吴国重归旧好(条件达成);第四、“待天下有变”——曹操统治的中原地区长治久安、君严臣恭、百姓和睦、库富民丰(未达成条件)。

诸葛亮口中的“天下”,所指的是曹操政权。曹操控制着物产丰富、人丁兴旺、地势尚佳的中原地区。天下十三州,曹操独占其九,可谓一家独大。

反观蜀汉,正所谓“巴山楚水凄凉地”。蜀汉自古以来便是“荒凉之地”。当然了,益州天府之国,虽然偏了点儿,比之孙权的交州这些地方绝对是好上太多。而且其远离中原,并没有受到黄巾之乱以及群雄逐鹿时代的太大冲击,保全良好。这也是为何诸葛亮当年 建议刘备选择益州的原因。但是毕竟仅一州之地,且南中等大部分地方都是属于未开发地带。

特别是荆州丢了以后,蜀汉失去了荆州这个“出海口” ,基本上就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可能性,等于是被曹魏再汉中给把守住了咽喉。众所周知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天险之便利使得蜀汉相对安全。但这也有弊端,别人虽然进不来,你自己也不是那么容易出去。出不去就等于被困死在这里面,小小的益州根本无法帮助蜀汉争夺天下。

更何况魏国的疆土辽阔,地域甚广,北至辽东、中踞华北、南邻高丽、东及黄海。在地理位置上居高临下,而且中原地区文化兴旺、商贸繁荣,曹操可谓占尽了天时、地立。 因此,在曹操政权不被颠覆的情况下,任你蜀国再怎么发展、再怎么养精蓄锐,在经济、军事方面,也不可能超越先天条件极佳的魏国。

所以,诸葛亮才在《隆中对》中提出了最重要的条件: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一直在等待,等待着魏国内乱,或者等待着曹家出一个昏君、暴君。 因为只有中原大乱之时,诸葛亮才有机会挥师北上,一举攻灭魏国。

但是苍天厚待曹魏,却薄情于蜀汉。 随着曹魏政权越来越巩固,蜀国一统天下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

一旦中原地区恢复了乱世之前的生产力、发展力,魏国将会屯器屯粮,招兵买马,南下西进,一统六合。诸葛亮必须在有生之年,为他所忠于的蜀汉政权 制造一个讨伐曹魏的机会。

于是乎,北伐战争开始了。

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什么呢? 并不是一举消灭魏国。而是要骚扰魏国,打消耗战,消耗魏国的经济、人力,消耗魏国的精力。总之就是不让你安心发展。而且如果运气好,像第一次北伐那样,如果成功了,关中也就拿下来了。届时蜀汉便可复制当年刘邦韩信的奇迹,一路向东了。

大家都认为当年刘邦是靠着在四川的资本搞定了项羽,其实不然。刘邦真正具备和项羽争夺天下的资格是在暗度陈仓之后,还定三秦,拿下了原本就该属于他的关中。当时项羽因为需要平定齐国,无暇顾及,最终让刘邦得逞,并建立起了反攻的大本营。否则哪有那么容易?

当然,即使没法夺取关中,诸葛亮依然可以采用“打不过就跑”的战略方针,不打硬仗、死仗。诸葛亮在汉中地区屯军田、扎营寨,最大限度减少蜀国内部的经济消耗。军食吃完就跑,绝不拖垮蜀国的经济。而曹魏在抵抗蜀汉北伐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来在关陇地区设重兵、建军营、储军粮。

如果手握几十万大军的关陇地区的军事长官昏庸无能或者背叛曹魏,中原地区将会陷入一片混乱。届时,吴蜀联手挥师北上,魏国将无力抵抗。

很明显的一点,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曹睿连行宫都不敢建,诸葛亮一死,曹睿立刻修建大型宫殿,可见曹睿被诸葛亮逼的有多惨。

综上,蜀国北伐是一场目的性、策略性极强的军事行动。

虽然北伐的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北伐在一定程度上消耗了魏国的国力,制造了魏国内乱的可能性,延缓了魏国的发展。

蜀国若追求修生养息、闭门发展的战略政策,只能说被魏国越拉越远,最终等待诸葛亮和蜀国结局的只有死路一条,因为蜀国建国比较晚、先天条件比较差,放手一搏或许有一线生机,既然打也是死,不打也是死,为何不奋力一搏呢?

当然,其实这里还有一点,就是如果不用北伐来造势,蜀国内部很可能会分崩离析。很简单,战争时期,大家有共同目标和敌人,一致对外。

和平时期,那就得开始玩儿政治了。这个是很明显的,比如诸葛亮死后,虽然蜀国在休养生息,但前景堪忧,权力的斗争开始不断上演,费祎被刺,连姜维也被吓得不敢回朝,朝堂之混乱可见一斑。

这样的蜀国,拿什么去和人家比?自保都成问题,更不要说一统天下了。

更多文章

  • 杨勇本是隋朝储君,可惜情商太低不会演戏,最终败给杨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朝储君与杨勇,杨广是怎样杀死杨勇的,正史中杨勇是杨广害死的吗

    所以只要他不出什么大错,他就是大隋朝的第二代皇帝,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杨勇最终没能如愿坐上皇位,他在途中又遭遇了什么事情,本是毫无悬念的储君之位,为何会遭遇惊天大逆转?多情好色,惹恼了独孤皇后杨勇的其中一个小老婆叫云昭训,很受杨勇的宠爱,她的待遇和杨勇的正妃元氏差不多。女人都是很敏感的,尤其在以丈夫为

  • 比李世民仁慈百倍的明朝皇帝,对待屡次叛乱的兄弟,始终没下死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薛兆乾叛乱,明朝最狡猾的皇帝,明朝皇帝的铁腕手段

    朱高炽,日后的明仁宗,是朱棣的长子,虽然朱棣戎马一生建功立业,但是他的大儿子却从小身患疾病,而且身体肥硕,走起路来也颇为难看,朱棣自然是不欣赏自己这个儿子。在有些时候,其实更想废掉朱高炽的储君地位,但关键是朱高炽生了个好儿子,优良基因隔代遗传,朱棣对于自己这个孙子颇对胃口。朱瞻基是朱高炽的儿子,从小

  • 为什么吕后死后,吕家被清算;而武则天死后,武家却没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和吕后哪个残忍,吕后和武则天治国谁厉害,武则天和吕后怎么样

    武则天当政时期,最得宠、最具权势的就是她的两个亲侄——武三思和武承嗣。武三思是武则天大哥武元庆之子,武则天称帝后,进封为梁王。不过,武三思比较懂得押宝,通过讨好李显,与之建立姻亲关系(其子武崇训成为李显女儿安乐公主的驸马)。因此神龙政变后,唐中宗李显复位,武三思仍能继续权倾朝野,飞扬跋扈。神龙三年(

  • 东晋和南宋王朝相比,谁的形式更好,谁的翻盘几率大一点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宋和东晋谁更弱,东晋和南宋哪个朝代在前面,东晋南宋武力对比

    为什么这么说呢?东晋武将门阀掌权,南宋皇权独大第一个原因,就是东晋和南宋权力体系不一样。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皇权旁落力量小。东晋有句著名的“王马工天下”,就是说王家与皇族司马氏共同治理天下。东晋的武将有更多自主权,可以主导发动对外军事行动。如东晋有名的祖逖北伐、桓温北伐、刘裕北伐,都是在这些武将掌握

  • 探秘千年王上村:陕西杨凌区有座隋朝大墓,千百年未曾被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工地发现的隋朝墓,杨凌最出名的墓,杨凌附近都有哪些古墓

    王上村,位于陕西省杨陵区五泉镇,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老村庄,因“守陵”而更显神秘。王上村位于泰陵脚下,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隋朝的延续时间虽然只有38年,但它的贡献很大,尤其是建立的’科举制度’为后世带来了深远影响。王上村依托得天独厚的“隋文化”底蕴,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被评为陕西省美丽宜居示

  • 被匈奴灭国,西晋皇族女人何去何从,皇后和太子妃的不同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西晋与匈奴的战争,西晋为什么被匈奴灭掉,西晋是被匈奴所灭的吗

    这里要讲到的是西晋皇室两个女人的坎坷遭遇:晋惠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献容、愍怀太子司马遹的太子妃王惠风。晋惠帝司马衷原本的皇后是贾南风,此女在历史上大名鼎鼎。不过呢,这名气是“乱国妖后”的恶名。贾南风在权斗中,一连诛杀了辅政大臣杨骏、皇太后杨芷、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重臣卫瓘,终于独霸朝纲十多年。但是

  • 武则天挑选男宠的条件,除了颜值高以外,还要遵守这三点要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招宠条件,武则天选拔标准,深度解析武则天选官

    而且古代的人他们在那个社会时期也能够凭借自己的聪明悟出很多的人生哲学。现代的人对于古代的人也是有着很大的深情执着,我们也经常会在一些电视剧中看到过一些穿越剧都非常的好看,随着每个朝代的发展,都是慢慢的也都形成了很多的皇帝,对于你们来说最有名的是哪个皇帝呢?在古代的时候,也是非常看重男人的,男人的地位

  • 环肥燕瘦的杨贵妃,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原来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以胖为美杨贵妃到底有多胖,唐朝杨贵妃为什么以胖为美,杨贵妃形象前后变化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杨玉环姿色绝美,体态丰润,晓音律,善歌舞,一曲《霓裳羽衣》技惊四座,闻名遐迩。说起杨玉环的舞技,又不得不提另一位汉代美女,赵飞燕。赵飞燕的舞姿以轻盈如飞燕凤舞而著称,从而得名飞燕。(赵飞燕原名叫赵宜主)杨玉环和赵飞燕最大的区别就是因成语“环肥燕瘦“而闻名于世。杨玉环剧照那么,唐朝

  • 李世民给唐三藏一本通关文碟,究竟写了啥,竟让110国家不敢轻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唐三藏,唐三藏的通关文牒上写的是什么,李世民对唐三藏的评价

    众所周知,在如今人们想要畅通无阻去其他的国家,需要持有目的国的护照,而通关文牒也与现在的护照相似,在《西游记》所描述的唐朝,当时也正值国家的鼎盛时期。唐朝盛世的景象,对周边国家甚至对全世界都享有着很深的影响,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远超于其他的国家,因此当时的周边小国更是看到唐朝来的通关文牒不敢懈

  • 孙权在儿子之间玩制衡很成功,李渊搞制衡为何失败?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孙权的制衡之道,孙权与唐太宗的关系,孙权的制衡技能是自己弃牌么

    李渊古代帝王爱在儿子之间搞制衡,其实也是不得不搞,孙权玩制衡很成功,李渊却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李渊李渊一开始不放心让异姓功臣统兵,于是让诸子(李世民、李元吉)亲王(李道宗等)执掌兵权,诸子和亲王之间,李渊更信任诸子。只不过,李元吉实在是能力太弱,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