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匈奴灭国,西晋皇族女人何去何从,皇后和太子妃的不同结局

被匈奴灭国,西晋皇族女人何去何从,皇后和太子妃的不同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478 更新时间:2024/2/9 17:46:45

这里要讲到的是西晋皇室两个女人的坎坷遭遇:晋惠帝的第二任皇后羊献容、愍怀太子司马遹的太子妃王惠风。

晋惠帝司马衷原本的皇后是贾南风,此女在历史上大名鼎鼎。不过呢,这名气是“乱国妖后”的恶名。贾南风在权斗中,一连诛杀了辅政大臣杨骏、皇太后杨芷、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重臣卫瓘,终于独霸朝纲十多年。但是她还不满足,她最后把毒手伸向了太子司马遹。

本来太子看上的是王惠风的姐姐王景风,但是贾南风的外甥贾谧抢先娶了更漂亮的王景风,太子因此郁闷了一番。王惠风嫁给太子后,夫妻倒也相依为命,在皇后打压下一起提心吊胆。

剧照

贾南风设计陷害太子,说太子谋反,太子被废囚禁金镛城。王惠风的父亲当朝重臣王衍,不但不敢出头力保太子,还逼王惠风与太子离婚。王惠风嚎哭着回家,路上行人为之动容。谁知这一别,就成了永远。

司马遹是武皇帝司马炎就立下的,很受世人拥戴。太子被废,太子东宫旧人就联络救援太子。赵王司马伦跟孙秀,故意诱导贾南风害死了太子。司马伦和孙秀反手一刀,以“谋害太子”为借口,诛杀贾南风,从而执掌朝政。

妖后贾南风一死,孙秀帮晋惠帝寻找新的皇后人选,羊献容成为皇后。为什么是羊献容?泰山羊氏是士族豪门,景帝司马师的皇后羊徽瑜就是出自泰山羊氏,刚好羊献容的外公孙旂跟孙秀是本家,又刚好羊家支持司马伦。但是一朝之内出现“一门两皇后”一般都是不好的兆头,也预示了羊献容的坎坷。

剧照

司马伦掌权不久就废了晋惠帝,自己做皇帝,从此开了皇族大火拼。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三王起兵”与司马伦大战几个月,死伤十数万人。司马伦倒台被杀,司马伦的党羽被清算,羊献容的父亲羊玄之“忧惧而死”,羊献容第一次被废后。此后几年间,晋惠帝这个提线木偶,被“八王之乱”各方势力挟持着到乱跑:邺城、长安、洛阳。废后羊献容即使被幽禁,也被当作政治道具,五废五立,多次生死一线。

最后,羊献容终于不用颠沛流离了——讽刺的是,给她带来安定的不是丈夫晋惠帝,而是匈奴“汉国”大将刘曜。石勒在“宁平城之战”屠杀十万晋军,几十个皇族和大臣惨遭杀害,此战王惠风的父亲王衍被害。刘曜则攻破洛阳城,盗掘皇陵、劫掠皇城、屠杀皇室,皇家子弟和洛阳百姓被屠杀三万多人,皇室女人成为匈奴人的战利品(其中就有皇后羊献容、太子妃王惠风)。

剧照

被匈奴人俘虏后,同样坎坷的两个皇室女人羊献容、王惠风,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刘曜娶了羊献容,羊献容顺从了,刘曜对她疼爱有加。刘曜建立“赵国”之后,羊献容再次成为皇后,他们的儿子被封为太子。刘曜的手下大将乔属要强娶王惠风,王惠风则激烈对抗、拔剑怒斥:“吾太尉公女,皇太子妃,义不为逆胡所辱。”王惠风被害,她的故事被编入《列女传》。

羊献容和王惠风同是世家大族出身,嫁入皇家,随着皇家跌但起伏,成为家族、皇族的牺牲品,两人却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一个委曲求全,一个壮烈死去。这两个人的选择,在历史上经常被人们做对比。比如蔡东藩老头子就说:“羊氏曾为中国皇后,不知守节,献媚取悦胡人,我为中国愧死矣。”

刘曜像

然而,世家大族祸乱朝政,将子女作为政治工具;皇帝昏庸无能,连自己的皇后也保护不了,有什么资格要求一个弱女子为父族和夫族殉葬?王惠风选择维护父族和夫族维护尊严,她的壮烈固然可敬。但是羊献容五废五立、生死一线、生活艰难、被人践踏尊严时,晋惠帝无能为力或者无动于衷,估计早已对家族和西晋皇族心如死灰。我们更愿意祝福她得到了刘曜的真爱。羊献容在刘曜那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疼爱和尊重:以皇后之尊参与朝政,儿子被封太子。当刘曜开玩笑问她:“我和司马家小子相比怎样?”我们相信她说的是心里话:

“胡可并言?陛下开基之圣主,彼亡国之暗夫,有一妇一子及身三耳,不能庇之,贵为帝王,而妻子辱于凡庶之手。遣妾尔时实不思生,何图复有今日。妾生于高门,常谓世间男子皆然。自奉巾栉以来,始知天下有丈夫耳。”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挑选男宠的条件,除了颜值高以外,还要遵守这三点要求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招宠条件,武则天选拔标准,深度解析武则天选官

    而且古代的人他们在那个社会时期也能够凭借自己的聪明悟出很多的人生哲学。现代的人对于古代的人也是有着很大的深情执着,我们也经常会在一些电视剧中看到过一些穿越剧都非常的好看,随着每个朝代的发展,都是慢慢的也都形成了很多的皇帝,对于你们来说最有名的是哪个皇帝呢?在古代的时候,也是非常看重男人的,男人的地位

  • 环肥燕瘦的杨贵妃,唐朝为什么以胖为美?原来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以胖为美杨贵妃到底有多胖,唐朝杨贵妃为什么以胖为美,杨贵妃形象前后变化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杨玉环姿色绝美,体态丰润,晓音律,善歌舞,一曲《霓裳羽衣》技惊四座,闻名遐迩。说起杨玉环的舞技,又不得不提另一位汉代美女,赵飞燕。赵飞燕的舞姿以轻盈如飞燕凤舞而著称,从而得名飞燕。(赵飞燕原名叫赵宜主)杨玉环和赵飞燕最大的区别就是因成语“环肥燕瘦“而闻名于世。杨玉环剧照那么,唐朝

  • 李世民给唐三藏一本通关文碟,究竟写了啥,竟让110国家不敢轻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唐三藏,唐三藏的通关文牒上写的是什么,李世民对唐三藏的评价

    众所周知,在如今人们想要畅通无阻去其他的国家,需要持有目的国的护照,而通关文牒也与现在的护照相似,在《西游记》所描述的唐朝,当时也正值国家的鼎盛时期。唐朝盛世的景象,对周边国家甚至对全世界都享有着很深的影响,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远超于其他的国家,因此当时的周边小国更是看到唐朝来的通关文牒不敢懈

  • 孙权在儿子之间玩制衡很成功,李渊搞制衡为何失败?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孙权的制衡之道,孙权与唐太宗的关系,孙权的制衡技能是自己弃牌么

    李渊古代帝王爱在儿子之间搞制衡,其实也是不得不搞,孙权玩制衡很成功,李渊却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李渊李渊一开始不放心让异姓功臣统兵,于是让诸子(李世民、李元吉)亲王(李道宗等)执掌兵权,诸子和亲王之间,李渊更信任诸子。只不过,李元吉实在是能力太弱,最

  •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退位,却为何没有人敢杀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神龙政变后武则天退位,神龙政变之后武则天还有势力吗,神龙政变后的武则天哪年死的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才在四十岁的时候进入了李世民的后宫,被封为了才让你,并赐名为媚娘。在唐高宗初期的时候,被封为了昭仪,后来封为了皇后。在唐高宗后期的时候,更是和唐高宗李治并称为“二圣”。在唐中宗和唐睿宗的时候,被称为了皇太后。而后更是自立为武周皇帝。称为了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也是历

  • 晋朝“铁齿铜牙”:骂救命恩人,因“毒舌”入狱,大义面前不含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晋朝铁齿铜牙,晋朝最硬气的话,铁齿铜牙真实历史

    《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连续剧已经出了好多集,里面诙谐幽默的剧情广受观众们的欢迎。尤其在第一部中,纪昀凌厉的口才经常让同事们下不来台。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也确实有过这样一段口无遮拦的日子,但是和下面要说的人物相比,他却是收敛多了。周嵩,一位并不出名的官员。但他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嘴臭",臭到连写史书的官

  • 唐玄宗妹妹与李白、王维的三角关系?他为考取状元不惜假扮伶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维怎么称呼唐玄宗,王维与唐玄宗关系,唐玄宗的妹妹简介

    所谓“行卷”,就是考生们在考试之前,把平时写的一些最得意的诗赋文章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带到京师,呈送给朝廷权贵或者社会名流,请求他们向主考官推荐的一种考试方式。据记载,它在唐朝的考生中非常盛行。“相逢意气为君饮”的王维,20岁赴长安参加“高考”时,为了考中状元,拿着自己的“行卷”先投到唐玄宗的弟弟岐

  • 杜甫累世公卿,因朝政腐败屡试不第,唐肃宗罢其左拾遗后不再受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杜甫的父亲杜闲,三叔杜专,四叔杜登,祖父杜审言,曾祖杜依艺,高祖杜鱼石,天祖杜叔毗,都有出仕做官的履历。并且,杜甫的二叔杜并还是个大孝子。杜审言在吉州担任司户参军期间,遭到吉州司马周季童的诬陷而下大狱。杜并对此愤恨不已。为了替父雪耻,他在众目睽睽之下,顶着卫兵的砍杀,硬是单枪匹马刺死了周季童。事后,

  • 杜甫直到四十多岁才步入官场,一生始终穷困漂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甫简介及个人资料,杜甫晚年的处境,杜甫晚年心路历程

    甚至连王公、宰相们都争相排队去相亲,比如说唐朝宰相薛元超,这辈子“富贵过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由此可见,杜甫家族也算十分显赫了。如此富裕的杜甫,为何到了晚年,却成了一个为了屋上三重茅草,跟村里小孩儿吵架的凄凉老大爷呢?杜甫年轻的时候其实也挺自在的我们都知道,李

  • 隋唐为什么一定要灭高句丽?不灭的后果,后世验证过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有没有灭掉高句丽,唐灭高句丽的历史,唐朝最后是怎么灭掉高句丽的

    在古代,中国地大物博,资源特别的丰富,要在这片土地上面发展肯定生活会更好。因为这个原因,有许多人都想来抢占我们的领土,古代的朝廷也想了很多办法来制止这个现象。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件发生在隋唐时期的事情,那个时候为什么朝廷一定要灭掉高句丽。如果不灭的话,后果在后世已经验证过了。高句丽这个国家不知道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