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就是魏延,作为蜀汉阵营中,仅次于五虎大将的魏文长,他在刘备集团是个很特殊的角色,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魏延实力不差,但之所以没能排进五虎将,主要还是人品不行。可是,刘备对魏延的偏爱是比较明显的,甚至是有所纵容,当然,魏延的能力足以让他取代张飞,成为汉中太守,北拒曹操,可是,正因为刘备的过度器重,才导致了魏延长久以来,认为自己是蜀汉最有资格的老将,经常跟诸葛亮直接争执,特别是诸葛亮在五丈原亡故后,魏延更是不计后果地争权夺利,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三族受株连的下场。归根结底,就是刘备的总受,让魏延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以至于最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与魏延略有不同的是曹操的手下大将夏侯渊,他在曹操身边到不至于争夺什么,但是曹操对他的纵容主要源自于引导不够,尽管曹操知道夏侯渊勇猛有余,谋略不足,特别是在一些小事上,根本摆不清轻重。尽管曹操多次提醒他,要他注意多用脑子,别逞一勇之力,甚至还用夏侯渊的字“妙才”来激励他,但对于一个头脑不是很灵光的人来说,教导不当反而过分夸奖,只会纵容助长他的不足。所以,夏侯渊兵败定军山,就是因为他竟然孤军犯险,连修筑鹿角这样的小事,都要亲力亲为,这才被黄忠抓住机会,成为三国时代,战场上阵亡的最高级别将领。
像是魏延和夏侯渊这两人,还是三国中比较有知名度的大将,而提到东吴的这位,大家虽然也知道他,但在不少小说迷心中,未必认可其地位。此人就是潘璋,他在《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故事,就是生擒了关羽,以此一战成名,但终究因为能力不足,最终被关兴斩杀,成功报仇。整体而言,潘璋在小说中更像是个“丑角”,似乎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力,更谈不上纵容。
可是,历史上真实的潘璋根本不是这样,他不仅是江东著名虎臣,更没有亡于关兴之手。先说他的实力,凭借勇猛的作风屡立战功,得到了孙权极大的赏识,但潘璋最大的缺点就是贪财,以至于他都敢劫杀自己人,抢劫财物,更是把在军营中设立市场交易,获取暴力视作本分,而他这么做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但即便如此,孙权仍然睁一眼闭一眼,由此可见,潘璋的战斗力还是孙权非常倚重的,绝对不是什么靠着好运气,才能擒杀关云长的小人物。应该说,整体而言,潘璋最终也没有受到什么惩罚,算是善终,可是在他离世后,很快,他的儿子潘平因为行为不端而遭流放,可见,潘璋的代价是后代承受的。
原因也很简单,潘璋是孙权可以利用的工具,自然可以有恃无恐,可是,潘璋这种人,对家庭对子孙的教育,肯定是有所欠缺的,而潘平又没有老子那样的利用价值,怎么可能被继续纵容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