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佐之才荀彧: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但他可能误会了曹操本意

王佐之才荀彧: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但他可能误会了曹操本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064 更新时间:2024/1/24 7:40:12

当然,历史不能这样假设,即使不是司马炎,也会是其他人将三国平定,所以司马晋朝是历史必然中的偶然,这么大的话题,也不是老乐能说清楚的。而且此前咱们也没少揭袁绍的短,反正就他这个人性,想要在乱世中取得最终的胜利,不是很容易。因为他跟曹操最大的区别,就是恒心和信心不足,正所谓多谋无断,说的就是袁绍一天一变,没个准谱,这样的人,无论是大事业,还是小任务,都很难成功。

反过来说曹操,其实他也动摇过,毕竟从军力以及供给上讲,曹操还是不如袁绍的,幸亏有了荀彧强有力的支持,一再劝曹操坚持下去,才获得了最终的胜利。所以毛批说荀彧给曹操的坚定信心,就像张良当年给刘邦的建议一样。张良做了什么呢?很简单,当楚汉争霸到最后阶段时,刘邦项羽决定以鸿沟为界,各自占领一半天下,但刚刚签订完协议,张良就力主刘邦猛扑项羽,打西楚霸王一个措手不及,彻底消灭这个对手,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正因为张良给了刘邦如此大的信心,才有了后来的垓下之战,十面埋伏。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荀彧的建议跟张良的效果一样,难怪曹操在看到荀彧的时候,就说这是“吾之子房”——子房,就是张良的字。

然而,在毛宗岗老先生看来,荀彧不仅有张良的作用,更像是曹操身边的萧何,因为打仗是要耗粮草的,特别是冷兵器时代,粮饷的作用更加关键。萧何为什么被刘邦称为大汉第一功臣?他看似没有奇谋,更不像韩信那样会领兵打仗,但刘邦却将萧何比喻为“功人”,其他功臣只不过是“功狗”。这不是刘邦骂人,而是很形象的比方,因为各位浴血奋战的将士,就像猎人打猎时奋勇上前的猎狗一样,功劳再大,也离不开平时驯养猎狗的人,萧何正是这样一个驯养猎狗的“功人”。具体的例子很简单,刘邦缺兵的时候,给萧何发道命令,士兵就能源源不断送上,缺粮的时候,萧何更是没让将士挨过饿。因此,看似不显山不露水的萧何,正是刘邦能够创立大汉江山的头号功臣,韩信英布再会打仗,说白了,没有后勤支持,也是白搭。

荀彧就是曹操身边的萧何,有了荀彧的统筹谋划,曹操才能放心地四处征战,因此,历史对荀彧还有一个更准确的评价——王佐之才。要知道,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脱胎于荀彧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分歧,让曹操和荀彧最终走不到一起去,曹操想称王,荀彧内心还是向汉,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荀彧服毒,这是荀彧的悲剧,也是他跟萧何张良最大的不同。萧何从没想过为秦朝尽忠,而张良尽管一开始想要恢复自己的韩国,可是,天下大势让张子房明白,六国难复,那就只能接受大汉王朝这个既定事实了。说了这么多,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很矛盾的现象,荀彧在曹操身边有萧何和张良的地位,但他最终却以这样的做法对抗曹操,以明心志。是曹操的错吗?在老乐看来,曹操之所以称荀彧为“吾之子房”,其实就是在暗示荀彧,要像张良那样知时达务,可以为恢复六国而努力,但不能因为韩国没有了,就跟刘邦对着干。否则的话,曹操怎么不说荀彧是“吾之萧何”呢?

可是,荀彧或许只是理解成了曹操要让他像张良那样,为大汉建立不世功勋,所以更加努力为了恢复汉统鞠躬尽瘁,当他发现曹操要改天换地的时候,立刻心灰意冷。那么,究竟是曹操表达有问题,还是荀彧理解有误呢?或许两者都有吧。而这样一个话题,看似很大,但对于今天的我们,仍有一个最基础的借鉴意义,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曾经海誓山盟的爱人,却有分道扬镳的一天,为什么?很多人都在指责对方变了,可变的究竟是对方,还是你一开始就没看懂对方呢?所以,如果要分开,就要有尊严,保持体面地分,如果还想在一起,就别试图改变对方,而是改变自己,虽然有些残酷,但就要看你想要什么了,而这不正是多读书,才能感悟出来的智慧吗?

更多文章

  • 曹操八十三万雄师难胜周瑜,他的“徒弟”却是唯一让周瑜受伤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和周瑜的资料,曹操和周瑜谁智谋好,曹操周瑜谁厉害

    很简单,打跑了曹操,孙权更不需要刘备那微不足道的帮助了,甚至还想卸磨杀驴,直接给刘备撵出荆襄,毕竟鲁肃和甘宁,都给孙权提出过跟隆中对差不多的建议,前提就是占领荆州这个门户。所以,刘备自然成了江东的一块心病,可是,直接翻脸又不好,大家只能在合作的外衣下,各干各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抢南郡。负责守南郡的是曹

  • 曹操和董卓都因美女遇险,典韦与吕布选择却不同,谁才是真祸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董卓曹操典韦,董卓能搭配典韦吗,曹操和董卓谁厉害

    对此,毛批三国还特意将董卓和曹操这点“糗事”做出了对比,都是因为美女,遭遇到了极大的危险,最终,董卓被吕布送走了,而典韦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成功送曹操逃脱。由此一看,这是非常有趣的巧合,都是雄霸天下的一方权臣,手下都有当世顶级名将,都有人要为此失去生命。但最终结果却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

  • 在诸葛亮眼里,占有荆益两州真的能夺取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是用什么计谋夺取荆州的,刘备为什么先取荆益二州,正史上诸葛亮守荆州几年

    诸葛亮与刘备《隆中对》时,刘备依附荆州刘表任新野守备,麾下仅十几员将领约五千兵力,后勤辎重严重缺乏却面临曹操南下威胁,诸葛亮为刘备提供上中下三个选择:上策是刘备伺机夺取荆州,以荆州富庶财政和三十万甲兵,与东吴孙权和议停战,率精锐夺取曹操老巢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进可攻退可守,削平诸侯便能确立基业

  • 关羽的性格缺陷,不单纯是他太过自负,更因为他对人对己双重标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关羽性格缺陷,关羽过哪五关斩哪六将,关羽最明显的特点

    因为刘备当上汉中王以后,终极辉煌就快来了,在此,小说先把关羽的巅峰一战交代个清楚。但我们都知道,巅峰过后,难免走下坡路,所以水淹七军的经典战例,几乎成为了关老爷的绝唱。而在这个过程中,老乐觉得,对于关云长已经不需要花式吹捧了,反而想跟大家多聊几句关平。在打庞德的过程中,关平至少四次证明了自己的优秀—

  • 为什么诸葛亮不一开始自立政权,反而去给别人打工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面有一个共同的道理,就是为人主者必须善于抓住人心,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否则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伟业的。当然既能做帅,又有雄才大略是最理想的,如曹操就是这样一个人。但多数人主都不可能同时具备这两点。有了这样一个前提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诸葛亮为何不自立,而去辅助刘备应当清楚得多了?一、诸葛亮没有人脉1、家庭变

  • 三国各自有一员上将,被刘曹孙三主纵容,他们都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五虎上将哪三个被吴国杀了,三国时期曹刘孙三家谁地盘大,三国时期各个势力的人

    此人就是魏延,作为蜀汉阵营中,仅次于五虎大将的魏文长,他在刘备集团是个很特殊的角色,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魏延实力不差,但之所以没能排进五虎将,主要还是人品不行。可是,刘备对魏延的偏爱是比较明显的,甚至是有所纵容,当然,魏延的能力足以让他取代张飞,成为汉中太守,北拒曹操,可是,正因为刘备的过度器重,才

  • 三国历史:夷陵之战陆逊如果面对是诸葛亮他还能大获全胜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夷陵之战陆逊多大,夷陵之战诸葛亮退陆逊,夷陵之战刘备与陆逊谁厉害

    第一:诸葛亮不会如此轻敌。我们都知道夷陵之战蜀汉大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刘备的轻敌,没有把陆逊放在眼里,所以才选择放弃水陆并进的战术,在密林之中安营扎寨连营七百里,所有才给了陆逊可乘之机,一把火烧为乌有!如果换做是诸葛亮,凭着诸葛亮生平谨慎的性格他绝对不会如此轻敌,放弃水军选择在密林之中安营扎寨,这样的活

  • 三国历史:姜维是蜀汉堂堂大将军为什么连一个宦官黄皓都对付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黄皓的背后是后主刘禅。我们都知道黄皓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太监,是一个十足的小人,但是他背后的势力就是刘禅,也就是说黄皓一个小小的太监之所以这么的嚣张敢如此对付姜维就是因为刘禅在给他撑腰,面对黄皓背后的刘禅姜维也没有办法,刘禅一直都不想北伐,黄皓对自己的态度也是刘禅对自己的态度,并不是姜维对付不了

  • 三国历史: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的实力对比就明白曹操赢在智谋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官渡曹操和袁绍兵力对比,官渡之战前袁绍和曹操真实实力,曹操袁绍官渡决战视频

    第一:地缘实力的对比。在官渡之战之前当时号称天下第一的袁绍占据着中原的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实实在在的天下第一军阀,然而内有黑山军掣肘,外要防备辽东的公孙度与塞外异族。当时的曹操占据着司豫兖徐四州,然而南面有荆州刘表,东南一隅有孙策在彼,西有马腾和韩遂,境内又有刘备煽动的汝南郡的叛军。曹操和袁绍双方虽然

  • 三国历史:三国时期那些身负才华却功绩不显的人物你知道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曹魏的两个天赋异禀的神童曹冲和周不疑。曹冲自幼聪明仁爱,有曹冲称象的典故,13岁时却因病去世,如果曹冲继承大统,曹魏极有可能一统天下!周不疑少有英才,聪明豁达,曹操因为忌讳其聪明绝顶的才智,惧怕曹丕继位以后无法压制和驾驭周不疑之才,所以将其杀害!曹操的第一任谋主戏志才,善于谋略,深得曹操的重用,在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