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珅那么聪明,为什么不提前巴结嘉庆以避免嘉庆上台清算他呢?

和珅那么聪明,为什么不提前巴结嘉庆以避免嘉庆上台清算他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292 更新时间:2024/1/21 11:15:44

和珅的父亲常保曾担任过副都统,属于清朝的高级武官。因此,说和珅是“高官二代”也不为过。只可惜,在和珅九岁时,他的父亲便去世了,和珅并没有沾到父亲什么光。当然,毕竟是旗下的高级官员子弟,和珅的机会还是比一般人多很多的。年龄稍长之后,和珅考入了咸安宫官学。可见,和珅少年时还是比较认真刻苦的,并不是不学无术的八旗纨绔子弟。后来在科场失意、名落孙山之后,和珅果断放弃了这条常规道路,踏上了一条满洲八旗子弟常走的“终南捷径”——当侍卫。而这,也成为了和珅发迹的开端。说实话,和珅当三等侍卫其实多少有些屈就了。因为在此前三年,和珅刚刚承袭了祖上留下的三等轻车都尉世职。按清制,轻车都尉为正三品,远高于正五品的三等侍卫。换言之,和珅即便什么也不干,他也能享受正三品待遇!但是,和珅并没有,他宁可自降身价当一个正五品的三等侍卫,也不想提笼架鹰、混吃等死。从这一点而言,年轻的和珅还是颇有些理想和追求的。

所以说,和珅虽然善于逢迎清高宗乾隆帝,却不是一个只会一味溜须拍马的不学无术之徒。乾隆三十八年担任三等侍卫,仅仅两年之后和珅便成为了副都统。又一年之后,和珅荣升户部右侍郎并进入了军机处任军机大臣,开始了中枢生涯。从这种火箭般的晋升速度也能看得出,和珅恐怕不单单只会溜须拍马,不是吗?之后,和珅平步青云,一步步做到了协办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和珅一直在“加官进爵”,却一直到嘉庆三年才正式被晋封为一等忠襄公。而这,与提问者所提出的问题有着莫大的关联。和珅那么聪明,明知道清仁宗嘉庆帝是继任皇帝的不二人选,为什么不提前巴结潜邸时期的嘉庆帝?其实,不是和珅不想,而是他所处的位置根本做不到!

嘉庆元年之前

在嘉庆元年之前,和珅虽然已经位列中枢,但储位、皇位这种涉及皇家内斗的东西,他一个异姓奴才,还没有资格染指。乾隆帝之所以重用和珅,无非两个原因:一、听话。二、好用。那么,问题就来了,和珅如果卷入了储位、皇位之争而不是和乾隆帝保持高度一致,那这个“听话”就要大打折扣了。没有了这个“听话”,和珅在乾隆帝心中还剩下多少分量,这就非常难说了。因此,和珅根本不可能、也不敢公开表露政治倾向,更加不可能去主动巴结讨好嘉庆帝。其实,和珅最终还是主动示好了,在乾隆帝正式下定决心退位之前,和珅私下里还是把这个消息透给了潜邸时期的嘉庆帝,但已经太晚了,这就涉及到下一个原因了。

嘉庆元年及之后

乾隆帝在很早以前便摆出了一个高姿态,说什么自己不能超越祖父清圣祖康熙帝,能当皇帝六十年便会退位,以示对祖父的景仰。乾隆帝的小算盘巴拉得还是相当精的,康熙帝八岁登基,而乾隆帝二十五岁才即位,就算当六十年皇帝,到时也已经八十五岁了。在那个时代,八十五岁几乎是人瑞一般地存在了,尤其是历代帝王,能活到这个岁数的简直是凤麟角。乾隆帝此举既可以给自己脸上贴金,又不必担心无法兑现。可老天爷偏偏跟乾隆帝开了个善意的玩笑,他还真就活到了八十五岁!这下麻烦大了,皇帝金口玉言,总不能出尔反尔吧?可实权一旦交出去,万一嘉庆帝不孝,那自己可就真就成了唐玄宗李隆基那样的“太上皇”了!

毕竟年龄不饶人,乾隆帝已经八十五岁了,他已经没有太多精力去和儿子勾心斗角。于是,和珅成了牵制嘉庆帝的不二人选。在乾隆帝架空嘉庆帝的三年多时间里,和珅功不可没,甚至被一些人称为“二皇帝”。这就是和珅为什么能在嘉庆三年晋爵一等公的原因之一,乾隆帝就是想用他来作为牵制嘉庆帝的一把利器。试想,如果和珅这个时候表现出些许倒向嘉庆帝的意思,恐怕他的小命首先就得玩完,根本等不到嘉庆四年!换言之,和珅实际上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不倒向嘉庆帝是个死、倒向嘉庆帝也是个死!

乾隆帝早就给和珅下好了套

除了利用和珅牵制嘉庆帝之外,和珅实际上也是乾隆帝留给嘉庆帝立威用的!乾隆帝出于维护自身权力的考量近乎架空了嘉庆帝,嘉庆帝在他人眼中就是一个挂着皇帝名分的皇太子而已,甚至还不如一些实权皇太子!一旦乾隆帝去世,嘉庆帝如何在群臣中立威?在没有了利益冲突的前提下,这是乾隆帝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和珅,恰恰可以起到给嘉庆帝立威的作用。杀了和珅,嘉庆帝足以震慑群臣,摆脱长期的“傀儡”形象!与此同时,和珅长期贪污积累的巨额财富,在和珅倒台之后自然而然便成了嘉庆帝充盈国库的重要财源,一举数得!说白了,乾隆帝实际上早就给和珅下好了套,把和珅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活着有大用、死也同样有大用……

因为和珅的生死对于乾隆帝都是有现实意义的,因此和珅必须准确无误地照着乾隆帝的计划走下去,即便明知是个坑,也只能往下跳!他别无选择。乾隆帝不可能容忍和珅主动巴结嘉庆帝,如果真这样,那么和珅离死也就不远了……所以说,不是和珅不聪明、想不到,也不是和珅不想提前巴结嘉庆帝,而是他根本做不到!

更多文章

  • 开国皇帝才能称“祖”, 清朝为什么有三个皇帝敢称“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为啥有三个皇帝敢称祖,清朝皇帝庙号 祖与宗,清朝的三代皇帝怎么排名的

    一朝多祖的由来很多朝代的建立,都是这个家族历经几代人,不断流血牺牲才换来的。因此,尽管在自己这一代终于结出果实,王朝兴立,但是为了缅怀先人,肯定他们的功绩,开国皇帝一般都会将自己的祖辈、父辈摆到开国太祖的位置,而将自己顺位后移,也就造成了“一朝两祖”的现象很多。比如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但他是高祖,追

  • 康熙遗诏,究竟是“传位十四子”,还是“传位于四子”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康熙的遗诏写的是什么,康熙的遗诏有没有改,真实的康熙传位遗诏

    康熙晚年,爆发了著名的九子夺嫡: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明争暗斗。新皇帝最有可能会是谁?作为大臣的我应该支持谁才能对我最有利?康熙驾崩后,新皇帝继位,大家一看新皇帝顿时傻眼了:怎么会是他?没想到啊!这位新皇帝,不是当了几十年的太子胤礽,不是被称为“八贤王”的八阿哥胤禩,也不是在康熙晚年得到重用、被

  • 康熙死时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剩3453万,乾隆剩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有人说乾隆败家,咱们用事实说话,乾隆才是康乾盛世真正的高手,称其为当年的金融大鳄也不为过,再加之有和珅大总管的运作手段,甚至一度将大清朝的国库库存拉上最高峰,巅峰时期足足7000万两白银的收入数据,就足够证明,当时乾隆皇帝究竟有多么会花钱,多么会赚钱!当然乾隆皇帝死的时候,实际上国库数据并不能作为最

  • 康熙为何要见乾隆生母,他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康熙对乾隆生母的评价,雍正王朝康熙见弘历生母,康熙与乾隆的关系

    康熙去世前一年,四皇子胤禛邀请康熙去圆明园赏花,康熙到了之后心情很好,甚至还喝了一杯酒,这个时候,胤禛说“父皇多福多寿,孩儿和孙子都受您福泽,我的两个儿子,还没见过您呢”康熙听完之后,就让胤禛把两个孙子叫过来。两个孩子来了之后,并排站在一起,康熙对于弘昼没有太注意,但是对于少年的弘历却另眼相看,还把

  • 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作何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康熙和乾隆见过面吗,康熙对乾隆评价,康熙雍正乾隆王朝

    康熙第一次见到弘历是“见即惊爱”,感到特别惊喜!由于交给胤禛的任务都完成的很圆满,因此康熙比较爱到胤禛家里来坐。这不,康熙61年(1723年)三月,雍亲王胤禛又决定邀请父皇来家中做客,顺便欣赏欣赏圆明园中盛开的牡丹。这天傍晚,康熙正在牡丹台把酒临风,心情舒畅。在旁的胤禛趁机说:“皇阿玛,您的两个孙子

  • 康熙为什么不传位给老三?老三并不差劲,且年龄是剩余皇子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康熙皇帝为何不传位给老三,康熙为什么不传位三阿哥,邬先生分析康熙传位

    老三胤祉的地位比较尴尬,在他的上边还有两个哥哥,一个是皇长子胤禔,另一个是皇太子胤礽。老三胤祉既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所以地位不是很高。随着皇子们逐步长大,出于对皇位的渴望,开始形成几个利益集团。其中,老八胤祀集团的实力最强,老九、老十和老十四都是成员。当时,老三胤祉堪称左右逢源。他和太子胤礽的关系非

  • 两江总督吃了3年白菜,雍正在得知真相后为什么却将其满门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雍正时期两江总督,雍正为什么杀两江总督,雍正十大罪状分析

    那么两江总督吃了三年白菜,那么节俭,雍正知道后为何将其满门抄斩呢?这其实是电视剧《李卫当官》里的剧情,历史上查无此事!电视剧里这个两江总督叫唐文尧,他是个伪装高手,出门办事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让家里仆人对外宣称,“他们家三年没吃过肉,每天都以吃白菜度日”,给人的印象就是个非常节俭的清官,这让雍正很是感

  • 为什么清朝的广州官,宁肯违背大清律,也要逛花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末广州花船,清朝广州十三行历史,皇帝微服私访上花船

    以当时的广州为例,由于清代中期,广州的商业发展已经非常繁荣了,那些特殊场所,也就不可避免地冒了出来。更符合当地特色情况的是,因为广州水域面积极广,因此在水乡中,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花船”无数,这还真符合“水性杨花”这个称谓。而这些花船的主要客户,除了当地的商人外,最大的群体,就是广州的大小官吏,他们根

  • 康熙为何将祖母孝庄太后在清东陵外的“暂安奉殿”里停留了37年不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与孝庄太后,康熙祖母孝庄葬于何处,康熙和孝庄太后的关系

    那一刻的他,完全不在乎什么帝皇威严,把原本应该由下人们喂送的汤药接到了手上,一点一点给孝庄喂到了肚子里。只是汤药虽然已经服下,但终究难以回天,孝庄太后还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虚弱起来,随时都有归天的可能。看到汤药没什么作用,康熙病急乱投医,带着一些权力巨大的王公贵族们前往了天坛,在那里请求上天神明,

  • 康熙去世后,十四阿哥为什么不领兵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为啥要封十四阿哥,康熙死前为什么支走十四阿哥,康熙为什么派十四阿哥出征

    在康熙晚年时,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向清廷求援。康熙帝任命文武双全的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因为胤禵是皇子身份,所以封大将军王,并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可见他在康熙帝心中地位之高。抚远大将军尽管是为作战而设的“临时性”岗位,但战区内的驻防将军、总督、蒙古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