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的清政府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进行阻挠,以至于八国联军的少量先头部队都是坐着火车到的北京城下,如此的侵略倒像极了是在旅游,至今还有很多人在嘲笑当时的晚清政府,怎能如此的放心这些洋大人呢?真是腐朽愚昧到了至极,随着各国的军队大量的在天津集结以后,八国联军的野心和目的终于暴露了,他们这那里是要镇压义和团那么简单,分明就是想把清政府的首都先拿下后,在慢慢的瓜分中国,此时的清政府慌了,下令对八国联军宣战。
战争打响以后义和团和清军联合作战,虽然多数战役都是以失败告终,但八国联军也是有很大伤亡的,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此时的清军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相比,不管是战斗力还是战术应用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再加上义和团的配合以后,八国联军想要彻底的打败他们不是那么容易的,可没想到的是,打了几仗以后,清军和义和团便开始闹不和,这就使清军的战斗力大大的打了折扣,以至于很快八国联军就占领了整个天津,并开始迅速西进,最终大规模的军队都陆续的到达了北京城下。
此时的清政府内部还是存在分歧的,有的主战有的主和,虽然最终还是主战派战胜了主和派,可主和派手里把持的军队却全部避战,以至于北京城破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西逃,此时的清政府看似完了,可实际上并没有,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试图开始再去占领别的地方,可是依然遭到了激烈抵抗,虽然他们看似占领了很多地区,但实际上他们在这些地方是没有控制权的,就是因为他们遭到了不断的抵抗,所以他们意识到想要占领整个中国北方不太可能,他们的兵力越分散他们就会越危险,这还是光北方的军队加上义和团的人,一旦南方的中国军队来增援北方,在加上民众的配合,全民皆兵,别看他们来了几万人,全都得葬身在中国。
这并不是一点边都不着的猜测,不要动不动就说什么人家武器先进之类的话,侵略者突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人人都对他们有敌意,不管黑天白天都想尽一切办法去折腾他们,不叫他们休息,在加上有人频繁的去偷袭他们,时间长了他们不但不能去打仗,反倒会慢慢的减员,拖得时间越长对他们越不利,他们心里面应该很明白,所以他们才会希望速战速决,可是速战速决又办不到,于是他们才想到了不能叫清政府垮台,这样他们才能做到慢慢的去蚕食整个中国,最终把全中国给瓜分。
可怜当时的晚晴政府由于各种原因就是下不了全民皆兵的决心,以至于被外国人频繁的讹诈,有些外国人不仅自己来讹诈,有时候还会带着别人来讹诈,清政府一直想保持住满人的至高无上权利,所以才会一直以来对外投降对内镇压,有没有想过,越是这样越会令民众讨厌满人,以至于最终到了一点威信都没有了的地步,这就是为什么说:宁叫人打死,别叫人欺负死,被人欺负死的人,死的会特别窝囊,明明是弱者,反倒连个同情的人都没有,当时的晚清政府既是如此。
经过了外国人的几番讹诈以后,不仅外国人不拿清政府不当回事了,连地方上的封疆大吏也对政权核心伤透了心,这样一来皇帝下达的命令有谁还会去听,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在山东的袁世凯手里面有一支新军,可是他按兵不动,有人说他是怕这次战争胜利后,义和团对他进行报复,李鸿章因为朝廷对自己的不公,在南方计划着东南自保,这些原因归根结底不都是晚清政权核心的威信丧失所致吗?如果当时的晚清政府能够上下一心的话,八国联军的几万军队根本就不是问题。
再有如果当时侵略者要是有能力占领瓜分整个中国的话,指望着他们会收手可能吗?在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前,各国的谈判代表胃口大的雷人,可是当得知清政府实在不行就迁都西安抵抗到底后,马上态度就缓和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多重原因导致了耻辱的产生,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铭记哪段历史,奋发图强,不求报仇解恨,最起码的不能叫悲剧再重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