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图说历史:李鸿章的历史身影

图说历史:李鸿章的历史身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893 更新时间:2024/2/7 18:29:14

系列文之一:随同李鸿章外交访问的“神密部队”

系列文之二:“李鸿章杂碎”一鸣惊人

开篇

我不是研究史学的科班学者,更没有什么专著衬托门面,只不过是一个过路的历史“看客”,随意谈些感受,仅此而已。

前几年在书山博海中“游玩”时,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显赫名望的人进入我的视野——他就是清朝名臣李鸿章!李鸿章亦正亦邪、黑白鲜明、趣闻丰厚的人生,成为官家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成为大家酒后饭余时闲谈的佐料。

有关李鸿章的书籍堆积如山,记录下他那并不平凡的一生。其中有贬有赞、有骂有捧、有压有扬……由于每个人在读历史的时候,目的和动机的不同、角度和方式的错位、知识和阅历的悬殊、思维和逻辑的差异,会有各式各样的观点与结论出现,这种现象不足为怪。

有这么一句谚语:“历史就像小姑娘一样,可以任意打扮。”话中的意思明白无误地对历史的真实性提出疑虑。然而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无可否认的实物,会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当时的场景与人物。

换用一个新的方式,来阅读清朝末年的一段历史。

中篇

身影

在18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喜闻乐见、引人注目的创造风靡全球,那就是摄影。如今,当人们看到那些反映过去的社会现象、人文景观、历史变迁的照片,就如同亲身跨越时空的旅游一般。

翻开史册,李鸿章的照片比比皆是、堆积如山,量大与精致是其特色。李鸿章的照片,上比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同比清朝其他重臣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林则徐翁同龢等,下比普罗大众,都要超越许多。为什么呢?摄影是在18世纪末才刚刚传入中国,能够获得此项殊荣的绝非等闲之辈,是一种地位、财富、荣誉的象征。李鸿章当时位高权重,拔个头筹、捷足先登当然是不用吹灰之力。李鸿章照片多如牛毛,也反映出他的思想状态,即不拒绝接受新生事物。从他后来建铁路开工厂办教育等等举措来看,是那落后社会环境中的一股清流。

李鸿章犹如一个模特,坐立挺拔、衣着华贵。他那犀利的眼神、舒坦的胡子,成为立威与笼络他人的绝妙手段。

让照片来讲述历史吧。

家庭

每当人们提起家,都会有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不管是相隔万里,不管是世道沧桑,不管是阴阳分离,家总是能够让人魂牵梦萦。家人身影时隐时现,家中饭菜回味无穷,家乡山水流连忘返……

李鸿章的家在哪里?像他那样身挑重任、四处奔波的清朝大臣,肯定有不少豪华宅子。现在公开展示的宅子是在安徽合肥一处,宅院府邸巍峨、古色古香、雕梁画柱、气度非凡。只是不清楚这是李鸿章哪年哪月在此居住过?也不知道宅院是否是原装的?如果宅院是仿造的,那么历史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有一个趣闻,李鸿章在京城的豪宅大院在哪里?经过一番搜寻,才知道李鸿章在京城没有豪宅大院,每次公干到京城临时住“招待所”——北京西总布胡同贤良祠(已拆毁)。据说当时清朝曾经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非满族血统的官员在京城不得建豪宅大院。即便是像李鸿章这样的大人物,也不能破例建造自己的安乐窝了。

换个角度来看,出身是决定一个人的素质、品德、教养、习惯、学识、能力的重要因素。与人相处,了解其家庭背景则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人生中都会搬迁几次家,但是爱意与情感始终如一。家是生命的胎记

在高楼大厦包围下的李府

李府大宅门

李鸿章家里的这张“全家福”很罕见,两名坐着的成年男子是李鸿章的儿子,左为李经迈,右为李经述。前排坐着的四名少年,都是李经述之子,从左到右依次为:李国雄、李国煦、李国燕、李国杰。后排女性,从左到右依次为:李国杰夫人张氏、李经述之女、李鸿章之女李菊耦、李经迈夫人卞氏、李经述夫人朱氏。

陵墓

每个故去的人,生前都会有着流芳百世、传宗耀祖的夙愿。但是,往往有时会事与愿违。有些人默默地躺在墓中安稳地睡着大觉,与尘埃为伴;有的人则死去多年后,还被掘坟鞭尸,弄个尸不裹体。

与死人较劲,实际上是一种懦弱、愚蠢、可悲、可恨的行为。目的一是为了钱财,另外则是泄恨。掘墓鞭尸可是歪门邪道,受到世人谴责。北洋军阀孙传方公然将慈禧太后的陵墓炸开,抢劫财宝的事件,成为全国上下一致声讨的历史罪人。

李鸿章的墓陵原先是什么样子,没有看到照片。估计也不会是什么巍峨建筑,否则也不会轻易拆毁。在1958年大炼钢铁的狂热年代为了建钢厂,把李鸿章的墓挖开迁移。可气的是竟然在挖开后,将李鸿章的尸体放在拖拉机后面拖尸示众、公开羞辱。当时掘墓人自以为像李鸿章这样的高官,一定是个腰缠万贯的富豪,掘墓后会得到暴富的收获。没有想到砸烂李鸿章的棺材后,只有找到李鸿章的眼镜、烟斗、怀表、拐棍及七枚金币的陪葬品。而在李鸿章夫人的棺材里,却发现有二块很重的金属块让人兴奋不已。但是请专家来鉴定后,才知道那是块外表为一层铜皮、内为铁疙瘩的不值钱货。李鸿章为什么不把平生搜刮来民脂民膏带走,让人匪夷所思!

李鸿章于1901年在京城因病走了,他的死让老佛爷撕心肺裂。李鸿章去世后,慈禧太后给李鸿章家人5000两白银作为安葬费;追赠李鸿章为太傅,晋封一等侯爵,谥号文忠;为李鸿章建立了10处祠堂,来表示李鸿章对清朝的贡献,甚至包括清朝257年间唯一给汉人官员建立的“京师祠”,可见慈禧太后对李鸿章的重视非同一般。在京城停留了近一年后,李鸿章的棺椁才被运回合肥下葬。奇怪的是,当时是如何保持遗体不腐烂的呢?

掘墓鞭尸是下三滥行为,伤天害理。然而有人却在光天化日之时,明目张胆地就将李鸿章的墓平了,并且还拖尸游街。做这种事的人,历史追究其责任了吗?有些人认为李鸿章是卖国贼,掘墓鞭尸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好人与坏人的概念,成为对与错的分水岭。可是对好人与坏人的鉴别却各有所见,甚至大相径庭。好人做好事、好人做坏事、坏人做坏事、坏人做好事,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陷入难解的逻辑圈将使问题更加复杂、难辨。其实所谓对坏人的愤恨,是从小就在连绵不断的教育中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结果。那种慷慨激昂的认知,只不过是鹦鹉学舌罢了。

指出好人的错误,肯定坏人的成绩,才是理性的选择。

李鸿章在北京的住宅——北京西总布胡同贤良祠(已拆毁)

收篇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有这样一首诗: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李鸿章寿终正寝,亦正亦邪、亦明亦暗、亦热亦冷的经历,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李鸿章在他生存的那个年代,留下了让人难忘的历史痕迹。尽管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吹捧、肯定、赞赏,有人咒骂、否定、诋毁。但是人们要清楚地知道他在九泉之下,并不能知晓世态炎凉。也许会被骂得狗血喷头,也许会掘坟鞭尸,然而对他来讲已经是无所谓了。可是为什么现在有人会乐此不彼呢?只能说有人想从故纸堆里,别有用心地扒拉出自己需要的垃圾而已。

李鸿章不可能有预见后来社会发展状况的目光,后人也不必用当前的眼光去说三道四。超越时代的说辞、评语,是知识浅薄、无知无能的标签。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千真万确!

我们所知道的历史,除了人名和年代是真实的之外,其它都有可能是假的!

文章写于2022年

以上观点,不代表本阁立场,可在本文底部留言评论

☆作者简介:王民伟,男,1965年考入哈军工。1970年分配到海军长江舰任副枪炮长。1976年复员回北京先后在研究所、国家机关、公司工作。2007年退休后开始写作。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在报刊上发表过许多文章。兴趣广泛,题材多样。愿意与同好交流。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

更多文章

  • 多尔衮跟孝庄太后之间,到底有没有私情,从这五件事可看出端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孝庄太后和多尔衮,多尔衮和孝庄真有私情,多尔衮与孝庄太后是什么关系

    多尔衮跟孝庄之间,到底有没有私情呢?有许多野史记载,他们两人多次有染,据说在皇太极生前两人就来往密切,可后来皇太极突然暴病而亡,两人就更加肆无忌惮,甚至还有传闻说,皇太极好比武大郎,而多尔衮与孝庄,就是西门庆贺潘金莲,两人到底有没有私情呢?从这五件事可以看得出来。多尔衮拥立顺治:皇太极一共有11个儿

  • 清朝在位最长的皇太后,虽不得顺治喜爱,但康熙无比尊敬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最有福气的皇太后,康熙烧掉顺治御批,清朝历代皇帝及太后

    我想,董鄂妃佟妃等人是后一种,而孝惠章皇后,则是第一种了。说起孝惠章皇后,可能很多人都会很茫然,不知道这是谁。其实,这也不奇怪,因为她虽然存在的时间长,但是着实没有经历过什么很大的动荡,她所拥有的,只是长长的,有些寂静的一生,自然知名度也比较小。她是顺治的第二任皇后,在她之前,顺治曾经娶过一个皇后,

  • 东王杨秀清手握军政大权,为什么最后还是被洪秀全给杀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洪秀全后悔杀杨秀清吗,杨秀清为什么不敢杀洪秀全,杨秀清和洪秀全谁是老大

    而在韦昌辉诛杀杨秀清的前的8月22日,杨秀清借“天父下凡”将洪秀全召入东王府,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而这变成了整个天京事变的导火索,成为杀死杨秀清的最后一把刀。那么,东王杨秀清手握军政大权,为什么最后还是被洪秀全给杀了呢?杨秀清被洪秀全干掉,纯粹是因为杨秀清有野心无魄力,做事有手段却不决绝,关键

  • 大清灭亡后,为何还有人在守皇陵?谁给守陵人发工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他们的工资在不同的时期归不同的人管,生活和大家一样,有苦有甜。只是工作性质有点特殊,需要与皇陵为伴。对于普通人来说,守陵人是一个很神秘的职业,他们不种田不经商,不治国不参政,也不参与军事行动,唯一的职能就是守陵。守陵人选择这个职业通常有三个原因,一是出于信仰,二是想混口饭吃,三是家族祖传。而历代守陵

  • “康乾”都曾六下江南,为何雍正却死宅在京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康乾的推动者雍正,雍正为什么叫康乾,雍正下江南

    有一个曾经很流行的说法是雍正不敢离开京城,因为他要留下来防着“八爷党”等内部不安定实力,担心自己不在京城会后院起火发生宫廷政变。这种说法最大的问题是,雍正即位后很快就已经全面控盘,说什么内部有很强的反对势力是小说和电视剧夸大出来的。更别说,八爷胤禩和九爷胤禟实际上在雍正四年就已经在幽禁中死去。雍正就

  • 真实历史中的香妃,遭受丈夫迫害,二婚嫁给乾隆终获幸福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和香妃的故事,历史上的香妃有多可怕,真实历史上的乾隆与香妃

    1734年,容妃在新疆和卓氏家族诞生,刚生出来就十分美丽,长大之后更是一个大美人,成年之后的容妃被父母嫁给了霍集占,而霍集占就是当时的“小和卓氏”,霍集占和自己的哥哥在新疆的势力逐渐扩大,于是想自立门户,后来被乾隆出兵镇压,在霍集占被镇压的这段时间,因为和卓氏家族一直在帮助乾隆镇压,所以容妃在霍集占

  • 红楼梦最差的丫头,没规矩没素质没教养,却是薛宝钗调教的心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薛宝钗的丫头莺儿,素质也很优秀。但与上诉几个丫头比较就相形见绌。就算比林黛玉带来的丫头雪雁,也不见得强多少。莺儿的问题很突出,原文描写了好几次她的差强人意。一,贾宝玉与薛宝钗“第一次亲密接触”,宝钗提议要看通灵宝玉。莺儿也想要看,便连自己的本分也忘了。薛宝钗连续三次催促她去倒茶才去。表现得很没规矩。

  • 中国最傲气的一个王朝,哪怕即将灭亡,也要先打侵略的西方列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晚清,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中国人悲伤。据统计,满清政府签订了1356项不平等条约。就我们所熟悉的《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而言,有许多条约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有人说没有办法,毕竟当时无论是清朝还是封建王朝,都走到了尽头,根本打不起来。但这只是个借口。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即使要灭亡,但它仍然要先

  • 康熙点名批评的儿媳,却是晴川的历史原型,后被雍正挫骨扬灰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晴川与雍正的关系,历史上有雍正和晴川吗,宫锁珠帘雍正看晴川画像

    1698年三月初二第一次分封皇子时,胤禩便与皇四子、皇五子、皇七子一同受封为贝勒,为当时年龄最幼者。此后又多次受康熙指派,适其出塞时与皇三子胤祉一同办理政务。即便如此,还是因为母亲是内务府辛者库罪籍出身,让胤禩一出世就低人一等。康熙为了弥补胤禩母系卑微的不足,就在胤禩被封贝勒同年,下旨以安亲王外孙女

  • 曾国藩秘而不宣,老实人有这3个软肋,再闷头苦干也不会被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1】太面瓜,脸皮薄。曾国藩说:懦弱无刚为大耻。老实人最大的软肋是要面子。农村老话,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这两个“不”说得邦邦硬,结局却是两个“死”。脸皮薄,好面子,穷死活该,饿死自愿,连个好名声都留不下,只会被人讥笑太傻。小林和大山同时入职,小林老实巴交,脸皮比纸都薄,大山脸皮厚得像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