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斯真的因为一己之私,在狱中毒死了韩非吗?

李斯真的因为一己之私,在狱中毒死了韩非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293 更新时间:2024/1/22 0:38:21

“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史记》只用了两句话就把韩非的死归咎于李斯,历来都认为李斯是嫉妒韩非的才华,害怕自己失去秦王的“独爱”,而想尽办法杀害韩非。

真的是这样吗?

韩非与李斯师从于荀子,韩非拜师晚于李斯,算是师弟。在七国纵横的时代里,以口舌称道,然而韩非有口吃,嘴不行,但是十分善于著述。

在韩非没来之前,李斯是荀子最得意的弟子,而韩非来了之后,其才华使“斯自以为不如”

这时候的李斯,或许会嫉妒韩非的才华,但更多应该是尊重和崇敬,特别是他们俩师从儒家的荀子,却对法家都十分青睐,相当谈得来,两人志同道合,可谓是惺惺相惜。

公元前247年,李斯离开了荀子向着自己的理想迈进,韩非回到韩国依然不受重用,只能靠写书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

而李斯此时已经在秦国崭露头角,一步一步走向高位。“逐客”事件后,李斯得到秦王重用,而他也知道韩非的郁郁不得志,希望他能来秦国为秦王效力。

为了让秦王知晓韩非,李斯想尽办法让韩非的著作流入秦国。

公元前234年,韩非《孤愤》《五蠹》传入秦国。此时,秦国刚刚经历了嫪毐之乱,正值秦王结束政治危机而痛定思痛之时,读到韩非的著作,秦王觉得,自己想说去没能说出来的,竟然在韩非书中说得字字直扣心扉。

秦王感慨:”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李斯则在旁边适时说道:“此韩非之所著书也。”

公元前233年,秦王用李斯“先取韩以恐他国之计”攻打韩国,韩国恐慌,让给韩非出使秦国以自保。

秦王很喜欢韩非,对韩非报以很大的期望,但韩非的口吃,却让秦王对其第一印象就下降了。

此时韩非已经60多岁,秦王虽然喜欢他,尊重他,但并不信任他,更谈不上重用他。

然而韩非向秦王上《存韩》,意图存韩以弱秦,被李斯的《议“存韩”》驳回。

之后他又在秦王面前指责姚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意图离间秦国君臣关系。

姚贾出使外国,是为了拆散六国合纵,远交近攻的策略,是为了秦统一大计作准备。

韩非的言论一而再再而三挑战秦王的耐心,这才是韩非的取死之道。

李斯并没有预料到这种情况。

当时的秦国,嫪毐之乱的风波刚平,牵连到吕不韦免相,曾经身为吕不韦舍人的李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处处小心谨慎,揣摩秦王的意图。

李斯知道秦王对韩非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当韩非被打入云阳狱后,李斯希望韩非以其文章打动秦王,能够再次为秦国效力。

狱中的韩非自陈“愿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旨从”,使秦“以成霸王之名,朝四邻诸侯之道”。

然而,韩非的陈述缺乏说服力,秦王想要的不是霸主,而是天下。

韩非没有把握住李斯给他的最后一棵救命稻草,秦王已经不再需要他,李斯知道,他已经无能为力了。

他所能做的,就是给韩非留个体面,一个全尸。

至于后来,“秦王悔之”,已经不知道过了多久的事情了。

也许是李斯的努力,也许是秦始皇再看韩非的著作后因为惜才而良心发现吧。

韩非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相比李斯,政治嗅觉相去甚远。他的一生有着丰厚理论基础,却从未有过执政或参政经验,他活在他的思想里面,空泛而不具备灵活性。

他很有才华,在李斯之上,但就其政治表现来看,根本也不足够成对李斯地位的威胁,倘若李斯真的妒忌他,何必要千方百计引荐他来秦国。而倘若他在政治上真比李斯优秀,秦王又为何最终要下决定除掉他呢?

秦王可不是一个不能容人的,只要不是背叛他的,与他政见南辕北辙的人,都能得到相当好的待遇啊。

更多文章

  • 为什么他无奇谋不勇武,与曹操不和,却深得曹操信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上谁和曹操的关系最好,三国演义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刘备为啥斗不过曹操

    但荀彧一直是个很奇怪的人,奇怪到不光是与刘备“心和面不和”,更是与自己的主公曹操“面和心不和”,因为荀彧的骨子里,是忠于汉室江山的,所以他可以帮曹操打天下,帮曹操守天下,但却不能认同曹操取天下。但曹操在创业初期和事业巅峰期时,都非常信任荀彧,甚至称呼荀彧为“吾之子房”,那就是拿荀彧比作汉初名臣,张良

  • 为什么说此少年身份很难界定,是汉朝最特殊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朝皇帝能力排名,汉朝最出色的皇帝,汉朝最强时期的皇帝

    但问题是,汉朝的少帝不止刘辩一个,比如吕后当政期间,也立过两位汉少帝,而在刘辩之前,东汉还有个叫刘懿的汉少帝,所以,如果把这位刘懿算上,刘辩就得算是东汉的第十三任皇帝了。由此可见,东汉的皇帝系统比较乱,我们大家只能按照狭义的观点,将汉献帝刘协,算成是东汉的第十二任皇帝。但刘辩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与其他

  • 刘备临死为何会说让诸葛亮“自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临死前告诫诸葛亮,刘备临死是在试探诸葛亮吗,刘备收服庞统见到诸葛亮

    既然如此,刘备还不如干脆就把这层窗户纸挑破,用一种貌似推心置腹的办法,以直言不讳的态度,公开宣布让诸葛亮“自取”蜀汉之主,从而试探出诸葛亮的真实意图!而且在《三国演义》里,还有一个片段:刘备还叮咛了赵云,希望他能够念及当年从长坂坡救出幼主的往事,继续用这份忠心对待刘禅!这是何意?当然也是为了使诸葛亮

  • 刘邦遗言:此人能安刘氏江山,刘恒:朕不需要用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真实的刘邦和刘恒,刘邦为啥传位给刘恒,刘邦刘恒关系好吗

    吕后想了想,又问:"曹参之后呢?"刘邦回答:"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也就是说,刘邦决定周勃才是真正能安刘氏江山的人。后来的事实果然如刘邦所料,不过这是司马迁写在《史记》中的事迹,或许是司马迁编出来的也不一定,但不管刘邦这

  • 历史上的三国,最后马超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后期马超去了哪里,老版三国马超,三国时期马超简介

    此后马超在攻打益州的时候,又投靠了刘备,这才成了刘备的心腹大将。马超帮刘备做的第一件事,那就是拿下成都城,逼迫刘璋出城投降。也因此在刘备称帝以后,马超被封为骠骑将军、斄乡侯。在刘备心目中马超就是他的霍去病,所以担任的也是霍去病的官职,地位极为崇高。然而从此以后,马超销声匿迹,在历史上并没有再留下什么

  • 三国故事:曹操将计就计,派4大心腹猛将杀马腾3父子,激怒锦马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大家认可马超的勇武,主要还是从他为父亲马腾报仇,杀败曹操手下一干名将,直教曹阿瞒割须弃袍开始的,但马超战胜曹操,即使吓得曹操惊呼,马儿不死,自己恐怕没有葬身之地,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时的好勇斗狠,从战略整体眼光来看,马超的谋略当然比不了魏武帝。而马超之所以如此愤怒,其实也是因为曹操诈术太高,诱杀

  • 曹操四大亲信兄弟:激战董卓一虎两狼一豹,丢盔弃甲完败,险逃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董卓决战,曹操追杀董卓完整版,梦想三国曹操对战董卓

    于是,曹操在没人响应的情况下,只身犯险,率领自己的亲随部队,开始了对董卓的追击之旅。当时在曹操身边,最能倚重的将领,不过是他的家族兄弟,夏侯惇和夏侯渊,以及曹仁曹洪等人,应该说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叱咤风云的名将,可是在攻伐董卓的时候,不过都是一群初登沙场的年轻人,而董卓身边可谓能人汇聚,除了公认的天下

  • 为什么张辽等人不遵军令偷偷喝酒,却把曹操感动哭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辽背叛曹操了吗,曹操如何评价张辽,曹操对张辽好不好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有手下人想给他换套被褥的时候,自然要先请示曹操,对床铺有什么要求,结果曹操只回答了两个字——暖和。他除了对自己的生活如此简单之外,身边的人,特别是子女亲眷,更是严格要求,当他看到爱子曹植的妻子,穿着锦绣华服招摇过市之后,立刻严肃地批评了曹植,并且让儿媳立刻换成朴素的服饰。可见,曹

  • 刘备209年占据荆州214年入川,中间这段时间为什么不打襄樊?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之败一方面是东吴背盟,自己被抄了后路,另外一方面也是蜀汉在荆州实力不强,还不足以下这么大一盘棋(刘备两次从荆州调兵,不仅带走了数万的精锐,也带走了大批的骨干力量)。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刘备从公元209年12月占据了荆州2/3的地盘(襄樊、南阳在曹操手中),到公元214年才帅军入川,中间这四年多的时

  • 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邦最后杀了哪些兄弟,刘邦最后被谁杀死的,刘邦当皇帝后杀了自己的兄弟吗

    大家都知道,刘邦这个人很精明,在他生前的时候。他把能够威胁到自己家江山的人都给杀了,主要是异姓王们即便是韩信、彭越、英布这种最为重要的开国功臣,都是难逃一劫的。即便是对他忠心耿耿的萧何,差点也是被他给杀了。刘邦这么做,就是怕这些功臣们会在他死后不受约束杀他的子孙夺他家的江山呀。可是,最后他的嫡系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