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独一份,上打三公,下打小吏——老朱为何钟情于打屁股?

明代独一份,上打三公,下打小吏——老朱为何钟情于打屁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685 更新时间:2024/3/24 6:28:12

因为这个制度不仅仅曾经是个民俗约法,在朱明时代更是上升为国家制度,老朱把这种打屁股文化称之为——廷杖!

一、廷杖文化的渊源

古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宗法家族时代祠堂里大多供有执法棍,用来责罚犯错的子弟。家如此,很多化家为国的王朝同样如此,而挨打的人也就扩大到了治下民众。

之所以说是民众,是因为赵宋之前,中原王朝有着刑不上士大夫的传统,毕竟赵匡胤标榜的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如果扒了裤子打屁股,还怎么让这些士大夫去管理民众(士大夫:我不要面子的嘛!)。

当然,这也和统治者的风格有关,作为军二代的老赵骨子里还是有一些贵族范儿的,(这种贵族气度放在今天也可以称之为好面子);而到了推倒蒙元,再定乾坤的老朱身上就不一样了。

老朱是从尔我诈、你死我活的战争中熬出头的,他知道没有权利的痛苦——毕竟他忍受了几十年。所以他选择怀疑一切,他无时无刻不在彰显自己的权威,他不能容忍士大夫分享自己的权力——这是爷们拿命博出来的。

于是,他做了一件事,将共治天下的士大夫打落凡间,从此这些人也只是朱明统治下的屁民。

老朱是怎么拿回本就属于自己的权力的呢?这就涉及到一个制度——廷杖。

二、廷杖制度

廷杖,这个词可以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用木棍对罪犯拷掠处罚。

它的出现对于中国专治皇权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在前朝同样有打板子的情况,但属于个例。到了老朱的年代,这个制度趋于常态化,并成为帝王手段之一。

历史记载,刑部尚书林俊死前给皇帝上书说:“成化间,臣犹见庭挞三五臣,容厚绵底衣,以重毡迭帕,犹卧褥数月,瘀血始消。正德时,逆瑾用事,始令去衣受杖。”

去衣受杖,这是一个多么屈辱的场景,士大夫的荣耀在脱下裤子打屁股的那一刻被丢的一干二净,一旦违背皇帝的旨意得到的将是廷杖,老朱用强权实现了自己的意志。廷杖之下老朱紧紧的将权力收回,然后,他也失去了忠诚——廷杖之下存活的恐怕很难有几个铮铮铁骨!

廷杖制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于人肉体的摧残,更可怕的是极大的摧残了人的精神。这种制度下,曾经世卿世禄的官僚士大夫再也不能保持人格的独立,再也没有曾经与皇帝共治天下的从容,可以说上自亲王文武百官三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商贾小吏,没人可以在三木之下保持人性的尊严。

自从廷杖诞生之后,文武众臣全部成为了皇帝的门下走狗或者说家奴,他们在没有一丝独立的尊严,一丝抗争的权力。

从权力的殿堂跌落凡尘,一根神奇的棍子作用竟然可怕如斯!

三、廷杖的淫威

老朱对了打板子这件事似乎情有独钟,同时也是研究颇深,甚至为此研究出了一整套理——历史记载,廷杖执行时必须有皇帝的心腹宦官确认监督,其他官员陪坐,大厅两侧左右站30名锦衣卫和宦官增加威势。

行刑时,先由宦官宣读罪臣的判定结果,之后罪臣被捽伏倒地,用麻布把他从肩膀以下绑住,使他不能转动。再把他双足用绳索绑住,由壮士四方牵拽握定,只露出臀部和腿部,接受廷杖。

廷杖一般是由栗木制成,击人的一端削成槌状,且包有铁皮,铁皮上还有倒勾,一棒击下去,行刑人再顺势一扯,尖利的倒勾就会把受刑人身上连皮带肉撕下一大块来。这种情况下被处罚的大臣根本不可能完好的出来,轻则重伤数月不得动弹,重则不治身亡。这种设计似乎根本没有计划让这些违背皇帝意见的人活着!

似乎,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老朱的意思:

听话,可以活;不听话,就得死。

这才是老朱真正钟情于廷杖的原因,他需要权力,他需要服从,但唯独不需要异见者。

廷杖不过是一种形式罢了!

PS: 据历史记载,朱明历史上第一个接受廷杖的人是开国元勋永嘉侯朱亮祖,朱亮祖没能挨过去。。。

这以后的三百年朱明的官场虽也有几分铁骨,但“膝盖软”的奴才却多了很多。虽不算万马齐喑,却也不远矣!

明代的骇人听闻的秘密警察制度——老朱与他的盖世太保们

蒙元股份劳资纠纷引发的破产——强大的蒙元帝国与修河民工的恩怨

胡惟庸花样作死,逼得朱元璋变更政体,中国末代丞相的火箭式陨落

更多文章

  • 明朝灭亡后,为何只剩朱三太子反清复明?真正的太子哪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三太子起兵光复大明,朱三太子真实照片,朱三太子个人简介

    “朱三太子”到底是谁?他就是崇祯皇帝的第三子——朱慈炯,历史上确有其人,并非野史和小说虚构出来的人物。不过,在雍正乾隆时期,“朱三太子”只是被反清复明者当成一个反清的精神符号利用而已。崇祯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明朝灭亡以后,每次反清复明都是打着这个“朱三太子”的旗号,直接打崇祯皇帝真正“太子”的

  • 朱高炽为什么能名垂青史?明明他在位的时间,都还不足一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高炽有多厉害,朱元璋对朱高炽评价,朱高炽历史上的评价

    可让人意外的是,明明在位还不到一年时间,朱高炽却完成了名垂青史的成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不仅如此,后世史学家们甚至将朱高炽以及他儿子朱瞻基的治理评价为“仁宣之治”,这又是为何? 原因很简单,朱高炽在位期间,解决了明朝国家管理的四大难题,朱瞻基也正是延续了朱高炽的管理模式,才让明朝更加强大。 而这四

  • 他是宋朝的第一天才,才华横溢无一不精,最终为何沦为奸臣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十大奸臣排行,宋朝最有名的奸臣,历史上宋朝的大奸臣

    而在薪资待遇上,宋朝也是下了血本。据统计,仅当时的一名知府,月薪就有如今的10万元。而如能到达丞相级别,月薪更有惊人的130万。当然,这种高俸养廉的制度并不是说非常完美,也带来很多弊病,比如出现了许多官员,只拿工资不干活的事情,出现了冗官冗员的现象,这也给国家造成很大的负担和浪费。而且高俸养廉制度其

  • 明朝的首辅“被打”事件,暴露了高拱的弱点,他被搬倒纯属自找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大臣高拱简历,高拱实际上比张居正要厉害,高拱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提到高拱,熟悉明朝政治制度的读者肯定都知道,他是明朝中期的内阁首辅之一,在朝廷中具有相当高的地位。根据史料记载,高拱是山西洪洞人氏,宦官世家出生,其父高尚贤进士出身,官至四品光禄寺少卿,因此高

  • 荆南成功后,朱允文的妻儿怎么样了?朱棣如何安排朱标的血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标传给朱允炆不死朱棣会反吗,朱标和朱棣关系如何,朱标跟朱棣关系好

    建文四年,固王朱令、李景珑开金川门而降,南京陷落,宫城失火。朱允文不知从何说起。燕王朱棣入南京城,即皇位,年号永乐。从此,朱彪的皇位继承权走到了尽头。那么,朱棣上台后,是如何对待朱标一脉的妻儿的呢?这篇文章是一个简短的总结,供您参考。建文四年6月13日,燕王朱棣自金川门侵都应天府,南京陷落。朱允文在

  • 宋江手下没有108条好汉,而是有38个渔民,并且武器简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江手下士兵有多厉害,宋江手下五虎将,宋江手下有几个人

    大家好,这里是老猫说历史,我是老猫,历史千奇百怪,几千年的历史中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老猫也是非常喜欢这奇妙的历史,这几千年的历史中又有多少被后人所掩盖的真实历史,下面就和老猫一起探索历史的奥妙吧。今天要讲的是历史上真实的宋江,水浒传里的宋江原型就是他,宋江是山东的宋家村人,因为当时的宋朝赋税太高。

  • 北宋最大的疑案《斧声烛影》,以今人的视角,当如何解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宋三大疑案,北宋最大的疑案是谁,北宋疑案真实事件

    千百年来,有很多人,在这件事上有自己的见解,有的人说完全是巧合,有的人说那就是赵光义的阴谋。当然了,我们在这里要交代一下,斧声烛影并不是说拿斧子砸死赵匡胤,它传达出来的是一种,二人在灯影下争执,然后吵架的,一种情形。当然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前提就是,斧声烛影是真实存在的,或者说是被某个人真实表述的。那

  •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北方的蒙古人发生了什么事,为何瓦剌迅速败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明土木堡之变,瓦剌和蒙古是什么关系,土木堡

    卫拉特部卫特拉部,并不是蒙古人,他们世代居住于新疆北部,中西伯利亚和西西伯利亚南部的广大地区,长期盘踞在此地,建立过多个政权。14世纪,随着元朝蒙古人的衰微,卫特拉部逐渐将势力向漠南渗透。明永乐初年,脱欢带领的卫特拉部已经成为漠北最大的政治势力,他把具有黄金家族血脉的脱脱不花立为傀儡君主,并打着蒙古

  • 北宋面积有280万,南宋只剩200万,丢掉的80万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宋和北宋的版图变化,南宋与北宋的国土面积,北宋灭亡后南宋占据了哪里

    北宋只存在了160多年,就被金人给灭掉了,1127年,金兵南下侵宋,攻破了北宋都城汴京,其实但是金军并没有打算一举端了北宋,只是想下来抢点东西,不料北宋尽是一批昏君奸臣,在他们的神操作之下,宋徽宗、宋钦宗被虏去了,北宋彻底灭亡,史称"靖康之耻"。靖康之耻是中国历史上汉人最丢丑的一次了,比五胡乱华还要

  • 崇祯亡国的原因:不是错杀魏忠贤,不是冤杀袁崇焕,而是用错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崇祯皇帝后悔杀魏忠贤吗,魏忠贤与袁崇焕,崇祯为啥杀魏忠贤

    崇祯继位之初,只有女真在外的威胁,国内还是比较安定的,偶尔某地会有点天灾而已,如果这时的崇祯懂得知人善任,那么他就不会搞得最后一败涂地,很多人说崇祯的失败,归结于他杀了两个人,一个是魏忠贤,一个是袁崇焕。魏忠贤在的话,可以制约东林党人,而袁崇焕在的话,可以抵御关外的清兵,镇压国内的造反,事实真的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