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阿里不哥在和忽必烈较量中落败,但其后裔却灭掉北元

阿里不哥在和忽必烈较量中落败,但其后裔却灭掉北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773 更新时间:2023/12/18 17:03:01

阿里不哥代表着什么?

关于阿里不哥,国内的朋友熟悉他都是因为他和忽必烈的汗位争夺战。但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夺汗位,除了两个人个人的权力争夺之外,更重要的其实是对两种道路的选择,即阿里不哥选择的固守蒙古传统,和忽必烈选择的汉化,或者说走向当时世界主流的“文明社会”。

当然说是选择,其实作为阿里不哥本人来说是没的可选的。而这个原因从他出生时可以说就注定了。阿里不哥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幼子托雷及其正妻唆鲁禾帖尼的幼子,而按照蒙古人传统的幼子守灶习俗,他从一出生的使命其实就是在蒙古本部固守祖宗基业,所以当蒙古大汗的宝座在贵由死后从窝阔台系转移到托雷系之后,包括继任大汗宝座的蒙哥本人都离开蒙古本部去开疆拓土,但阿里不哥作为托雷的幼子,却基本始终留在和林“守灶”,因此他在蒙古本部以外,基本上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他的势力完全都在蒙古本部地区,支持他的人也基本都是世代留守蒙古本部的保守力量。

阿里不哥为何失败?

而当蒙哥驾崩后,作为留守蒙古“中央”,又是托雷幼子的阿里不哥,很自然得到了蒙古本部大量贵族的支持,包括当时作为蒙古皇室亲兵部族的卫拉特部和金帐汗国靠近蒙古本部地区的白帐部等。如果是在以往,有蒙古本部这些势力的支持,阿里不哥继任大汗宝座已经不可能有什么问题。不过这时的蒙古,可跟以往的蒙古已经完全不是一回事了。这时的蒙古因为早已在欧亚建立了超越那个时代的庞大帝国,所以名义上和林还是中央,但实际上忽必烈和旭烈兀的实力都已经超过了在中央的阿里不哥。

所以其实在蒙哥驾崩后,这两个人都立即回师,希望回到和林争夺汗位。但因为旭烈兀的主力当时远在亚非交界的中东地区,所以回师所需要的时间太长,而阿里不哥也对他要回来争夺汗位早有准备,所以早早地安排了当时听命于自己的阿鲁忽执掌察合台汗国汗位,率领大军阻止旭烈兀东归。但旭烈兀被挡住了,忽必烈就得靠阿里不哥自己对付了。

忽必烈

而忽必烈因为南征多年,他的势力有大量是在南征途中收服的儒生、汉军世侯以及汉化传统很深的高丽势力,所以其实忽必烈很早就已经有了汉化的苗头,早在淳祐三年(1243年),忽必烈的长子出生时,忽必烈就请一个汉人和尚海云法师给他起汉名为真金。所以从很早开始,忽必烈就被留守蒙古本部的势力指责已经被汉人同化,在蒙古本部支持他的人极少。

而既然得不到蒙古本部王公的支持,忽必烈也索性不要他们的支持了,直接就依靠自己周边的蒙古王公和汉人与高丽人,公开和阿里不哥分庭抗礼。他首先将自己的汗庭迁到紧邻汉地的开平府(今内蒙古多伦县),而且到此之后,立即抛弃了蒙古人住帐篷的传统,开建王府。之后又公开称帝,注意是称帝,不是称汗,他登基时完全按汉制发布了汉文诏书,自立为“大蒙古国皇帝”,并按汉制发布了“中统”年号。这一系列举措,等于都是公开汉化,而不再在意蒙古本部贵族对自己的指责。所以这时,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已经成为了两种道路的代表,阿里不哥是要固守蒙古传统,而忽必烈则要将蒙古帝国转变为中原王朝,按照汉制进行统治。

而在这时,实力的天平显然已经倒向了忽必烈一方。因为阿里不哥虽然名义上得到了察合台、窝阔台和金帐汗国的支持,但却没有人真正派兵帮他对抗忽必烈。而忽必烈手中除了有蒙古骑兵之外,还掌握着大量汉族、高丽和哈萨克军队。更严重的是在当时,其实蒙古本部在经济上已经依赖汉地,尤其是粮食方面更是对汉地高度依赖。而双方开战之后,忽必烈立即下令禁止汉地与蒙古本部的一切贸易,主要是粮食贸易。这使得蒙古本部很快出现了严重饥荒,阿里不哥也没法收拾,最终在景定五年(1264年)之后,其大本营和林再次被忽必烈攻陷,阿里不哥和以阿里不哥为代表的蒙古守旧势力宣告失败。但因为其它几个汗国也不支持忽必烈的汉化举措,因此不认可忽必烈为蒙古大汗,蒙古帝国也自此分崩离析,后来窝阔台汗国的海都等人还再次以忽必烈已经汉化为由发动对元朝的战争,双方打了几十年。

阿里不哥的后代为何能咸鱼翻身?

而阿里不哥失败之后,很快被忽必烈囚死。但他的家族仍然作为蒙古本部的一个门阀存在着。只是在元朝时期,因为蒙古族的统治核心始终在汉地,所以他们一直属于边缘势力。

但在元朝末年,大都城被明军攻克,元顺帝再次退守漠北之后,阿里不哥家族却又重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蒙古势力。而最终元朝退守漠北之后的北元政权却亡于阿里不哥家族。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北元后主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贝加尔湖)败于明将蓝玉几个月之后,和其长子天保奴一同被阿里不哥家族后裔也速迭儿袭杀,北元正式灭亡。

阿里不哥

而此时距离阿里不哥被忽必烈囚死只过去了122年,忽必烈正是通过击败阿里不哥,夺得蒙古帝国汗位之后才建立了元朝,而最后北元政权又灭亡于阿里不哥家族手里,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替阿里不哥报仇了呢?

但其实忽必烈和阿里不哥这两个家族的兴衰只是蒙古人在13到14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兴衰的反映,忽必烈代表了其极盛时努力转化,力争融入世界主流文明的势力,甚至可以说包括其它几个汗国在内,当时蒙古人的主流都选择了这一道路,最终也基本都融入了各自所在的文明。而阿里不哥则代表着在其极衰时希望通过固守传统,保留民族性的势力,所以其家族才在元朝灭亡,蒙古人衰落到极点时重新崛起,成为主导力量。

更多文章

  • 崇祯,加速了明朝的灭亡,其实,他是想救明朝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中期有个叫敖英的写了《东谷赘言》,里面有一段记载大意是说明朝自开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功绩,即使外敌入侵,国家危难之际,也没有像汉朝一样和亲、像唐朝一样与邻国结盟,像宋朝一样纳贡称臣。还有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以朱棣、朱由检为首的明朝君王,宁死不屈、其气节值得后人称颂。瓦剌、满族入侵,大

  • 史上各时期选出一个最牛武将,选完发现一规律,只有宋朝例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武将排名前50,北宋最厉害武将排名,各个朝代的超一流武将

    首先明确一点,这里选的武将,是综合来看的,统兵、战略眼光、战术运用等,都比较优秀的,不单指武力值高的武将,再抛开当朝的君王。一、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有名的武将很多,什么孙武、李牧啊,乐毅、吴起啊等等,不过因为史料记载不尽详细的缘故,很多武将的能力都无法考量的太详细,所以比较难选。如果非得选出一位代表

  • 此人是北宋皇帝,却神似南唐李后主,传闻是李后主为报仇而转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唐李后主个人资料,李后主长相复原图,李后主背景故事

    但李煜书仍然书生气十足,不懂的掩饰自己,并且时刻不忘故国,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常常在自己的作品中流露,终于引起了宋太宗杀机。在他四十二岁生日的七夕之夜,宋太宗派人赐了毒酒,李煜喝下后,半夜凄惨死去。一百多年后,宋徽宗出世了。宋徽宗也是一位文艺皇帝,与李煜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他自幼爱好笔墨、丹青、骑马、射

  • 南宋灭亡前的最后一战,二十万军民蹈海,沉痛了此后的华夏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宋最后一战,南宋灭亡的历史资料,南宋重要的历史事件

    我们都知道,曾经横扫大半个亚欧大陆的蒙古骑兵被称之为“上帝之鞭”、“黄祸”,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令人闻之色变。蒙古铁骑征服中亚的霸主,也就是那位雄才大略的耶律大石建立起来的西辽帝国,还有曾经强盛至极的花剌子模帝国不过是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征服东欧,灭掉称霸西亚的黑衣大食也不过是只花了不到五年

  • 明朝第一猛将,死后龙袍陪葬,夫人却被朱元璋烹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说徐达智勇双全,那么常遇春就是明朝第一猛将。投奔朱元璋后的第一仗,常遇春就自请为先锋,攻取衢州大获全胜。采石矶之战,他亲率小船冲击元军如入无人之境,后因功晋升为元帅。鄱阳湖大战,常遇春一箭射伤张定边,救了朱元璋一命。随后两次北伐,直接将元朝赶回了草原。常遇春一生戎马,却十分怕老婆。朱元璋曾赏赐给

  • 明朝末年一位起义军首领,曾在四川屠杀6亿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朝政混乱不堪,灾祸接连不到断,加上边疆战争,可谓三管齐下,使社会底层穷苦百姓逐渐失去活路,举起反抗明朝大旗。在众多起义军中,最终形成两股比较厉害的队伍,一股是李自成李自成像他通过多年奋斗建立大顺政权,后来一举打进紫禁城,逼得崇祯皇帝跑到煤山,用一根绳子结束了生命,明王朝就此打住。另一股是本

  • 此人为大明献出续命良药,竟被崇祯放弃,清朝使用此药续命60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古代的救命秘方,明朝御用圣药,明朝用什么长生药

    明朝究竟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这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事情。此时一位大臣向崇祯皇帝献上了为大明续命的良药,这个人就是黄景昉。他是一位忠臣,忧国忧民,对于此时的明朝他提出了一个方略,希望可以挽救大明。黄景昉给崇祯上了一道奏书,说此时的大明没有实力多面作战,只能让地方豪强乡绅自行招募兵将,用来抵御叛军。这其实是

  • 让欧洲害怕的一中国皇帝,他不死中国可能征服欧洲,不是成吉思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吉思汗算不算中国皇帝,成吉思汗属于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吗,如果成吉思汗不死能征服世界吗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异族大一统王朝,一个是比较知名的清朝,是金国女真族建立的;另一个相比清朝要默默无闻一些,那就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元朝虽然短命,但元朝的时候,我国的疆域面积却是最大最辽阔的。元世祖忽必烈之前,蒙古族的著名首领是成吉思汗铁木真,成吉思汗出生之前,辽国就有了一个风云人物,他就是耶

  • 周穆王西归祭祖三年,他去了埃及?见了西王母埃及王后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周穆王为什么不赴约西王母,周穆王爱过西王母吗,历史上的周穆王和西王母

    当初商朝灭夏,实则是是中原王朝抵御来自于夏朝的势力,后建立的商朝,后各地诸侯各司其职,拥有自己的封地,后来西周建立,封地几乎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周王朝做大了而已,后来就是东周列国到春秋战国时期,所以大家可以长舒一口气,那么为何要一定认为周人为异族人呢?且看《穆王传》之中的点点滴滴。周穆王,名满,西周昭

  • 西周古墓出土一件陶罐,里面装着一道“美食”,学者:古代松花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周陶罐值多少钱,考古出土西周陶鼎图片,西周粗泥陶罐大全

    六年前,南京博物馆展出一件文物,它是西周时期的陶罐。如果只是陶罐的话,充其量年代比较久远,未必能让人感到震惊,毕竟曾经出土过的陶罐数量不少,形状都是大同小异。这件陶罐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里面装着一道“美食”,有些诙谐幽默的学者,都禁不住调侃道:这应该是古代松花蛋!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尽管如此,专家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