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句一将之智有余也是不对的,也不符合事实。如果曹操智谋足够的话,应该在有生之年统一了全国,不会犯下那么多军事上的错误。比如赤壁之战、比如汉中之战都是失败的,通过这2个战争,天下就三分稳固了。曹操从此没有再往南方推移一点。
那么,李世民又为什么要这样说曹操呢,其实是在说他自己。综合起来,李世民这句的点还是落在万乘二字上。有万乘兵车是周王的标配。万乘之尊就是天子。很显然,李世民有天子之志是很早的了。
在李渊集团起兵晋阳的时候,李世民起了很关键的作用,立了很多功劳,许多豪杰投奔李世民。但是李世民也只是李渊集团的一部分,李世民感觉自己天生就是要做皇帝的料,很是自信满满。这种锐气到了他登上高位依然不改。当他面对又一个有作为的人时候,不由得比较一番,不自觉地贬低了曹操而抬高了自己。
实际上李世民的成功固有有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是一种大的趋势所致。即使在他做了皇上,对他的批评和建议还是络绎不绝,比如魏征就成了最大的建议者,李世民也不得不顺应民意,接受好的建议。否则他的位子也不稳固,就如同他自己所总结的,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人不能太自以为是,这就是教训。当他面对曹操时,这种自大的倾向又出现,自己以为将略谋才天下第一,超过曹操。但是他这次攻打高句丽怎么又失败了呢,就是没有听从魏征的意见。好在李世民从善如流,总算是个明君,后来开创了大唐盛世。历史从来不是某个人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