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牛李党争:他两次入相,功绩甚大,却外放崖州,含恨而终

牛李党争:他两次入相,功绩甚大,却外放崖州,含恨而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165 更新时间:2024/1/26 3:16:29

李德裕与中晚唐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其两次入相,行政积极,多有善政:外抗异族,内制藩镇,改科举、去淫祠、毁佛寺、放寺僧、置备边库,功成一代名相。但又身陷党争泥潭,外放崖州,饮恨而终。

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皇甫湜、牛僧孺、李宗闵对直言策时因策语太过于尖锐,得罪了时为宰相的李吉甫,李吉甫向唐宪宗哭陈此事,宪宗遂罢考官岭南节度使赵昌、户部侍郎杨于陵,而牛僧孺、李宗闵也久不得升迁。从而引发了李吉甫同牛僧孺、李宗闵之间的私怨,也成了诱发牛李党争的最早起因。

宪宗元和九年(814),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欲接替节度使之位,故隐瞒实情,扩充军队。对吴元济的嚣张行为,朝廷内部处理方案不一,李吉甫主张对淮西用兵,另一宰相李逢吉却不赞同李吉甫的用兵策略,双方在此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矛盾开始升级。后李吉甫暴死,裴度接替李吉甫为宰相,继续执行李吉甫对淮西用兵的政策,李逢吉则因与裴度政见不合,罢去宰相职务。此后矛盾步步升级,由个人之间的私怨,发展为政见的不合,而矛盾双方分别是裴度与李逢吉。

元和十四年(819),身为幕僚的李德裕随着府主张弘靖由河东入朝,授监察御史。宰相裴度原与李德裕之父李吉甫相善,政见又相同,加上李德裕当时已有名气。所以在长庆二年(822),裴度欲引荐李德裕为相。而裴度的政敌李逢吉为了对抗裴度,利用元稹与裴度之间的矛盾使裴、元先后罢相,继而又引牛僧孺入朝,出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时李绅与李德裕、元稹同为翰林三俊,常有与皇帝接近的机会,李逢吉害怕李绅在唐宪宗面前举荐李德裕,“乃贬绅端州司马”。

李德裕受李逢吉的排挤,原因有二:

其一,间接的原因就是宪宗元和三年(808),牛僧孺、李宗闵、皇甫湜三人对直言策时与李德裕之父李吉甫发生冲突而产生私怨,如今将怨恨转嫁于李吉甫后人李德裕的身上,故对李德裕进行压制。

其二,直接的原因是裴度、李逢吉互为政敌,裴度欲荐引李德裕为相,壮大自己的政治势力,为李逢吉所不容,所以李逢吉借排挤李德裕以打击裴度,李德裕成了两人斗争的牺牲品。李逢吉引牛僧孺入相,而将李德裕出为浙西观察使,自此后,两党斗争范围变大,渐形成各自的势力与集团,在政见、利益等方面变得对立起来,从而导致了分别以牛僧孺、李德裕为代表的集团的形成与斗争, “俄而僧孺入相,由是牛、李之憾结矣。”

李逢吉与裴度、李吉甫之间的斗争同牛僧孺、李宗闵与李吉甫之间的斗争汇聚在一起,李逢吉、李宗闵、牛僧孺站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集团;而裴度、李吉甫则形成了另一个集团。李吉甫亡故后,裴度便荐引李德裕以增强自己的政治势力。自此以后,李德裕与牛僧孺的明争暗斗就真正地开始了,历史上的牛李党争也就名副其实了。这一时期,党争得到发展,裴度、李逢吉为了斗争,双双援引新人作为斗争的砝码,牛僧孺、李德裕分别卷入斗争之中,自此后,他们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之上,分别代表着不同的集团,进行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斗争。

李德裕在浙西任职期间,兢兢业业,其改革旧俗、破除迷信,德政卓著,功绩赫然,为时所称。宝历二年(826),裴度以山南西道节度使入相,十一月,罢李逢吉知政事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从此不再入朝执政。裴度与李逢吉的斗争异常激烈,到达高潮,李逢吉最终被罢相,败于裴度。 大和三年(829),裴度第二次推荐李德裕为相,可是李宗闵因得到宦官的帮助,已由吏部侍郎升任为宰相。李崇闵害怕李德裕得到重用,故出其为郑滑节度使,同时,“引僧孺协力,罢度知事,二怨相济,凡德裕所善,悉逐之。于是二人权震天下,党人牢不可破矣。”从长庆二年(822)到大和三年(829)七年的时间里,裴度两次荐引李德裕为相都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李宗闵、牛僧孺在朝的势力大于裴度、李德裕在朝的势力;第二,说明了唐文宗在牛、李两党之间还是倾向于李宗闵和牛僧孺一派的。正因为这样,不仅是李德裕不得为相,就连裴度也数次遭到排挤,出任地方节度使。

我们可以看出,李逢吉本人虽于激烈斗争中败于裴度,但其所援引的李宗闵、牛僧孺已代替了其地位而继续同裴度、李德裕作斗争,牛党人此期把握朝堂,裴度、李德裕双双受到了排挤,远贬朝外。

唐文宗先用牛党人,后又用李党人,同时还使用近臣郑注、李训等人,这是牛李党争在文宗朝得以全面发展并达到高潮的关键。两党兼而用之,又不能很好地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牛李党争,实为唐文宗用人无方、治人无能之结果。因此,近臣郑注、李训一党,宦官一党及牛党结成同盟,三股势力在不知不觉之间,俱因为反对李德裕而站到了一起,对其共同的政敌进行压制。当李德裕被驱逐之后,近臣一党便与宦官一党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导致了唐文宗朝时期的甘露之变,朝臣被杀、宦官把持朝政。这也充分说明,朝廷各派势力在不能达到均衡发展的时候,往往会走到一个极端,这个极端就是不同政治势力间生死存亡的斗争。

文宗时,党争发展到了最高潮,斗争异常激烈。文宗卒后,唐武宗于政变中继位,其行事果敢,往往能独断乾坤,《旧唐书武宗本纪》载史臣所论: 开成中,王室寖卑,政由阍寺。及缀衣将变,储位遽移。昭肃以孤立维城,副兹当璧。而能雄谋勇断,振已去之威权;运策励精,拔非常之俊杰。属天骄失国,潞孽阻兵,不惑盈庭之言,独纳大臣之。依此记载,我们可知唐武宗“雄谋武断”、“运策励精”、“不惑盈庭之言”,迥异于文宗那种相对柔弱的性格。重要的是,唐武宗彻底改变了文宗朝以牛、李两党交替使用、同时又任用近臣的作风,对李德裕及其党人给予专用,可谓是君臣遇合,千载之下,为人所称,共同开创了复兴唐室的新气象。

会昌六年(846),唐武宗因为服食方士长生药而卒,宦官拥立太叔李忱为帝,是为宣宗。唐宣宗虽号称一代英主,其治下亦有小贞观之誉,却不能够赏识李德裕。四月一日,宣宗听政,免李德裕之职,又将李德裕出为江陵伊、荆南节度使,五月,任命牛党人翰林学士白敏中为宰相。九月,改李德裕为东都留守,解平章事,大中元年(847),李德裕改为太子少保、分司,十二月,又贬潮州司马,“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大中二年(848)九月,李德裕再贬为崖州司户参军。李德裕在宣宗朝的落寞,与在武宗朝的专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德裕被贬之后,李党成员也纷纷被谪:会昌六年(846)七月,李让夷罢相,出镇淮南;李绅卒于淮南节度使任上;九月,郑肃出镇荆南;大中元年(847)八月,李回罢相,又出守剑南西川节度使,牛党人又复执政,李德裕死后,李党不复有与牛党斗争的力量,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牛李党争到此也结束了。

牛李党争是中晚唐的大事件,也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重要历史事件,历来为史家所重视。

从斗争的性质特点上说,牛党与李党是两个不同的集团,他们之间的斗争范围很广泛,有政见的斗争,有利益的角逐,有势力的扩展,有人才的争夺,有科举观的分歧等等,我们不能说牛李党争是哪一个具体的、单方面的斗争,它的斗争应该是全面的、广泛的、长时间的与残酷的。有学者认为,宋代三百年的党争,“大抵自‘元祐更化’以后,随着党争形态从‘国是之争’日益演变‘意气之争’,朋党成员之间的交恶倾轧,文化名人之间的肆意诋毁,渐成泛滥之势,所有那些被党与裹挟的文人士大夫,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都长期存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报复心理。”而中晚唐的牛李党争,又何尝不是“国是之争”与“意气之争”的并存?他们的斗争,有国是的因素,也有难以释怀的报复心理在作怪,只不过阶段不同,目的不同,侧重不同,激烈程度不同而已,但是“国是”与“报复心理”这两个因素,一直伴随着斗争的始终。

笔者认为,宪宗朝是斗争的发生期;穆宗、敬宗朝的牛李党争是斗争的潜伏期与发展期;文宗朝是牛李党争的全面发展期及高峰期;武宗朝为牛李党争的延续期;宣宗朝为牛李党争的终结期,牛李党争最终以李党失败、牛党胜利而告终。

从牛李两党势力的消长变化来看,初期及发展期两党都在发展中,斗争各有胜负,但总体形势上牛党人胜于李党人;文宗朝,对两党人都有任用,又各有贬谪,其间文宗还有意培植了新的政治势力李训、郑注等。此期两党斗争最为激烈,影响深远,达到了最高峰;武宗朝重用李党,牛党被全面压制,李党在斗争中胜利,在国家治理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宣宗时,李党人全面下台,牛党人重新执政,李党之首李德裕身死崖州,自此李党无复有与牛党斗争的力量,牛李党争自此终结。

更多文章

  • 秦琼骁勇善战,李世民登基后为啥就病了?看尉迟恭的下场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尉迟恭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秦琼和尉迟恭简介,真实历史上的秦琼和尉迟恭谁厉害

    “秦武卫勇力绝人,其所将枪逾越常制。”——《叔宝插枪》秦琼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在我们的门口贴着的门神,就有一位是秦琼。他不仅仅是门神,在当年李世民手下还是战神。可以说李世民能够取得如此多的辉煌战绩,离不开秦琼的勇猛。但是为什么玄武门之变后,秦琼突然就大病,十多年也不上朝?秦琼原来是跟着李密混瓦岗山的,

  • 突厥可汗耻辱史:一位被打得向隋文帝喊爹,一位被隋朝军阀俘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但游牧民族也并非全都不可战胜,隋朝时的突厥,就曾创下过极为耻辱的纪录。一、占尽天时的突厥突厥据说是匈奴的一支后代,大约在北魏初起之时形成部落。其首领姓阿史那氏。突厥最初活动于河西至阴山一带,柔然帝国在北魏末年崛起后,突厥一度臣服于柔然,专门为柔然人锻造兵器,被柔然人称为锻奴。柔然人接连遭到北魏和北齐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除掉自己10个侄子,为啥留下了所有侄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了哪些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有几个兄弟,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杀十个人

    《长歌行》的背景正是玄武门之变后发生的故事。李世民将李建成杀死,顺利地登上了皇帝的宝位。在主演们的精心演绎下,观众们又看到了不一样的唐朝,不一样的李世民。迪丽热巴扮演李世民的侄女,由一开始的杀父之仇,逐渐明白叔叔作为皇帝的苦心,最终认可李世民是个好皇帝。然而剧情只是剧情,一些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根据剧情

  • 隋唐十大神兵,五钩神飞亮银枪上榜,凤翅镏金镋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唐最厉害的十大神兵,隋唐英雄前十名兵器,隋唐四大兵器排名

    北齐大将秦彝手里一条虎头錾金枪,秦家瓦面金装锏天下闻名。秦琼是秦彝的儿子,他的兵器在一些版本里也叫做“金装四棱熟铜锏”。“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秦琼用家传兵器,笑傲天下。秦琼跟罗成是表兄弟,有一次两人在一起研究武艺,互相学对方的绝招。不料秦琼跟罗成都不是什么实在人,秦琼没有传授罗成“撒手锏”

  • 李渊的诅咒有多灵验?李世民的子孙,全与“谋反”二字离不开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为什么没有杀李渊,李渊和李世民后来的关系,李渊为什么不立李世民太子

    李渊还在犹豫要不要起兵时,李世民已经广幕有能之士为李渊做好准备了。 李渊称帝后,李世民封为秦王。此后,李世民依然连年征战,平了隋朝余孽的叛乱。 面对儿子的居功至伟,李渊都不好意思使用旧制的官职来封赏李世民,便另起徽号。 李世民16岁便在李渊身边立战功,从他的付出和功劳上讲,立为太子绝不为过,但李渊

  • 隋唐历史,单雄信,英雄还是小人(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隋唐十三杰有没有单雄信,单雄信是隋唐第几高手,隋唐单雄信实力怎么样

    一个历史人物,他的形象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历史形象,即正史记载形象为史学家所主张。历史形象不等于历史真相,因为正史记载也未必百分百的准确真实,但对照各种史书基本可以大致还原。二是文学形象,为艺术家所主张,比如三位演义、隋唐演义中的人物形象。第三种就是民间传说、民间信仰,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为街头巷尾所

  • 淝水之战失败的苻坚为何受到后世敬仰?许多人惋惜这场仗他没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苻坚兵败淝水原因为何,淝水一战,苻坚兵败淝水读后感

    那么,如何治理被战争破坏的关陇一带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十六国时期,最贤明的君王当属前秦的苻坚。今天就来聊聊前秦对关陇一带的治理。公元350 年,苻健占据关中陇西一带,“与百姓约法三章,薄赋卑宫,垂心政事,优礼耆老,修尚儒学,而关右称来苏焉。”蝗灾发生后,苻健更是减膳徹悬,正是因为苻健的简朴作风,

  • 都是前朝南渡之后的政权,为何南宋可以延续百年,南明却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南宋和南明,南明与南宋的关系,为什么宋朝有南宋明朝没有南明

    首先,大明原本已经存在了276年之久,不是每个朝代都可以像大汉一样,灭亡了一次又可以继续建立的,大明内部的社会矛盾已经非常激化,就像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身体里的器官已经不听使唤了一样,能够建立南明就已经是回光返照了,如果没有满清,那么就该顺应天命和大顺朝进行朝代更替了。南明建立之后获得民众的拥戴也

  • 赵匡胤为何离世?竟然和弟弟的这1爱好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匡胤的死因揭秘,赵匡胤的死因和死亡时间,赵匡胤真是被他弟弟害死的吗

    赵匡胤是赵光义的哥哥,比他年长十二岁,赵匡胤也将弟弟照顾的很好,从小赵匡胤在四处游走时都会带着弟弟。其实赵氏家族中多出人才,后来赵匡胤可以登基也并不是稀罕事,他早年就表现得十分出众,后来被柴荣重用,让赵匡胤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也为他日后的登基埋下了伏笔。赵光义虽然比赵匡胤年幼,但是他也是一位聪明过人

  • 明朝竟然有三个皇帝投错胎?还有一个像穿越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只生了一个儿子的明朝皇帝,明朝最可惜的皇帝,明朝有几对双胞胎皇帝

    一、天启皇帝朱由校你说皇帝喜欢吃喝玩乐什么的都有,但是天启皇帝却独独喜欢木工,而且对于木工这方面已经炉火纯青!可以说如果天启皇帝不是生病早逝不说可以超越鲁班也是历史的名列的木匠。只是天启皇帝的巨作流传于世的太少,然而却被皇帝这份事业所耽误,英年早逝。二、嘉靖皇帝朱厚熜这位嘉靖皇帝是明宪宗的孙子,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