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传说杨贵妃并没有被赐死,真实结局如何?

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传说杨贵妃并没有被赐死,真实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857 更新时间:2024/1/20 3:18:32

杨贵妃本是寿王妃,却被公爹抢了去做妃子,不顾人伦,只贪图享乐,以美色吸引了大自己34岁的李隆基,却被粉饰为千古爱情绝唱,来了一场爷孙恋,千娇百媚的杨贵妃得到万千宠爱,最终却惨淡退场,那么杨贵妃的结局到底如何呢?

让我们梦回大唐,去看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最终落得怎样的结局。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让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得宠后,全家都随着她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宠信,特别是其兄长杨国忠官至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仗着杨贵妃撑腰,在朝堂做威做富,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内与太子李亨有过节,外与安禄山争权夺利,把两个大唐重量级人物得罪了,而且大有压过二人的势头。

公元755年冬,安禄山以讨伐逆臣杨国忠为名发动安史之乱,几月工夫,攻下洛阳、潼关,直逼长安。吓得唐玄宗带上杨贵妃和太子李亨等人趁夜色逃离长安,准备前往蜀地,一路由陈玄礼的玄武军保驾。

当来到马嵬驿时,六军不发,太子李亨和陈玄礼得知将士要求杀了逆臣杨国忠,安禄山的反叛就没了正当理由,坚持要清君侧时,得到了空前的统一。

于是太子李亨和陈玄礼顺应将士要求以杨国忠联络蕃王谋反为名杀之。但此时将士仍认为杨国忠死了,他的靠山杨贵妃还在,怕将来报复,一致向皇上请愿:杨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伴君,请皇上割爱正法!

那唐玄宗真舍得割爱正法吗?杨贵妃最后结局如何,真是扑朔迷离,众说纷纭,榴莲历史通概括了以下几种说法:

唐玄宗爱美人,更爱江山,尤其爱自己是第一位的。当看到将士哗变,声势浩大,不听从将士们的话,不要说美人啦,大唐江山和自己的性命都没了,当务之急,保命要紧,只有丢车保帅,交出美人,保全自己,就当杨贵妃为国捐躯了,于是下旨赐死杨贵妃。

《旧唐书》与《新唐书》对杨贵妃的死于马嵬坡均做了记载。而《资治通鉴》中提到杨贵妃被宦官高力士带入佛堂,然后送上白绫,保她全尸。

《唐国史补》描绘得更清楚:唐玄宗还替杨贵妃解围,说贵妃身在深宫,没有参与前堂之事,杨国忠干的事,她一无所知,杀贵妃就是杀无辜。然而六军不发,大声请愿,声浪一声高过一声。大有兵变的可能,高力士又劝说皇上,杨贵妃无辜,可皇上深处危险之中,还是忍痛割爱吧!唐玄宗不得不下旨赐死杨贵妃。随后高力士进入佛堂拿了白绫递给杨贵妃,杨贵妃把白绫悬在梨树上,把头伸进白绫中,踢掉脚下凳子,魂归马嵬坡。

四本正史都记载了杨贵妃最后的结局是在马嵬坡自缢身亡,有历史依据,可信度强。有书君也觉得不至于四本史书同时造假,应该是可信的。

唐朝不少诗人对杨贵妃的死进行了文学创作。有关“马嵬驿兵变”之诗大都认为杨贵妃是被乱兵所杀。

李益写过两首诗都言杨贵妃死时鲜血淋漓,衣服的莲花上沾满血,马蹄上染上鲜血。

杜甫在马嵬驿兵变七个月后写了一首诗《哀江头》,讲到“血污游魂归不得”,看来杨贵妃在乱军杀来之计无人救护,血染当场,魂断马嵬坡。

诗人贾岛《马嵬》中亦有“马蹄腥”等文字,说明乱军攻来,血腥浓裂,也没自缢字样。至于杜牧、张枯、温庭筠、郑蜗、于愤、白居易都说杨贵妃血溅马嵬驿,自缢身亡应该不会血溅当场。

从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来看,都认为乱军来袭,杨贵妃无人保护,以至被乱军乱砍滥杀,血流不止,不得善终。

文学作品大都有夸张虚构的成分,不足全信,但杨贵妃临死已无一人护她周全,这与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荣宠形成鲜明对比,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二十一世纪,日本影星山口百惠称她是杨贵妃的后人,而且在日本久津发现了杨贵妃的墓,日本还有纪念杨贵妃的庙宇。

有一种说法便是杨贵妃当年在马嵬坡并没有死,唐玄宗用了金蝉脱壳之计,找了一个侍女代她而死,然后派人护送杨贵妃东渡日本,后来还想寻访她回来,只是杨贵妃伤心欲绝,觉得当初唐玄宗弃她如丢衣服一样,故不再回来,而在日本生活,直至死去。

这种说法应该只是个传说。是当时日本与大唐文化交流的产物,有墓有庙应该是日本为打造旅游胜地为吸引中国人眼球而建造。至于说山口百惠是杨贵妃的后人更是无稽之谈,杨贵妃年轻时尚且没有生育能力,到了38岁之后来到日本反倒生下了儿女,太没科学依据了吧?这应该人们对杨贵妃的结局的美好愿望罢了!

杨贵妃最终的结局应该如正史中记载是在马嵬坡被自己的情郎赐死的!因为帝王心坚如石,在生死存亡江山社稷与美人爱妃之间做选择,当然是选择前者,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

关注我的文章,带你领略历史。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更多文章

  • 唐朝最凶残的书生,以一己之力,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位书生原本是一位盐商的儿子,从小就有凌云之志,可奈何多次科举都名落松山,于是便愤恨写下了这首诗,他与其他读书人不同,他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是文雅,而是充满着刀光剑影,他的出现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他就是被号称“冲天大将军”的黄巢。黄巢在

  • 李世民麾下第一名将李靖,为何死活不参加玄武门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琼李靖为啥没参与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李靖,李靖对玄武门之变的态度

    李靖作为李世民手底下的第一名将,可以说在李世民未登基之前获得的所有成就,李靖是出了大力气的。在李世民所有的智谋和将领里面所有人既佩服又羡慕李靖,李靖起初并非效忠李世民,而在李靖未效忠李世民之前,险些未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起初李靖跟随叔父韩擒虎效忠于隋王朝的杨广,在李渊手下任职。隋末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大

  • 传言杨贵妃没死去了此地方,这2个男人揭开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贵妃到底死在哪,杨贵妃最终死在了哪里,杨贵妃在哪里被埋葬

    在很多史书中针对杨贵妃墓地的描述也很相似,而且都记录过唐玄宗后来命人去给杨贵妃扫墓,在改葬的时候也有人看到了杨贵妃的尸身覆盖着紫色的布,这些描写也似乎在透露着杨贵妃当时已经死在了马嵬坡,自然也就不会有逃到日本的这一说法。而日本现存的很多杨贵妃墓地和观音堂,却在日本的很多史料中没有记载,因此有人认为,

  • 唐高宗赏2个梨让他分给900人吃,老人机智巧妙化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高宗的权谋之术,唐高宗赏梨,唐高宗听取别人的意见

    在古时候还曾经出现过一个九代同堂的大家族,这个家族的长辈叫做张公艺,张公艺虽然是一个读过书的人,但是人们也更加佩服他对于一个大家族的管理,因为这个九代同堂的家族中几乎没有出现过任何的争斗,家人之间的相处非常的和睦,所以张公艺一家人在当时很有名望。后来这个家族的故事还传到了皇帝的耳中,当时的皇帝唐高宗

  • 南渝先生:隋唐盛况 道教的繁荣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隋唐是道教从兴旺走向鼎盛的时期,尤其是唐代,道教代表人物之多,道教书籍编撰之繁富,可称盛况空前,道教文化渗透到上层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隋代道教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三百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国家重新获得统一。隋文帝以崇佛为主,对道教也甚为重视。隋炀帝即位后,佛教和道教并重,但崇道更甚,对茅山宗宗

  • 晚年的韩愈竟然妻妾成群,因力不从心,结果却被一种秘方活活毒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愈的死因,韩愈晚年的境况,韩愈简介及轶事

    这位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首,有“百代文宗”和“文章巨公”美誉之称的极为出色的政治家。可能,在很多人的心中,身为政治家的他,是一个铁面大公的模样,有种无法靠近的距离感,生来仿佛就是为那些大事业而奋斗的人,像一部没有情感的机器。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真正的韩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不如我们一起

  • 武则天喜欢的“宠臣”,他们结局如何?薛怀义被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薛怀义武则天谁厉害,武则天怎么处理薛怀义,薛怀义对武则天的贡献

    武则天,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帝王,故事非常多。首先,武则天是史上第二位女皇帝(陈硕真是第一位),又是第一位大一统帝国的女皇帝。其次,武则天相继嫁给李世民、李治父子,而且都得到宠幸。最后,武则天的“蓝颜知已”众多,虽说数量上比不上沙俄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十三位情夫,但质量比较高,故事也多。李治驾崩后,武则天

  • 狄仁杰的身世非常奇怪,很难让人接受,说出来可能您也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狄仁杰真实身世图片,狄仁杰的身世特征,狄仁杰真实经历

    唐朝时期出现了很多厉害人物,狄仁杰肯定是其中之一。不可否认的是,狄仁杰为武周时期建功立业,这时候武则天是女皇,但实际上也属于唐朝的一部分。到了武则天晚年,她将江山还给了李家。之所以这样做,就与狄仁杰有很大关系了。狄仁杰年轻的时候,通过科举考入了唐朝的仕途,到了之后狄仁杰升任大理寺寺丞。也就是在这里,

  • 仇士良:历史上太监的天花板,杀二王一妃四宰相,比魏忠贤强数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仇士良杀多少皇帝,仇士良个人资料,唐朝仇士良

    权臣魏忠贤 封建王朝时期,皇权受到的最大的制约就是权臣和宦官。权臣大部分都是皇帝的外戚,也就是皇后或者是贵妃的娘家人,宦官多是皇帝身边的太监。他们凭借对于主子喜好的揣测,讨得了小皇帝的喜欢,他们利用这种方式也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最终成为撼动朝堂的一股力量,历史上比较知名的宦官例如明朝时期的魏忠贤。

  • 女皇武则天为何死后葬于乾陵?乾陵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则天死后葬在乾陵,武则天埋进乾陵后乾陵就封起来了,武则天是第二次打开乾陵入葬的吗

    现如今看来,武则天的功绩是非常大的,单单从科举制来说,武则天的功绩就是无人可比的。科举制虽然是隋朝发明的,但是在隋朝以及唐朝唐高宗和唐太宗时期,是没有得到重用的,在当时来说,大部分人都不是通过科举制走入仕途的。武则天在位之后,开始大量的招揽天下人才,这时候科举制就成为正式的选拔朝廷官员的方式。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