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渝先生:隋唐盛况 道教的繁荣期

南渝先生:隋唐盛况 道教的繁荣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700 更新时间:2024/2/12 0:55:01

隋唐是道教从兴旺走向鼎盛的时期,尤其是唐代,道教代表人物之多,道教书籍编撰之繁富,可称盛况空前,道教文化渗透到上层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隋代道教

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三百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国家重新获得统一。隋文帝以崇佛为主,对道教也甚为重视。隋炀帝即位后,佛教和道教并重,但崇道更甚,对茅山宗宗师王远知执弟子之礼。

隋代是一个短命王朝,其间道教最突出的发展是“内丹”的兴起。隐居在江苏茅山的道士苏玄朗,撰著《旨道篇》,阐明内丹修炼之法,自此道教才有了内丹他还纂写《龙虎金液还丹通元论》,归神丹于心炼,用外丹名词解说内丹,提倡性命双修,以此为内丹修炼的核心。苏玄朗倡导的内丹道,至唐代发展迅速,蔚然成风,影响深远。

道教与皇权的结合

唐王朝建立后,因为道教尊奉的老子姓李,唐皇室也姓李,所以便尊老子为始祖,自称为老子后裔,特别崇奉道教。唐高祖下诏叙三教先后,以道教为首,儒教次之,佛教最后。唐太宗也颁《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令,定道佛次序。唐高宗时,又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定《道德经》为上经,命百官学习,并把道教定为国教。

皇帝的崇道活动

在李唐诸帝中,唐玄宗堪称“崇道之冠冕”。他多次亲临玄元皇帝庙拜谒,不断提升老子封号,同时加封唐代开国以来的帝、后,使他们和“大圣祖”老子联系更加紧密并令全国各地增建老子庙,大造太上老君像供奉,树立了老君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此外,他还规定崇礼醮祭制度,创办国立道教学校,纂修《道藏》,注《道德经》,制定道举制度等。从而形成了唐代道教的全盛时期,在道教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唐玄宗之后,武宗是又一个积极崇道的帝王。他即位前就喜欢道术修摄,即位后,他采取有力措施崇奉“大圣祖”老子亲受法篆,宠信道士筑望仙观、降真台,炼服丹药。由于武宗的崇道,道士赵归真、刘玄静等人怂恿排佛,加上宰相李德裕的赞同,遂造成会昌灭佛事件。

道教义理的发展

隋唐时期,道教教内涌现出了不少著名的道教学者,他们从各方面发展了道教理论。一是用神仙信仰来阐发老庄思想及援佛入道,道士王玄览、成玄英、吴入筠等,在这方面是突出的代表二是着重阐发修持之道在于“主静”、“坐忘”,这方面的突出代表则是高道司马承祯三是纳儒入道,将孔孟之道融入为君之道,又文饰斋醮仪式并使之规制化。这方面较突出的代表是唐末的高道杜光庭。

道派因融合而兴盛

初、盛唐时期,道教各派相互间的融合进一步加强,各个道派原本具有的鲜明特征,逐渐在教理教义和宗教仪式上相互渗透,呈现出相互交叉的状况。作为主流的茅山宗不再保持它以前所具有的特色,既受到重玄派的影响,又吸取了灵宝斋法和正一法。在南北朝时一度超过上清派的灵宝派,似乎消失了,然其斋醮科仪却为道教各派所遵行,经书也被普遍征引。这时还有许多不明传承关系、道术不拘泥于一系的道士活动于社会。这一切,都反映出南北道派的融合演化趋势。

外丹术和内丹术

隋唐是外丹炼丹术的黄金时代,特别是唐代,许多帝王多宠信方士,迷信神仙方术,炼丹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加上许多文人学者热衷于问道寻仙、炼丹制药,出现了不少著名的炼丹家和内容丰富的炼丹著作,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孙思邈及其弟子。

因外丹之术所炼金丹多致人性命,所以方术士不得不改弦更张,由外丹向内丹转变。受佛教禅宗的影响,在道教静功逐渐神秘化的情况下,模拟自然的外丹理论就转变为模拟自然的内丹理论,将代表物质和物质变化的术语,改为代表人体的生理机构和生理变化现象成为后世道教神仙术中最神秘的内容,也是道教丹鼎派教义的核心。

《开元道藏》

隋唐时期是道教的兴盛时代,自然也出现了很多道教经书。唐玄宗时,仿效《佛藏》,纂修了《道藏》,因产生于开元年间,名为《开元道藏》,约七千多卷。这部《道藏》修成于开元年间,却到天宝年间才下诏传写以广流布,安史之乱时,两京秘藏,多遇焚烧,至唐肃宣上元年间,收经篆六千余卷唐代宗大历年间又有申甫先生多方搜寻,京师缮写又及七千卷但到唐末杜光庭重修经藏时,仅有三千卷了。

搜索关注南渝先生,助你:晓命运察先机,知进退明得失!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晚年的韩愈竟然妻妾成群,因力不从心,结果却被一种秘方活活毒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愈的死因,韩愈晚年的境况,韩愈简介及轶事

    这位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首,有“百代文宗”和“文章巨公”美誉之称的极为出色的政治家。可能,在很多人的心中,身为政治家的他,是一个铁面大公的模样,有种无法靠近的距离感,生来仿佛就是为那些大事业而奋斗的人,像一部没有情感的机器。那么,问题来了,历史上真正的韩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不如我们一起

  • 武则天喜欢的“宠臣”,他们结局如何?薛怀义被打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薛怀义武则天谁厉害,武则天怎么处理薛怀义,薛怀义对武则天的贡献

    武则天,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帝王,故事非常多。首先,武则天是史上第二位女皇帝(陈硕真是第一位),又是第一位大一统帝国的女皇帝。其次,武则天相继嫁给李世民、李治父子,而且都得到宠幸。最后,武则天的“蓝颜知已”众多,虽说数量上比不上沙俄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十三位情夫,但质量比较高,故事也多。李治驾崩后,武则天

  • 狄仁杰的身世非常奇怪,很难让人接受,说出来可能您也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狄仁杰真实身世图片,狄仁杰的身世特征,狄仁杰真实经历

    唐朝时期出现了很多厉害人物,狄仁杰肯定是其中之一。不可否认的是,狄仁杰为武周时期建功立业,这时候武则天是女皇,但实际上也属于唐朝的一部分。到了武则天晚年,她将江山还给了李家。之所以这样做,就与狄仁杰有很大关系了。狄仁杰年轻的时候,通过科举考入了唐朝的仕途,到了之后狄仁杰升任大理寺寺丞。也就是在这里,

  • 仇士良:历史上太监的天花板,杀二王一妃四宰相,比魏忠贤强数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仇士良杀多少皇帝,仇士良个人资料,唐朝仇士良

    权臣魏忠贤 封建王朝时期,皇权受到的最大的制约就是权臣和宦官。权臣大部分都是皇帝的外戚,也就是皇后或者是贵妃的娘家人,宦官多是皇帝身边的太监。他们凭借对于主子喜好的揣测,讨得了小皇帝的喜欢,他们利用这种方式也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最终成为撼动朝堂的一股力量,历史上比较知名的宦官例如明朝时期的魏忠贤。

  • 女皇武则天为何死后葬于乾陵?乾陵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则天死后葬在乾陵,武则天埋进乾陵后乾陵就封起来了,武则天是第二次打开乾陵入葬的吗

    现如今看来,武则天的功绩是非常大的,单单从科举制来说,武则天的功绩就是无人可比的。科举制虽然是隋朝发明的,但是在隋朝以及唐朝唐高宗和唐太宗时期,是没有得到重用的,在当时来说,大部分人都不是通过科举制走入仕途的。武则天在位之后,开始大量的招揽天下人才,这时候科举制就成为正式的选拔朝廷官员的方式。科举制

  • 如果没有李世民,那么隋唐之际能够夺取天下的,会是窦建德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窦建德是李世民什么人,李世民与窦建德兵力对比,贞观之治窦建德与李世民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窦建德就是给李世民做陪衬用的。实际上窦建德这个人身上,拥有了几乎一切明君所需要的特质。你比如说,爱民如子、赏罚分明、简朴节约等等,这都是窦建德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品质。可惜在战场上,他输给了李世民,否则天下还是会出现一位明君。一、窦建德是隋唐时期,最讲道德的一位君主。为啥说窦建德能够得

  • 她是唐朝最美公主之一,放弃荣华富贵远嫁,却被驸马折磨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想必大家都知道,在唐代的时候,公主们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她们不仅可以随意的招收男宠,满足自己的贪淫,而且还想要参政。新城公主就是一个备受宠爱的公主,同时她也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欢的一位公主,按理说这样的女人,应该算是拥有了一切,可是新城公主最后的下场却十分的凄惨,这是为什么呢?别急,小编来为你好好的解释

  • 安史之乱后唐朝就完了?被特克斯勒效应所骗的不是你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安史之乱后唐朝有没有翻盘的机会,唐朝安史之乱是真是假,安史之乱是唐朝后期的事情吗

    在中国历史上,汉朝和唐朝是古代封建王朝中非常强盛、也涌现出非常有名的皇帝、文臣、武将、文学家的时代。特别是唐朝。无论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还是武则天取代李唐建立武周,再到唐玄宗李隆基创下了大唐盛世之巅的开元盛世……大家提起这些故事来可以说是朗朗上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自从安史之乱后,唐朝迅速

  • 明朝皇子拜师,夫子问不乖能打吗?朱元璋4字回应令人叫绝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问皇子的九大问题,朱元璋给皇子们讲的话,朱元璋如何对待皇子

    朱元璋出身贫寒,可和寻常百姓父母一样,他也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于儿女们的教育,朱元璋极为重视,更是屈尊降贵请来大儒宋濂亲自教导,并信誓旦旦保障绝不干涉。可宋濂心里没底,伴君如伴虎,若不小心把皇子打坏了,自己全家也得跟着掉脑袋。于是他小心翼翼的问朱元璋:如果皇子不乖能打吗?朱元璋听后哈哈大笑:

  • 宋朝人都吃哪些主食?看了才知道,原来种类这么多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宋朝以前吃什么主食,宋朝的主食,宋朝主食都有哪些

    尤其是在古代,人们主要依靠主食来填饱肚子,即便是粗粮,但是也能为人们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那么在700多年前的宋朝,古人又是吃什么主食呢?实际上自古以来,国人的主食都是以南北为界限的。南方以米食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不过因为南北方交流的关系,主食也是有所交替的。宋朝南方盛产稻米,南米北送,加上北方稻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