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压根是不可能学赵匡胤的,这两位有着巨大的不同,局面也不太一样。
别的先不说,我们大概可以通过了解朱元璋和刘邦的一些相同点,就不难发现,他们有着诸多共同点。而从这些共同点背后就可以分析出他们为什么是一路人,与赵匡胤甚至包括唐朝的李渊这样的人反而不是一路人的原因。
朱元璋和刘邦都是苦出身,他们并没有做过前朝的官员,刘邦那样的官完全可以忽略不济。他们都受尽了曾经的苦难,文化水平都不高,他们有一种自卑和敏感的心理,虽然当上了皇帝,但面对一众功臣,他们底气是不足的。所以,这样的人非常担心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包括朱元璋建国后废宰相,施行了一种奇妙的非常均衡的政治制度,都是这么个意思。如果了解明朝历史的话,就会发现,朱元璋说建立的制度处处体现出了平衡和牵制。
相反,看李渊甚至赵匡胤,他们骨子里其实并没有这个担心。只不过赵匡胤特殊在他是造反的,但他也只是担心军中出现同样的黄袍加身而已,这还真的与不自信甚至自卑扯不上关系。
其实,刘邦杀功臣,一方面就是害怕别人推翻他的皇位,另一方面就是害怕别人推翻他接班人的皇位。某种程度上,朱元璋杀功臣也是这么一个道理。他就是为了自己孙子朱允炆才这么做的。
那么,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朱元璋最终的路也只能是诛杀功臣,他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真的像赵匡胤那样,为了皇权,让他们在地方为所欲为,甚至受皇命贪污,显然是办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