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三国中前十武将谁死得最惨,就要数颜良文丑了,而斩杀此二将也成了关羽的成名战!白马之战,关羽斩颜良于万军之中,其勇猛让人瞠目结舌!延津之战,仅三个回合就让名震天下的河北名将文丑“胆怯”,在逃跑中被关羽追上,一刀死于非命!
那问题来了:界桥之战文丑曾与赵云对战不分胜负,如果延津之战时文丑换为赵云,结局会咋样?关羽还会那样牛吗?答案很简单,关羽照样那么帅!
延津之战
延津之战与白马之战都是官渡之战的前奏,河北袁绍手下大将颜良被斩后,文丑为了给兄弟报仇,便请命攻打曹军。文丑不愧为河北名将,在军队混乱之时,独自大战张辽徐晃二将。只见文丑拉弓射箭,直奔张辽。徐晃赶忙大叫:“贼将休放箭!”张辽眼疾手快躲过第一箭,谁知文丑马上又射第二箭,正中张辽坐骑,张辽落马。文丑见敌将被射到,挺枪来战。徐晃赶忙上前迎敌,挥动大斧与文丑战到一起。徐晃见文丑赶到,料敌不过,拨马便回。文丑也趁机沿河赶来。
可见文丑武艺应在徐晃之上,战场应变能力比较强,先是射倒自带中箭buff的张辽,然后再独占徐晃,使自己占据优势。兄弟颜良“二十回合”击败的徐晃,怎么也不可能是自己的对手。只可惜文丑忽视了关羽的存在。关羽见张徐二将战败,挥动青龙刀赶来。
关羽虎虎生威的大刀打了文丑一个措手不及,“战不”文丑便心生“胆怯”,回马便走。不想关羽赤兔马快,赶上脑后一刀被斩。可怜文丑随颜良一样,尽皆死于关羽刀下。
赵云与文丑
赵云是五虎上将之一,其战力也是冠绝天下,就连登场都是拿一流战将练手。话说因为冀州问题,袁绍与公孙瓒在界桥交战,公孙瓒上来就是一番互怼,大骂袁绍是“狼心狗行之徒”,袁绍大怒,命文丑出战。公孙瓒自恃自己武艺也有几把刷子,便来与文丑交战。可是现实无情打脸,仅“不到十合”公孙瓒就被文丑击败,甚至连以四敌一,都没取胜。
公孙瓒在慌乱之中,被文丑盯上,公孙瓒马失前蹄跌落马下,文丑挺枪来刺。在这危急时刻,少年赵云登场。赵云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文丑见公孙瓒后军赶来,拨马便回。
原著中写道: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拨回马去了。
由此可见,当时的赵云还在少年时期。不过分析来看,那时的文臣武艺略高于赵云,因为其能战败公孙瓒以及四将后,还能与赵云大战,并且是坚持到公孙瓒后军赶到时才罢手。试想如果后军不到,那文丑是不是认为自己有把握将赵云击败,从而击杀公孙瓒呢?但能与文丑大战不分胜负,实属难得。
延津之战是关羽的成名战,文丑战不三合便心生胆怯,确实表现过于拉胯。不过此时的关羽正在巅峰,自吕布死后,关羽见谁都是“插标卖首”,除了三弟张飞外,关羽不把任何武将放在眼里。
界桥之战发生在公元191年,而延津之战在公元200年,也就是八九年之后的事情。如果赵云在界桥之战十七八岁,在延津之战也就二十多岁,所以武力还没达到巅峰时期。赵云的巅峰时期是在三四十岁时,也就是长坂坡之战时。
关羽与赵云的战斗风格不同,关羽属于前期暴击,后期疲软的战将,如文丑,杨龄,华雄等都是在短时间内被斩,前几刀十分厉害,很多人都难以抵挡。但是到了后面,如与黄忠,庞德等人交手时,只要顶住前几刀,那战个平手不是事儿。但三国前期关羽遇到的对手,很少有能挺过前几刀的(吕布除外)。就算是夏侯惇在黄河渡口拦截时,也是打打停停,被使者多次打断。而许褚与徐晃两人在土山之战都拦不下关羽,要知道那时的关羽已经是大败,军队毫无斗志。当然土山之战就在延津之战前不久。而几年之后的禳山之战,赵云才与许褚交过手,并且是不分胜负。所以延津之战时的关羽击败赵云还是很有希望的,再加上赤兔马的加持,战败赵云没问题。
不过赵云属于那种稳扎稳打类型的,面对许褚,徐晃等人毫不畏惧,同样是力量型选手,赵云更耐暴击,所以面对关羽的大刀要比文丑略强。
综上所述,赵云虽然在界桥之战与文丑战平,试想文丑“三个回合”便招架不住地猛攻,赵云又怎能战胜巅峰时期的关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