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史记载:康熙帝十七子胤礼听闻雍正继位后,为何有疯迷状态?

清史记载:康熙帝十七子胤礼听闻雍正继位后,为何有疯迷状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601 更新时间:2024/1/18 22:15:42

“自过十月节,隆科多换防,

邬思道和四贝勒府所有幕僚护卫便暗地迁到了十七阿哥胤礼府。周用诚和书房的人陪着胤禛在天坛设祭,十七阿哥去锐健营也不在家,文觉、性音和邬思道正在胤礼的西花厅围炉聚谈。”——《邬思道当机决大事康熙帝寿终赴泉台》

这是康熙临终前的事情,雍正的首席幕僚邬先生和其一众亲信全都暗地转移到了十七阿哥胤礼的府中,我们要知道康熙临终的时候,正是皇子们斗争最激烈的时分,而雍正的心腹却藏到了胤礼家中,这说明什么?说明胤礼是雍正的人,是值得信赖的。

当然,二月河先生所著的《雍正皇帝》是一部小说,是经过了文学加工的,但是二月河先生这部大作也是遍寻史料,但是在清史中,尤其以雍正的事迹最为模糊,这是因为雍正非常忌讳后人研究他上位的事情,而后来乾隆也删减了很多史料,是因为乾隆也不想让别人知道皇家内斗的丑事,所以这段历史亦真亦伪,我们要想了解,只能在浩瀚的史海中寻找蛛丝马迹了,再加以分析。

不过在正史记载中,从雍正继位后对待胤礼的态度上来看,胤礼是雍正一朝亲兄弟中少有的善终者之一,并且胤礼还担当了大任,这就能证明胤礼是深得雍正信任的,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和小说中,雍正对胤礼的态度对上号了,二月河先生所述,尽管有极大加工和演义,但是并非空穴来风。

其实,胤礼根本就没有疯迷,这问题问的有点毛病,不过既然这个问题问出来了,咱们还是依据正史的记载,扒一扒胤礼(雍正登基后改名允礼)吧。

雍正确实曾经对十七阿哥胤礼有些厌烦,这是为何?

当然这事跟甄嬛肯定是没啥关系,甄嬛是虚构的人物,而胤礼活了三朝,直到乾隆年间才去世。

雍正曾经对胤礼有些不满,这属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为什么这么说呢,雍正最恨的人是八阿哥胤禩,八阿哥势力很大,满朝文武大多都拥护他,而雍正在潜邸之时,大部分时间都仅仅是个“富贵闲人”,甚至连他同父同母的弟弟老十四都跑到八阿哥那边扛大旗去了,细细琢磨琢磨,雍正当年心里肯定也是五味杂陈。

那这关胤礼啥事啊?原来胤礼的大福晋他爹(准老丈人)是八王爷一党的中坚力量,胤礼的老丈人叫钮钴禄.阿灵阿,是遏必隆的儿子,同时还是十阿哥胤䄉的亲舅舅,而十阿哥也是八爷党的重要人物之一,胤礼算来算去除了是十阿哥的亲弟弟外,还是他的亲表妹夫。(姑舅亲)

不过,这还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雍正和阿灵阿也有很深的亲缘关系,雍正的亲姨嫁给了阿灵阿,所以阿灵阿是雍正的亲姨夫,所以说胤礼除了是雍正的亲弟弟外,也是他的亲表妹夫。(姨表亲)

捋清这个关系问题就简单了,雍正心里肯定不痛快,亲弟弟,亲姨夫都不向着自己,而同为八爷党鹰犬,反而与自己争权夺利,处处设障,换谁都憋得慌,其实胤礼真是躺枪了,而且胤礼这个人在康熙朝的时候,一直喜欢自己玩,拜拜佛,写写书法作作诗,俨然是一个方外之人,他没有参与党争,但是可能对雍正也并非热情,所以雍正就将他人为划归到“八爷党”的三线人物了。

甭管几线人物,只要沾了八爷党的边,就吃不了好果子,所以说雍正曾经的确对胤礼有看法,但是胤礼确实没有一听说雍正继位,就疯迷了,因为那是不可能的。

胤礼本来要吃不了兜着走,多亏他是十三哥是个明白人,胤祥举贤,胤礼上位。

雍正继位后,本来要将胤礼罚去守陵,但是十三阿哥胤祥对这个老十七非常了解,十三爷对雍正说允礼是一个居心端正、忠于君上且深明大义的人,希望雍正要放下偏见,一切以江山社稷为重,对允礼网开一面,让他好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

从十三爷死后的谥号为“贤”就可以看出来,他不光重情重义,更是有着伯乐之能,而雍正别看是个认死理的冷面皇帝,但是雍正最听老十三的话,这不光是小说里如此描述,在真实的历史中也是如此,只不过在正史中,老十三并没有领兵打过仗。

听人劝吃饱饭,雍正决定按照老十三的请求原谅了胤礼并且委以重任,而胤礼也没有辜负他十三哥的好意,确实为雍正一朝的发展呕心沥血。

为什么十三爷胤祥偏偏要举荐胤礼呢?这里面也很多原因,因为十三爷和胤礼这兄弟两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写书法,他们二人早在做阿哥的时候就经常在一起以文会友,当然有同样爱好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雍正,只不过雍正的友就老十三自己,而老十三有好几个友而已。

所以,老十三和胤礼也是有感情基础的,他明白胤礼其实只是沾包而已,他是被冤枉成八爷党成员了,当然有了十三爷的举荐,允礼从此就一路高升,他在主管理藩院、宗人府、户部、工部,以及办理苗疆军务的各个岗位上,都能尽职尽责且政绩突出。雍正这个人还是比较公正的,他好就好在爱是爱恨是恨,只要你成了自己人,就肯定一百个对你好,只要你一心为国,就肯定要大力提拔,果不其然,胤礼后来得到了雍正的高度信任,最终提拔成了和硕果亲王。

高宗即位,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鄂尔泰、张廷玉辅政,号“

总理王大臣”。—《清史稿》

乾隆继位,胤礼是雍正临终的顾命大臣之一,称“总理王大臣”,胤礼还享受亲王双俸,并且可以在宴会时免跪,除了本职工作外并总理宗人府。

尾语:

胤礼是一个非常厚道的人,他在雍正朝的时候长期给皇帝上密折,密折的内容并非是打击异己,而是经常替老百姓说话,他总说有些朝廷部门对待百姓的行事过于严厉,有失宽仁,他时常建议朝廷要对老百姓尽显宽柔之政,才可尽得人心。

雍正是一个好皇帝,他虽然对待政敌是很有手段的,但是他确实是爱民如子,所以他认可胤礼的观点,他经常夸赞胤礼“真心为国,操守清廉”乃是“朕之子弟及世世子孙之表范”。

只可惜这样一个好王爷死后没有留下一个子嗣,在胤礼的葬礼中,乾隆亲自临丧,这在古代绝对是至高荣誉了,后来,乾隆中年之后,更加思念这位皇叔,据说还给他立了一间城隍庙,敕封他为“城隍神”,号“方隅”(四方),意思是他皇叔就是“天下第一城隍”,不必居于一所庙宇,可以随时随地到任何一个地方去做城隍,也叫“热河都城隍神”。

更多文章

  • 清朝的各品级官员的俸禄到底有多高,为何很多清官终身清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清官一览表,清朝一品官员一年的收入,清朝官员的俸禄是多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一个政声清廉的知府,在任上三年,不用去贪污枉法,卸任后都能赚到十万两银子,何况那些贪官污吏?而一般的知府是从四品官员,都城的知府才是正三品官员。就算这个说法有出入,但是应该有一定的可信度的,古人也不是信口雌黄的不是?清朝自入关打败李自成,迁

  • 清朝最后一批妃子结局:染毒、离婚,她成为末代皇帝最后一任妻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末代最后一个妃子,清朝最惨的妃子,清朝最后的妃子都去哪里了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溥仪的那些后妃们在紫禁城时期:皇后: 郭布罗·婉容,字慕鸿,号植莲,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公历1906年11月13日)。原籍黑龙江省讷河市龙河乡满乃屯,达斡尔族, 后编入满族正白旗。高祖郭布罗.阿尔景,是咸丰年间的副都统,并封为武显将军、建威将军。淑妃: 额尔德特·文绣(

  • 顺治帝共有八子,康熙非嫡非长,为何最终会被传位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顺治皇帝传位康熙,顺治皇帝死后为什么传位给康熙,康熙和顺治皇帝的关系

    顺治皇帝一共有八个儿子,皇长子牛钮、皇四子(董鄂妃之子)早夭。顺治驾崩时,次子福全九岁、三子玄烨八岁、五子常宁四岁,六子奇绶二岁、七子隆禧一岁,最小的儿子永干才刚满月。实际上,当时能继承皇位的只有福全、玄烨、常宁三人,那为什么顺治就偏偏选中了非嫡非长的玄烨呢?其一:满清的皇位传承,从来都没有立嫡立长

  • 是乾隆唯一的嫡女,出嫁后生下一个儿子,儿子创下了世界纪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生下了几个儿子,乾隆唯一的嫡子,乾隆有几个儿女都是谁生的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延禧攻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于正携手新人演员吴谨言,老牌实力演员谭卓,秦岚,聂远和佘诗曼等人倾力合作,打造出这部收视口碑双高的作品,很多观众在看过了于正的这部《延禧攻略》之后,对于历史上真正的乾隆帝弘历和富察皇后的感情也升起了好奇心,今天,小编给就给大家来讲一讲真实的历史到底是

  • 康熙王朝:洞房花烛夜时,为何玄烨没有在新房里过夜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玄烨康熙是一个人吗,玄烨康熙关系,康熙真的叫玄烨吗

    赫舍里被康熙娶回家的当天拒绝与其圆房,许久不曾临幸赫舍里,身为皇后又是后宫之主的这样一个女人会怎么想?其实康熙不是真心不想与其有夫妻之实,只是心中有几点心不甘情不愿苦中:其一,不甘心于孝庄太后的指挥棒。孝庄将赫舍里许配给康熙做皇后,初衷在孝庄眼中只不过是用来拉拢索尼牵制鳌拜的政治性手段而已,而康熙虽

  • 康熙临终前,特封一人为亲王,雍正却只给他一个郡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康熙封雍正亲王,康熙临终前对雍正的评价,雍正做过郡王吗

    虽然康熙将太子胤礽废黜,但他毕竟是结发妻子赫舍里皇后所生,康熙心有不忍,后来查实皇长子胤禔竟对胤礽施以巫蛊之术,趁着这次机会,不久之后,康熙便将胤礽重新立为太子。然而,被重新立为太子的胤礽仍不思悔改,除了结党营私之外,甚至还做出乱伦之事,无奈之下,康熙只好在康熙五十一年再次将胤礽废黜。可是,当时有人

  • 清朝男人必须留辫子,那么谢顶的人又该怎么办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男的为什么要留辫子,清朝对男人的辫子有何规定,清朝男人是否都留长辫子

    后来又改为蛇尾,再后来变为牛尾,辫子越来越粗,但是男人必须留辫子,这样的思想又深深的根植在清朝汉人的心中。其实头发剪成什么样子都不重要,但是在当政者的心中,人们的思想更为重要。而头发剪成什么样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心理有所影响,比如民国初年就会要求大家把辫子剪掉,这是一种进步思想的外在表现,要求

  • 孝庄真的下嫁给了多尔衮?清史专家:两人有暧昧关系纯属是诬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孝庄和多尔衮关系,孝庄到底嫁给多尔衮了吗,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是真的吗

    清东陵是清朝的皇陵之一,这里安葬着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及众多的后妃们。在清东陵风水墙外,有一座特别醒目的陵墓,名曰昭西陵,墓主是大名鼎鼎的孝庄文皇后。史书记载,孝庄一生经历四朝,竭力辅佐顺治、康熙两位皇帝,受到清朝皇室的尊崇。除了地位尊崇外,“太后下嫁”一直成为历史爱好者茶余饭后的谈

  • 清朝灭亡之后,皇宫高手如云的数万御林军如何安置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御林军真实照片,清朝御林军编制方法,清朝后期的军队与装备

    如果是清朝灭亡之后的军队处置,当时的清廷内部已经没多少兵马了,最强的一支部队应该是袁世凯负责组建的北洋新军,但后来北洋新军搞着搞着成了袁大头的私人部队,辛亥革命后冲进紫禁城的北洋军,也是这支部队。到了1912年,袁世凯又对北洋军进行了一次大的改制,增编12个师和16个混成旅,随着袁世凯的各种运作以及

  • 清朝的重犯都被发往宁古塔,清朝覆灭后,宁古塔的犯人如何安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为什么要重犯宁古塔,清朝发配宁古塔,清朝流放了多少人到宁古塔

    其实在清朝后期,宁古塔已经被开发的很好了,这里除了冷点,已经很适合人居住了。所以清朝流放犯人的地方变成了条件更加恶劣的新疆,比如“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就是被流放到了新疆。而之前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大部分都选择继续在这里生活,他们有的都繁衍了几代人,拖家带口的肯定不愿意再离开这里。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犯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