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高平陵之变发生突然,曹氏来不及布防。
高平陵之变,是发生于嘉平元年。在这之前,曹芳和曹爽等人,对司马懿都有所提防。但是,在他们的认知中,他们只认为司马懿不满现在手中的权力,想更进一步罢了。两人完全没有想到司马懿会如此的胆大,竟然发动政变。
所以,在政变发生之前,两人还组队去洛阳祭拜魏明帝曹叡。这时,司马懿抓住了机会,直接带兵控制了京都,然后带兵去围攻曹芳等人。面对如此阵仗,曹芳等人直接懵了,而手中有兵权的曹爽,却也在司马懿的出尔反尔中直接被杀。同时被杀的,还有大部分真正忠心于曹魏的文臣武将。
而后,司马懿开始架空曹魏,逐步的侵袭曹魏的顽固势力,为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铺路。
其二,曹丕和曹叡的识察不明,曹爽的志大才疏。
在曹操在世的时候,司马懿一直在暗中蛰伏,不敢露出马脚。并且在一些重大的战役中,虽然司马懿没有重要的表现,但是他都会不经意的插上一脚,从而赚取功绩,慢慢的加重自己的地位。
而后,在曹丕和曹叡时期,司马懿开始逐渐的展露头角。虽然曹氏这两位皇帝都在重用他,但也一直在提防他。可惜的是,两人虽然有提防,但是并没有重视,自信能控制住司马懿。
所以,司马懿在这两位皇帝在世的时候,都得到重用。也就是在这一段期间,司马懿已经逐步的在军中站稳了跟脚,打下了颇大的声望。并且,司马懿每次都能很好的被任命了“顾命大臣”,直接成为辅佐皇帝的重要人选。
在曹芳时期,曹爽和司马懿两人是被曹叡留下来辅佐曹芳的。可惜的是,曹叡并没有想到,曹爽这位曹氏新一代的代表人物是如此的无能。在政治上,他乱用私人,扰乱朝政;在军事上,他带兵和蜀汉作战,直接被蜀汉杀的片甲不留。更重要的是,他还软禁郭太后,直接越权了。
所以说,曹爽在世的时候,已经把过多的曹氏拥护者给弄得离心了。再加上他军事上的失利,直接造成了司马懿这位军中的呼声较高者拥有了大部分士卒的爱戴。
其三,曹氏和夏侯氏子弟的断层,司马氏而兄弟的崛起。
曹氏和夏侯氏,是主要构成曹魏权力机构的两大家族。在最初的时候,两个姓氏的武将层出不穷,为曹魏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但可惜的是,曹丕的时候,为了稳固自己的皇权,很大程度上打压了自己的曹氏兄弟,而且对夏侯氏的重用也没有大了。在曹叡时期,曹氏兄弟和夏侯氏子弟已经青黄不接,根本无法担当重任。
在三国后期中,夏侯氏较为出色的就夏侯霸,曹氏能出的领军人物更是寥寥无几。而司马氏不同,司马氏有着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他们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使得他们很快的从父亲司马懿的手中接过权力,稳定了司马家族在曹魏的地位。
总而言之,不是曹魏的那些拥护者没有站出来反对司马懿,而是司马懿政变发动的很突然。而且,因为曹爽的关系,不仅逼退了很多原来的曹氏拥护者,让他们远离了政治中心,还在自己死亡后涉及了一大批有才的人跟着被斩杀。同时,因为司马家族的军事力量,也使得这些支零破碎的曹氏力量根本无法和他们抗衡。所以,只能无奈的看着司马氏一步步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