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弑兄夺位,违反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首重孝悌二道,前者为尊重父亲,后者为兄弟互爱。另外,亦注重正名一项,不得潜越。而李世民在任秦王,发动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及李元吉被杀。是年八月,高祖被逼退位。
熟知中华文化之人都知道,父兄有其不过,子弟有权纠正,孔子没有教予杀父与兄弟,而是采取劝解的方法。
由是观之,唐太宗不算中国历史之明君。
二、建成之功
有人认为: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是一忍让,二再退,三无可退之下,方才逼于无奈发动的,而理由往往是李建成,昏庸无道,加于逼害李世民。
据史书记载,世民亦常有中伤建成言语,其中武德九年六月三日的一次,更是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线。
由是观之,两者之相残,其实根本是互有攻防,玄武门之变是一次矛盾白热化之举动。而在这行动中,世民得胜。而中国历史,往往就是胜利者所编纂的了。
新旧唐书之中介绍,李建成绝非昏庸无道之人。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唐正史是有两本,一是旧唐书,编于唐代。一是新唐书,编于宋代。
而把李建成写到臭过臭豆腐,就是那群唐代史官。而事实上,李建成的战功,足与世民并齐,事源长安之取,成于建成。虽知长安+洛阳+太原并称关中腹地,故世民军功无超越其长子。
继续质疑旧唐书,它写建成与李渊后宫有染,李渊竟然既往不究,实属称奇。更奇莫过于史官竟然知道这后宫秘闻。
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亦作出质疑:宫禁深秘,莫能明也。
唐太宗打破了皇帝不得阅读自己的史书编纂之例,而正因如此,宋代才重製唐书,名新唐书。
三、穷兵续武,实非名君
先看看贞观初年的事情,贞观元年关中飢,米斗值绢一匹,贞观二年,发生蝗灾,三年大水。。而在这情况下,唐太宗却于贞观三年,乘东突厥内乱,派李勣,李靖领军攻略。
由是观之,太宗在国力虚弱下,亦出兵突厥,需考虑当时渭水北岸之威胁,但把整个东突厥移平,究竟要损耗多少人力物力?足见太宗缺乏贤君所为。
太宗气度有限,绝非如史家所说般伟大。首先,大家应该知道唐太宗曾有杀魏徵之意。而为何最后没有杀呢?若非长孙皇后劝告太宗,可能太宗就气不能消。
由是观之,太宗的气度绝非我们所说的般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