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主考官误认颜姓举子为颜真卿子孙,把他选为状元,结果闹出大笑话

主考官误认颜姓举子为颜真卿子孙,把他选为状元,结果闹出大笑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705 更新时间:2024/2/25 13:56:15

唐宣宗大中八年(854),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如期进行,礼部侍郎郑薰奉命担任主考官,发誓要选出对国家有大用的栋梁之才。郑薰是文宗朝进士出身,在朝廷和地方上都做过官,按说阅历如此丰富之人,断不会在为国家选材这种大事上感情用事,犯低级错误。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郑薰恰恰因为自己的好恶,竟然在评选状元一事上闹出了大笑话。

唐宣宗

原来郑薰非常崇拜颜真卿的为人,每每读到关于他的书籍、文章,或者跟他人谈论到颜真卿时,必定会对他的遭遇大发感慨,有时因为过于动情,还会潸然泪下。久而久之,只要郑薰见到姓颜的人士,便会想当然地认为他是颜真卿的后代,顿时间好感“爆棚”。

这里需要简单地介绍一下颜真卿。作为历事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的重臣,颜真卿素以刚直不阿、赤诚为国著称,早在担任平原太守期间,便曾联合河北各州郡的长官共同讨伐安禄山史思明叛军,虽然最终兵败逃亡,但却由此赢得朝廷和天下士人的敬重。

颜真卿画像

然而颜真卿为人过于刚直,所以在朝期间屡屡遭到权臣的排挤,但尽管如此,却并没有让他改变初心。唐德宗年间,身为太子太师的颜真卿遭到奸相卢杞的排挤,奉命到叛军李希烈军中进行招抚,结果被其杀害,时在兴元元年(784年)。颜真卿遇难后,朝野内外悲痛不已,却也因此激励了更多的士人以他为楷模,其中便包括郑薰。

唐朝的科举考试很严,录取人数很低,尤其是进士科,考取难度最大,即使很多读书人考到头发、胡子都白了,往往也不能如愿。然而一旦考取进士,那么前途将无限光明,最终位至卿相者也不乏其人。所以此次进士科考试,郑薰经过精挑细选,最终只选中了三十人,在这些“幸运儿”中,恰好有一位叫做颜标的举子。

唐朝科举考试中的廷试

且说郑薰看到颜标的名字后,好感再次习惯性“爆棚”,然后再次阅览他的文章,便越觉得他的字体雄秀端庄,颇有“颜筋”之妙,而他的文章大气磅礴,跟颜真卿的风格也极为相似。郑薰对颜标颇有好感,再加上当时藩镇割据现象严重,朝廷急需忠烈耿直之士为之匡救,所以郑薰本着“激劝忠烈”的心思,一激动便将颜标拔为状元。

在唐代科举考试中,及第者需要拜主考官为师,称其为座主(明清称座师),并由此结成政治上的同盟关系(这种现象也成为晚唐党争的温床)。所以颜标成为状元后,马上便按照当时的规矩,携带厚礼去拜谢郑薰,结果在言谈之间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原来郑薰见到颜标后,先是礼貌性地客套几句,勉励他为朝廷效力外,紧接着便随口问了他一句:“颜生家的庙院还好吧?”所谓的“庙院”,即名门望族世代享有官府祭祀的宗祠,只有对国家立下极大功劳的人才配享有。颜标其实并非颜真卿的后人,而是来自洛州河南县的一介寒生,家中哪有什么庙院?

郑薰误认颜标为颜真卿的子孙,闹出大笑话

所以在听到座主的闻讯后,颜标迟疑半天,然后才嗫喏地回复到:“禀恩师,学生出身寒微,家中并无庙院。”郑薰闻言惊愕不已,半晌才又试探性地问道:“那么颜生是颜鲁公(颜真卿获封鲁郡开国公)的第几代后人?”颜标听后赶紧回禀道:“学生是洛州河南县人,颜鲁公郡望在琅琊,我们之间没有亲属关系。”

郑薰听完后方才醒悟,原来是自己想当然,误把颜标认作是颜真卿的后人,闹出天大的笑话。事后,郑薰懊悔不已,但此时已经放榜,无法纠正了,也只好默不作声。不久,这件趣事传遍京城内外,有好事的士子有感于此,便作诗嘲讽郑薰道“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冬烘”即迂腐、浅陋之意。

郑侍郎薰主文,误谓颜标乃鲁公之后。时徐方未宁,志在激劝忠烈,即以标为状元。谢恩日,从容问及庙院。标,寒畯也,未尝有庙院。薰始大悟,塞默而已。寻为无名子所嘲曰:“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见《唐摭言·卷八》。

颜标最终殉国而死

不过颜标虽非颜真卿的后人,但却同样是一位有气节、忠贞不二的爱国之士。唐懿宗乾符五年(878年)二月,叛军首领王仙芝派部将王重隐率军攻打饶州,时任刺史的颜标率军民殊死抵抗,但最终却因众寡不敌,在城池沦陷后被俘。面对叛军的劝降,颜标宁死不屈并痛骂王重隐,结果被后者杀死。唐懿宗闻讯后,下诏予以褒奖、追赠,使得颜标同样也成为天下士人敬仰、效仿的楷模。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唐摭言》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掉李元吉的5个儿子,为何却纳其妻为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玄武门之变后李元吉的下场,李世民杀李元吉,玄武门之变李元吉和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中,早蓄夺储之心的李世民杀死亲哥李建成、亲弟李元吉,事后又秉持着“斩草除根”的理念,将二人各自的5个儿子全部杀死,只饶过嫂子郑观音、弟妹杨氏,以及李建成、李元吉的女儿们。由于身份特殊,所以在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后,郑观音、杨氏都没有改嫁,而是在内宫深居简出,每日里抚养女儿们,并打算就此孤

  • 推翻武则天复兴唐朝的五位功臣,最终的结局如何?一个比一个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推翻武则天的五大功臣的下场,谁杀了武则天光复了唐朝,武则天是怎么统治唐朝的

    神龙元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复辟唐朝后,大肆封赏中兴功臣,其中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因诛杀张易之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等功劳,不仅全部担任宰相职务,并且都被封为郡公,一时间权势、威望无人能及,时人称之为“五公”。但让世人没有预料到的是,张柬之等人在朝中并未待多久,便全部遭遇灭顶之灾。

  • 武则天有多宠信狄仁杰?狄仁杰病逝,武则天废朝三日,大呼四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为什么重用狄仁杰,武则天秘史狄仁杰,揭秘武则天和狄仁杰真实关系

    公元700年9月,狄仁杰病逝,终年71岁。得知狄仁杰去世的消息后,武则天悲痛不已,叹息说道,“朝堂空矣!”仅凭这四个字,就能感受狄仁杰在武则天心目中的地位。武则天还亲自为狄仁杰主持葬礼,并废朝三日,这是作为臣子的最高待遇。在中国,狄仁杰更是家喻户晓,尤其是断案能力更是被屡屡提及。狄仁杰是武则天时期的

  • 隋唐第一女将:杀罗士信,连擒九将,献关一投降,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唐四大猛将罗士信,隋唐罗士信简介,隋唐第一女将杀罗士信

    他不仅有飞镖,还有一些红绳,做成的套索。在当时他的武功是非常的高强,而且他的脑子也是非常的聪明。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具有智慧的。他还又杀了,当时非常出名的罗士信。和瓦岗寨大战中,他竟然擒获了九员大将。可是她的结局却并不是非常的好。当时秦权率领西魏的军队来攻打霓关,而他的哥哥被对方的将军披到了肩膀。所以

  • 李世民最重视的一员武将,被敌军抓获后,李世民用亲生女儿换回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最信任的将军,李世民最重要的谋臣,李世民手下最强的几大名将

    李世民选才用人向来不拘一格,但凡有出众超群之处,不论出身立场,他都来者不拒,大度接纳。唐朝名将李靖,早年犯罪当斩,被李世民从刑场上救下,才成就后来盖世伟业。李世民的死对头、太子李建成,有个心腹部将薛万彻,骁勇善战,玄武门之变中险些攻破秦王府,李世民不咎既往,用为大将。众所周知的尉迟敬德,当初也和李世

  • 玄武门之变后,有五个人的功劳并列一等,他们最终的结局都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玄武门之变功劳排名,唐玄武门,玄武门之变视频完整版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早蓄夺储之心的秦王李世民,率心腹埋伏在玄武门,并在此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不久又威逼其父唐高祖退位,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论功行赏,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的功劳都排在第一等。那么,这五人在事变过程中都立下过哪些功劳?最终的结局如何?长孙

  • 一大将为国被乱箭射死,李世民评价咎由自取,简直让人心寒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世民被乱箭射死,李世民有没有被箭射中眼睛,李世民杀过哪些猛将

    作为唐初武将,郭孝恪虽然不为后人所熟知,但是在正史的记载中却是个大人物,早年的他出身贫寒,在父亲与哥哥的眼中只是个不务正业的小混混,而那时正值隋朝末年,天下已经开始大乱,于是趁着这个机会,他便出外拉起了一支队伍加入了名气颇大的瓦岗军。在他加入队伍的时候,李密已经成为了新任领导者,不过就在他和徐世勣镇

  • 李世民让大臣报乳名取乐,将军报出乳名,李世民暗道:找的就是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的乳名叫什么名字,李世民手下武将乳名,李世民为群臣报乳名

    李世民因为自己当初皇位来得不正,对谋朝篡位的事情特别忌惮,当时他身边有一位高人袁天罡,曾为李世民断过龙脉,而他就给了李世民一则批语,那就是将来会有一个姓武的人改换大唐江山。李世民听了这番话之后心不能安,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派人到处去调查这位 武姓人士,但是却一无所获,直到一次宴会的举行。李世民是位很

  • 武则天曾拥有过四个男宠,这四个男宠的结局都是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四大宠男,武则天有多少宠臣,武则天一生最宠的人

    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曾拥有过四个男宠。他们分别是薛怀义、沈南璆、张昌宗和张易之。那么这四个男宠的最终结局如何呢?第一位男宠是薛怀义,本名冯小宝。此人身材高大魁梧,他和公主的小侍女有了男女关系后,便在公主府偷偷私会该侍女,后被公主发现。本以为会受到责罚,不曾想,却被公主献给了武则天。武则天给

  • 唐朝官员被罢官后去算卦,卦签上写了16个字,官员看后被吓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大臣占卦,唐朝宰相算命的故事,唐朝算命大臣

    叶虚中当时已经九十多岁,早已不问世事,但经不起王琼“大红包”的反复轰炸,还是决定勉强登坛。这看似神秘的“神算”,其实是在算人而非算命。叶虚中瞟一眼王琼那副患得患失的模样,再联系起他那份不薄的卦资,早得出了结论——此人丢官罢职完全是跌在一个“贪”字上。只见他一通表演后,从香灰中抽出一支竹签,上面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