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高宗赵构明明已经禅让,却为何还能控制朝堂?原因让人汗颜

宋高宗赵构明明已经禅让,却为何还能控制朝堂?原因让人汗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070 更新时间:2024/1/26 21:34:01

正史中的真相

事情发生在绍兴三十二年,刚开春没多久,赵构便透露出禅位的意图,五月的时候便立赵昚为太子,准备传位于太宗一脉,六月便下诏退位,宋孝宗登基。

据《宋史》记载:朕在位三十六年,今老且病,久欲闲退,此事断自朕心,非由臣下开陈,卿等当悉力以辅嗣君。

从上文可以看出,赵构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年老体弱多病,干的太久也想休息一下了。事实真如此吗?

要知道,赵构退位时五十六岁,他死时已经八十高龄,是妥妥的长寿皇帝。也就是说他退位以后,还活了二十五年之久。这说明赵构的身体素质那是相当的好,根本就没啥问题。退位以后的赵构不仅过起了闲散的生活,颐养天年,但军国大事一样也没有落下,宋孝宗在很多军国大事上都需要靠他拿主意。

议和为基

赵构在史料中的记载是明确的议和派,在对待金人的态度上,议和就是他坚定不移的政治主张,为了议和,他重用秦桧,杀了岳飞,并且大搞文字狱,秦桧死后更是亲自祭拜,赐秦桧谥号“忠献”,追封其为申王。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来,赵构在昏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但当时人家可不这么认为,因为议和就是赵构的政治主张,他已经在这上面和秦桧绑定在了一起,构成了他树立权威,执政合法的重要依据。但遗憾的是,完颜亮在绍兴三十一年的举兵南侵,结结实实的打了赵构的脸。简单点说,就是赵构认为他这么做是对的,让别人听他的,结果事实证明,他做错了,试问,他还有脸继续做下去吗?

对于赵构来说,秦桧已死,无人背锅,岳飞已杀,无人抗金,金人南下打脸,谁来买单?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要以为古代皇帝就可以无法无天,宋朝是士大夫和皇权共治天下,他们的口水足以淹死赵构,而为了转移自己政治矛盾,维持统治,赵构就想到了禅让这一招,事实上看,效果真的不错,不得不佩服他高超智慧。

台前到幕后

赵构的禅让可以称之为暂时性撤退,保护了自己,也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望。对比一下后世的崇祯,他这一点真应该跟赵构学学,他杀了魏忠贤以后,皇帝冲在最前面,没了缓冲,真不是什么好事,所有的矛头全部都会指向皇帝本人。

赵昚即位以后,由于他本人并没有强大的政治势力,在治理国家上不得不依靠赵构原有的威望和班底,本身跟傀儡皇帝无异,所以这才是赵构最聪明的地方,即便他退出了朝堂,但仍然是那个最真实的掌控者。并且在赵昚根基不牢靠的时候,以太上皇的身份进行有效的保护,实际上为南宋政治势力的平稳过度也起到了很好的基础。

更多文章

  • 宋江器重的一员猛将,武力远超林冲,死的却非常窝囊,让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就是大刀关胜,三国著名武将关羽的后代,自己的打扮跟自己祖上关羽一模一样,都用一口青龙偃月刀,而且也有很长的胡子,武艺也是有万夫不当之勇,书读得很多,但是官职一直很低,得不到重用。当宋江带着梁山军马攻打大名府的时候,太师蔡京召集人马抵抗,多亏了跟关胜关系好的宣赞推荐关胜,关胜带着好兄弟郝思文一起

  • 宋朝骑兵为何数量越多,战斗力却越弱?真相如今终于被说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最强骑兵,宋朝步兵与骑兵的关系,宋朝最多有多少骑兵

    一、打压军事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以军事武力夺取的政权,因此他在这方便十分忌讳,为了防止有人拥兵自重从而威胁到他的统治,就将兵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旦打完仗就收走将军手里的兵权,让其赋闲在家,久而久之造成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局面。杯酒释兵权即是宋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的一系列

  • 清军入关时只有20万人,为何能够征服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军入关与明朝大战,明朝清军实力,清军对明朝的优势

    假如是这三个政权团结抵御外敌的话,满清是不容易入关的,可是你叫这三个政权团结,那基本上是痴人说梦。我们不说农民军和南明政府联合起来,就光说同属起义军的大顺和大西都水火不容,当年张献忠是拿下湖北的,但是他看到李自成也奔湖北来了,就赶紧奔四川去了。张献忠为啥要躲着李自成?因为他们早在一起反明时候两个人就

  • 若多方面综合对比,李世民和朱元璋到底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和李世民谁的团队厉害,朱元璋能力对比李世民吗,朱元璋和李世民的共同特点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从多维度对比才行,至于说到底谁厉害,本文也只能从个人搜集的历史资料做个简单对比!第一个维度就是出身起点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李世民并非开国君主,而朱元璋则是开国皇帝,这一点从情感上来说,朱元璋要比李世民得到更多的认同感!李世民的李氏家族,是关陇贵族集团之一!其曾祖父李虎是西魏太尉,最

  • 宋朝的“靖康耻”和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哪个对本朝影响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的靖康之变,靖康之难后为什么没直接灭了宋朝,靖康之难宋朝灭亡了吗

    先说说“靖康耻”,这个一般指的是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金朝南下攻打宋朝,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被俘虏,且大量皇帝宗室、妃嫔大臣被俘虏北上,最终导致北宋灭亡。再看看“土木堡之变”,这是发生在明朝明英宗时期,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剌,兵败被俘虏,除此之外,损失了明朝大量精锐,明朝国力由盛转衰,好在有明英宗的弟弟

  • 朱元璋为何将岳父满门抄斩?六年后他自曝原因,百官噤若寒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为何要把岳父满门抄斩,朱元璋为什么要气死岳父,朱元璋为啥抄岳父满门

    胡美原名胡廷瑞,是湖北沔阳人,他曾是陈友谅麾下的重要将领,担任江西行省丞相。朱元璋攻克江州后,派出使者招降,胡美率众归降,朱元璋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就占领了江西省。此后胡美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立下赫赫战功。朱元璋对胡美非常信任,任命他为征南将军,攻取福建。洪武元年,朱元璋称帝,他任命胡美为中书平章、同

  • 如果崇祯不杀魏忠贤,明朝还会灭的那么快吗?真相让人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为何坊间总是传言“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的说法呢,这个主要是因为崇祯在以身殉国之前,亲自下令把魏忠贤的尸骨安葬在了京西的碧云寺,且崇祯身边的贴身太监王承恩临终之际发出了“忠贤若在,事必不至此”的感慨。另外天启皇帝在弥留之际也曾对年仅十七岁的崇祯说过“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忠告,而且崇祯临死之前,

  • 如果朱棣学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明朝历史会怎样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棣vs李世民,朱元璋和朱棣对明朝的影响,李世民与朱棣的历史

    李世民是李渊的二儿子,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儿子,他们都是开国皇帝的儿子,这是他俩的共同之处。但是李世民除了皇帝儿子身份之外,他还有一个朱棣没有身份,这个身份就是——唐朝头号开国功臣。网络上经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问唐朝为什么不杀功臣?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李世民就是大唐王朝最大的功臣,他代表的就是功

  • 宋代城镇有多繁盛?城镇人口十分之一,究竟谁是宋代"北上广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代的城镇有哪些,宋朝后期城市,宋朝时期的城市格局

    秦汉之后,城市的规模和结构也大体确定下来,随着城市吸纳外来经商人员的增多,为了便于官方控制管理,城市中形成了严格的坊市制度。例如,唐代都城长安,皇城在城市最北面,在皇城的对面为百官、市民居住的地区一坊,皇城左右两厢为商贾百工聚居的贸易区,即东、西二市,城市布局体现了坊市制度的典型特征。随着人口增加、

  • 明朝万历年间的国本之争,持续长达二十九年,四任首辅先后落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嘉靖首辅之争,国本之争完整版,国本之争对大明的影响

    明神宗朱翊钧一夜风流偶得长子,明神宗事后却不想认账万历九年(1581年)的一天,年仅18岁的明神宗前往慈宁宫向慈圣皇太后请安,却没想到太后不在宫中。一时间,精虫上脑的明神宗竟然宠幸了慈宁宫宫女王氏,不过事后朱翊钧便后悔了,他并未按常理赏赐信物给王氏,而是匆匆离开了慈宁宫。慈圣皇太后李氏朱翊钧自感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