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与杨贵妃的交集,莫过于认杨贵妃为母这件事情,要知道安禄山的年龄可比杨贵妃大了16岁,古代一般父女的年龄差也不过如此了吧。那么,安禄山为何要认杨贵妃为母呢?唐玄宗知道后又为何不阻止,反而乐见其成呢?
安禄山善于钻营奉承,谋求升职
安禄山出生于武则天在位末期,他母亲的身份也不简单,是突厥部落的巫师,而安禄山本姓原不是安,后来母亲改嫁给安延偃,安禄山成为继子之后才改为安姓。
安禄山不仅骁勇善战,屡立战功,还善于钻营奉承。他起初被张守珪抓住成为阶下囚,结果没几天摇身一变成为张守珪的义子,在义父张守珪的举荐下得到朝廷的重用,成为平卢兵马使,从此安禄山也算是边疆军队里面的一员高级将领了。
安禄山打仗是真的敢拼命,花钱也知道花在刀刃上,朝廷上上下下的权贵都被安禄山打点得明明白白,因此唐玄宗耳边听到的都是对安禄山的夸赞之语。742年,朝廷要在平卢设置节度使,而安禄山在朝臣的一致举荐下,顺利得到这一职位,成为位高权重的地方大员。
性巧黠,人多誉之。授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厚赂往来者,乞为好言,玄宗益信响之。——《旧唐书》
在得到这个职位后,安禄山的野心并没有得到满足,他想要继续往上爬,但想要继续升职就要皇帝玄宗发话了,而安禄山又不能将金银等俗物直接送到皇帝面前,能帮他说话的重量级人物也不多了,所以安禄山将主意打到了皇帝近臣身上。
宰相李林甫、近侍高力士以及宠妃杨贵妃都是安禄山需要处好关系的对象。前两者依靠金钱或许能够打通他们的关系,无论他们收不收自己送的钱,最起码不会揭穿自己,毕竟送礼是正常的人情往来,而杨贵妃这一关却不好过。
安禄山与杨贵妃之间的趣闻
杨贵妃深受唐玄宗宠爱,只要她愿意,唐玄宗什么都能买给她,安禄山的金钱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而安禄山原本就是胡人,不受中原礼仪的条条框框限制,信奉的向来就是有奶便是娘,于是他想出了一个绝佳的主意,那就是认杨贵妃为“干娘”,世上还有什么能比母子之情更牢固呢?
不管安禄山使用了什么手段,他最后真的成为了小自己16岁的杨贵妃的好大儿,安禄山每次入宫都是先去拜见自己的便宜母亲,然后再去见唐玄宗。
唐玄宗对此非常疑惑,询问安禄山为何要先去见杨贵妃,安禄山解释说,在胡人观念中,母亲是排在父亲前面的,唐玄宗听后非常开心,心中对安禄山更加信任。
后请为贵妃养兒,入对皆先拜太真。玄宗怪 而问之,对曰:“臣是蕃人,蕃人先母而后父。”玄宗大悦,遂命杨銛已下并约为 兄弟姊妹。——《旧唐书》
在一些史料中也记载有杨贵妃为安禄山“洗三”的场景,并由此衍生出来很多安禄山与杨贵妃之间的“花边新闻”。那么历史上杨贵妃真的为安禄山洗澡了吗?
“洗三”是古代的一种习俗,意思是新生儿在出生三天后由接生他的人为其进行洗澡,意在洗去新生儿身上的污秽和灾厄,让新生儿能够健康成长。
安禄山接受杨贵妃为自己“洗三”,或许有讨好的意味在里面,意思是以后会奉杨贵妃为“亲母”,凡事听从杨贵妃的吩咐。
杨贵妃为安禄山“洗三”之事在史料中有记载:
后三日,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使宫人以彩舆舁之。上闻后宫喧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禄儿对。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复厚赐禄山,尽欢而罢。——《资治通鉴》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杨贵妃的确为安禄山举行过“洗三”之礼,不过存疑的是,这起事件在《新唐书》、《旧唐书》等正统史籍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只在一些野史中偶有出现,那么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时,是否参考了这些野史呢?我们不得而知。
唐玄宗不阻止安禄山的原因
不管杨贵妃是否为安禄山洗过澡,有一点可以确定,安禄山的确认杨贵妃为母,并且唐玄宗也乐见其成,那么唐玄宗不阻止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是为了博美人一笑。杨贵妃虽然得到唐玄宗宠爱,但其一直无子,因此,她认安禄山为“干儿子”可能是唐玄宗特意安排给她找乐子的,如果没有唐玄宗的许可,安禄山根本不可能进宫,更不说和尊贵的杨贵妃见面了。
而且杨贵妃再怎么会玩,也不至于认一个大自己16岁,且重达三百多斤的大胖子为子,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这起认母风波是唐玄宗刻意安排的。安禄山在成为杨贵妃“干儿子”后想方设法取悦杨贵妃,也因此更加得到唐玄宗的宠信。
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 ——《旧唐书》
其次是笼络安禄山,为自己效命。唐玄宗认为安禄山是一个可造之材,并且他一直认为安禄山忠于大唐,于是想要笼络安禄山为自己效命。唐玄宗认为安禄山出生于西域,对西域风土人情很了解,于是将安禄山依为心腹,为其管理西域,实行“以夷制夷”的策略。
结语
可惜唐玄宗高估了人性,安禄山在得到高位之后,野心也愈加膨胀,对皇位也有了觊觎之心。唐玄宗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初随手布下的一颗棋子,后来竟会成为颠覆大唐的一把利刃。“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仍旧不相信安禄山会反,后来在逃亡途中,与杨贵妃上演了一场感人至深的千古绝恋。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