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是何许人也?其实他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书法。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他的书法艺术,不仅受到当时皇帝的称赞,而且还影响到后世,对唐代乃至后世书法的延续和创新都提供了借鉴。那这样一个人,是如何与政治挂上钩,又是如何与武则天产生联系的呢?听小编给大家慢慢道来。
其实,褚遂良出身于名门贵族,父亲褚亮在隋朝官至散骑常侍一职。在隋末时,褚遂良曾追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唐朝建立后,他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可以说,在当时做官做到中书令,就足以左右唐代政坛了。因此他成为了真正执掌朝政大权的大臣。然而,即便已经位极人臣,但褚遂良的官运还没有停下。在李世民去世前,他被授予托孤重任,加上唐高宗李治的上位,他也出了很大的力气。所以,在李治即位后,褚遂良一时间大权独揽,成为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永徽六年,在是否立武昭仪为皇后的斗争中,褚遂良强烈反对立武则天为后。高宗召褚遂良谈话,他却发了一通议论,给皇帝泼了一瓢冷水。而他那种不要命的态度,“将官笏放在台阶上,同时也把官帽摘下,叩头以致于流血的行为”,更使皇帝恼火,皇帝让士兵把他强行拉了出去。而坐在皇帝身后的武氏,则恨不得立刻将他处死。这件事情,成为了褚遂良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他开始走下坡路了。他不仅得罪了皇帝,也得罪了之后的女皇武则天。
武氏在被册封为皇后之后,褚遂良便被赶出朝廷。武则天称帝后,晚年的褚遂良又一次次被贬,最终老死在异地他乡。而在他死后,武则天等人还没有放过他。一方面把他的官爵削掉,另一方面把他的子孙后代也流放到爱州。可见,武则天是多么的恨他。
但奇怪的是,神龙政变后,武则天却下令恢复他的官爵,并追赠谥号“文忠”。武则天这样的举动,不免让人心生猜测:“难道是武则天原谅了褚遂良?还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武则天认同了褚遂良对唐朝的贡献?”但不管怎么说,武则天在临终前能为褚遂良平反,也是一件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