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正是因为如此,秦王为了解决六国拉拢吕不韦是事件,才用了表面严厉,实际上是保护吕不韦的策略,想要把吕不韦迁入蜀地。
[var1]
秦王这样做,是给秦国朝臣一个交代,也是堵住六国拉拢吕不韦这个口子,再怎么说,秦国朝堂上,反对吕不韦的依然大有人在,尤其是宗室,那么上书要诛杀吕不韦的人也自然不在少数,秦王是希望通过这个办法,去保护吕不韦。
[var1]
只不过吕不韦愿意为了秦王,为了秦国,所以选择身亡了,得到消息的秦王,的确失智了,以至于不惜搭上数万秦军将士的性命。
[var1]
可以看到《大秦赋》中秦王在得知吕不韦身亡的消息后,是即刻召集朝臣去议事的,准确地讲也不是议事,毕竟秦王也没打算和众人商议,更多的是通知,直接告诉重臣,“我要灭赵”。
[var1]
要知道,此时秦国的确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毕竟之前秦国的重心完全放在了瓦解六国联盟这件事上,根本就没有做好军事攻打赵国的准备,但凡一个正常的秦王,他都不会如此急切地发动战争,因为这无意义让出征秦军进入到危险境地。
[var1]
而且秦王之前是比较听从于李斯的建议的,不过这一次,谁劝谏秦王都没用,秦王也根本就没有和朝臣争论的意思,他及时要打赵国,而且是灭国那种,剧中这段想要表现的是,在秦王心中,吕不韦对他很重要,或许吕不韦的死给他带来悲痛,不亚于当初嫪毐之乱,其母后给他造成的悲痛了。
[var1]
所以说这一次,秦王不是秦王,而是再度回到了之前那个莽撞冲动的政儿,他要拿赵国一国,来给吕不韦殉葬,这种决策本身上就是疯狂的。
[var1]
因为秦王此时的决策,已经偏离了秦国的战略,而且《大秦赋》中张鲁一在这一段的表演,已经是几近咆哮式的了,当然这段张鲁一的台词还是缺乏气势,眼中带泪到还是可以。
[var1]
此时的秦王给人的整体状态就是一个失智冲动的人,他无需考虑战事失利的问题,或许他也不在几万秦军的损失,他就是要表明一个态度,吕不韦对他很重要,他要让赵国给吕不韦陪葬。
[var1]
也正是因为如此,任何朝臣客观冷静的分析,都无法引起秦王的重视,他此刻要的不是,国之良臣,他不需要任何以秦国利益考虑的朝臣,毕竟但凡秦王自己可以保持冷静,他就知道,自己为了吕不韦而发动对赵国的灭国之战,是何等的冲动愚蠢。
[var1]
此时的秦王,准确的讲不是带着情绪的人,而是一个人难以控制的情绪,这种情绪主导之下,秦王必然要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
[var1]
那么是谁造成的这种局面呢?当然是赵国啊,所以说秦王就不考虑那么多了,此时任何人的反对,任何客观准确的局势分析,秦王都听不见,他自己想的是,自己就任性一次怎么了,更何况,打了也不一定会大败,没准就灭了赵国。
[var1]
即便灭不了赵国,也可以以此警示赵国,这就是赵国拉拢吕不韦的惩罚,不过秦王不该如此啊,已经亲政多年了,性子也该稳下来了,要惩罚赵国,有很多办法,没必要直接出兵征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