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是如何处置崇祯遗体的?这一做法可以看出大顺政权很难成功

李自成是如何处置崇祯遗体的?这一做法可以看出大顺政权很难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720 更新时间:2024/1/1 7:29:26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对明朝两位皇帝的优秀品行作出的评价。明朝初期朱棣皇帝把国都从南京到了北京,北京离北部边境较近,意在皇帝镇守国门,只是到了崇祯皇帝这里,明朝已经积重难返,他也回天乏术,感觉自己愧对列祖列宗,最后吊死在煤山的老槐树下,这就是“君王死社稷”的由来。

可以说,崇祯是被李自成逼死的,当李自成攻进北京之后,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身为一个国祚276年的大明皇帝,最后被一个农民掀下了龙椅,自己颜面无存,抵抗不了灭亡的现实,只好以死明志了。只是李自成在紫禁城也没住几天就被赶走,其实从李自成处置崇祯皇帝的遗体问题上,就可以看出大顺政权很难成功。

很多朝代在灭亡的时候都归罪于末代皇帝,不是皇帝荒淫无道就是治国无方,但这个帽子并不适合给崇祯皇帝戴。崇祯皇帝上位时,明朝已经是苟延残喘了,当时党争严重、宦官横行,他的木匠皇帝哥哥不理朝政,任由魏忠贤权倾朝野,但其实这也是一种帝王御权之术,他是想通过重用魏忠贤打压朝中的东林党势力,结果崇祯皇帝上位之后打破了这种平衡。

崇祯上位后励精图治,只是这时候的明朝已经积重难返。崇祯最先处死了恨之入骨的魏忠贤,之后又听信了东林党减免商税的建议,这两点是崇祯好心办坏事的根本。魏忠贤一死,东林党复起,朝中又是东林党的天下,别小看东林党,当年的梃击案、红丸案不好说就是东林党的手笔,当他们看皇帝不顺眼时就会想方设法除掉。

而减免商税看起来是有利于国情的政策,实际上只是为商人服务,而商人背后基本都是东林党这个靠山,他们从各方面寻求自己的利益,完全不顾及国库空虚。崇祯这操作显然断了自己的一条财路,为了解决国库空虚问题,他又提出了精简驿站的改革,结果李自成就因为这次改革而失了业,后来走上了起义的道路,不知道崇祯皇帝会不会后悔做出当初的决定。

崇祯皇帝也是个倒霉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正是地球小冰河最为严重的时期,年年灾害让本就国库空虚的明朝在风雨中飘摇,崇祯虽然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但已经无法改变明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了。

当时明朝内忧外患,国内农民起义,外边清军虎视眈眈,而他到了后期时多疑、暴戾,这不能说他昏庸,到了内忧外患的时候,换作谁都会产生帝位不保的心理,这种巨大压力的情况下难免会心情焦灼,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也是在所难免。除了袁崇焕被冤死之外,其他朝臣也有波及,各个部门职位调动频繁,处处能够看出崇祯皇帝的不安心里,太没有安全感了。

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会君臣失心,互相不信任成全了李自成,李自成推出的爱民政策深得人心,队伍快速壮大起来,成立了大顺政权之后,他势如破竹一般攻进了紫禁城。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处死了后妃与公主,又安排太子出逃,最后自己吊死在煤山树下。死前遗言:“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死得很悲壮也很憋屈,到死前还想着尊严与百姓,只是身为一个皇帝最后沦落到自缢身亡的地步也是够凄惨。崇祯提前给自己安排好了后事“任贼分裂朕尸”,李自成倒是没有分裂崇祯的遗体,但也没好到哪里去,他把崇祯皇帝与皇后的遗体在东华门示众,明朝那些旧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可见世态炎凉、人走茶凉。

李自成把崇祯的遗体暴尸于众,之后命州府自行安葬,而他却住进了紫禁城沉浸在了温柔乡中。崇祯活着的时候根本没有给自己准备陵墓,州府哪有那么多的钱给先帝安葬,只能聚集众人赞助,最后凑了二百多两银子,把崇祯皇帝与皇后的棺椁合葬在田贵妃墓中。田贵妃是崇祯皇帝生前喜爱的妃子,算是规模比较体面的陵墓了,一代皇帝被潦草安葬。

之后州府感觉崇祯虽是亡国皇帝,那也是皇帝,死后陵墓周边不能连个围墙都没有,又凑了几两银子在田贵妃的陵墓旁边盖了一圈围墙,这些忠心的旧臣总算是感觉对得起先帝了。李自成如此处置崇祯皇帝的遗体,就可以看出大顺政权很难成功,原因很简单。

明朝是有276年国祚的国家,二百多年经历了十六任皇帝,支撑起这个江山的不仅仅是朱家的皇帝与宗室,还有很多忠心耿耿的老臣,即使像东林党这样的党派,他们的心中也始终把皇帝作为自己的正统领导人,而且这些人根基很深,如果没有本事也走不进朝堂。

李自成没有善待崇祯皇帝的遗体,自然就得不到这些旧臣的支持,在他们心里这是对先皇的亵渎,他们不敢公开反抗,但至少不会与李自成交心。而李自成的政权基于农民,没有什么统治国家的管理经验,他缺少的就是这方面的人才,他只知道打江山,不会管理江山,那打下来的江山无人扶持也不会长久。

最为关键的一点,李自成只顾及“亲民”,对百姓照顾颇多,对那些王室贵族却进行疯狂的打压、压榨,从他们身上搜刮钱财。要知道,这些人都有着深厚的根基,在政治、经济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李自成压根瞧不起,普通百姓能有多大见识,像李自成这样的农民算是优秀的,但也是目光短浅,他的短浅就代表着大顺的短命。

反观清军入关后,把崇祯皇帝的遗体从田贵妃的陵墓中迁移出来,另建了思陵,给了崇祯皇帝足够的体面。清朝皇帝的举动深入明朝旧臣的心理,自然拉拢了一部分人心,这也是清军后来能够顺利进军中原的主要原因,他们得到了明朝旧臣的扶持与帮助,而这一点正是李自成想不到的,他最后只能落个身亡九宫山的下场。

崇祯皇帝为挽救大明江山真的是操碎了心,只是明朝已经积重难返,自己又缺乏管理经验,考虑问题过于片面、主观,再加上小冰河严重时期,一步步把明朝推向了灭亡。崇祯是个好皇帝,只是力气没用到正地方,明朝灭亡,他自缢在煤山树下,算是维护了自己最后的尊严。

李自成手里本来抓住了民心这个王牌,但是他没有用好这张王牌,他没有刘邦朱元璋的明智之举,人家都懂得招贤纳士、唯才是用,李自成只知道收揽民心,暴尸崇祯皇帝的遗体让他失去了管理江山的人才与能力,为此注定了大顺政权很难成功的结果。

参考资料:《明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朱元璋26子,为何没人敢和朱标争太子位?朱棣:我都得忍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为太子,历史上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标,朱元璋为什么让朱标做太子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明太祖朱元璋选择“接班人”时就很“痛快”,刚称帝时就立朱标为太子,没有丝毫犹豫,其他皇子也心服口服,不敢露出丝毫争夺之意,权力的传承竟然一派祥和之意,没有任何波澜,要知道朱元璋足足生下26位皇子,这其中雄才大略者不在少数,比如后来成为“永乐大帝”的朱棣。那么这么多皇子为何就没人敢与

  • 流动作战和根据地,张献忠、李自成应如何选择才能最终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献忠与李自成谁的破坏力大,张献忠李自成实力,张献忠怎么投奔李自成

    张献忠 我们可以从张献忠的作战案例以及当时官方对其作战特点的评价可以看出这种流动作战的优点。崇祯八年(1635年),张献忠率军联合闯王高迎祥等人袭击凤阳时,便是长途奔袭,趁明军不备而攻击得手。当然,这也是得益于张献忠有着装备精良的骑兵部队,张献忠的骑兵部队每人配备两到三匹马,保证了马匹长途奔袭的能

  • 年过古稀的李善长,每天勤劳务农,为何朱元璋仍然不放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作为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在历史上明朝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不可否认的是,明朝在后期重视了火器的发展,可是明朝末期出现了党争,结果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党争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都是非常大的隐患。在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中,朱元璋的出身是非常低微的,历史上记录在册的皇帝中,比朱元璋出

  • 西夏最有权谋的女人,原本是小皇帝的表嫂,结果却逆袭做了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西夏美女照片,西夏皇后一览表,西夏最有名的皇后

    梁皇后从小就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人,也就是因为她从小貌美如花的原因,所以早在她年仅12岁的时候,就被西夏的一位权贵大臣给看重,并且还娶回了家中当妻子。然而,很不巧的是这位西夏的权贵大臣是皇帝的大表哥,更不巧的是梁皇后除了天生貌美之外,还是一个非常具有权谋的女人,并且她的野心还特别的大。当梁皇后看到小皇

  • 3任妻子,2顶绿帽子,无一子嗣!李自成的“无能”,得以证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真实的李自成简历,李自成和他的后代,李自成有哪些未解之谜

    可惜,终是被自己狭隘的眼界所束缚,之前一事无成的李自成可能怎么也没想到,是几年后他会站在权力的顶峰,俯瞰那些曾经欺负他的人。因此他冲进了北京城那座皇宫。但他仅仅做了42天的皇帝,就被迫下了台。他在为自己的胜利所陶醉时,却忽视了关外的满洲人这个大敌,终被人赶下台。而闯王也随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自古以

  • 洛、蜀、朔党争中的南北地域问题,是宋朝士人南北冲突的根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北地域矛盾,宋朝南北战争的史实,南北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在他们的推动下,这一阶段的政治主题是“元祐更化”,有学者将其称为“元祐政治路线”。如众所知,是北宋后期政治纷争愈演愈烈的历史阶段,而在众多层出不穷的政治风波中,洛、蜀、朔党争可以说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者,也是有宋一朝最为著名的地域性结党事件。洛蜀朔党争之说源自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一书,其略云:“哲宗即

  • 泼在张居正身上的一盆脏水:他的一顶大轿三十二人抬,未免太扯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张居正合集,万历皇帝张居正,世间已无张居正

    但张居正上任后,立即大刀阔斧进行了一系列“新政”,用积极努力的态度和高超的治国理政之道,试图对危机深重的明王朝来一次脱胎换骨的全面革新,给明朝打了一针“强心针”,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明朝灭亡的步伐,被后人视为“救时宰相”。 在经济上,他首创并推行“一条鞭法”,严厉打击地主豪绅、王侯将相们隐匿田亩、偷漏

  • 皇帝要杀外甥,皇后穿一身补丁衣服,朱元璋当场湿了眼眶:回家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当场下令斩杀亲外甥,朱元璋怎么对待自己的外甥,因为打了一个喷嚏而被朱元璋处死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生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从小日子过得特别苦,受尽了贪官污吏的欺压,但一家人互相扶持,日子勉强能过下去。然而1343年,旱灾、蝗灾、瘟疫一齐发生,半个月内朱元璋的父亲、大哥、母亲统统去世。朱元璋穷到给家人买棺材的钱、埋葬亲人的土地都没有,只能用破衣服把他们包裹起来,葬在邻居刘继

  • 祭祀帝王庙时,嘉靖突然指着一个牌位发飙:让他滚出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嘉靖把谁的牌位抬出了宗庙,明朝皇帝嘉靖,海瑞嘉靖对话完整版

    中国是一个讲究礼教的国家,对于在历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各种各样的方式祭奠,以示后人的怀念之情。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大明之后,就在南京修建了历代帝王庙,专门祭祀有德行的帝王和他们的贤臣名将。朱元璋起自寒微,自己就缔造了伟业,眼光自然非常挑剔和毒辣,并不是随便哪个皇

  • 皇后和太子死得太早,导致了元朝皇帝大乱斗,让帝国分崩离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元朝太子图片,元朝的皇帝和皇后,元朝哪个皇后被逼死了

    元帝国是蒙古人建立的庞然大物,也是蒙古帝国的宗主国。然而,入主中原百年之后,曾经横行天下的元军却迅速衰落,很快就被元末农民军摧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皇位不稳,一直被认为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元朝皇帝自元成宗铁穆耳之后,就没有消停过,时刻面临竞争。蒙古人的继承人制度,本来就先天不足。蒙古旧俗是“幼子守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