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次子朱高煦究竟犯了什么错,被侄子朱瞻基放在缸里活活烹死?

朱棣次子朱高煦究竟犯了什么错,被侄子朱瞻基放在缸里活活烹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761 更新时间:2024/2/8 9:42:44

明朝时期,朱元璋孙子朱棣的二子朱高煦便是这样一位因“有勇无谋”而落得个凄凉下场的主儿!

在奉行长子继承制的封建王朝,朱高煦是很冤屈的,因为他上头有个比他大两岁的哥哥朱高炽。朱高炽的存在对于朱高煦而言如同一道天堑:除非哥哥早死,要不然他想继位几乎是痴人说梦。

影视剧朱高煦

原本,做了老二的朱高煦也并未觊觎父亲朱棣用特殊手段得来的皇位。可在“靖难”开始后,随着他战功的显赫,他想继承大统的野心便也越来越甚了。

关键,在这个节骨眼上,在朱高煦几次救了父亲后,父亲朱棣给他的这个野心加了一把大火——

一次,朱棣在浦子口被建文帝的大军打败,心灰意冷之际,朱高煦带兵赶到,逆转了局面。或许是那次被救后反败为胜太过情绪激动,朱棣竟一边抚摸着儿子朱高煦的后背一边对他说:“你要好好努力啊,你大哥经常生病,哎!”

听完这话后,朱高煦整个人都为之一振,他听明白了:父亲这是在告诉他只要自己努力,皇位很可能会传给他,而非那个肥胖且有些痛风的哥哥朱高炽。

如果把给人念想叫做“画饼”,那么,此时朱棣算是给儿子朱高煦画了一个大饼了。

朱棣给朱高煦画完这个大饼后,朱高煦竟就此在野心的驱使下成为了一个有勇无谋的阴谋家,他一面各种设法建功同时招募私兵、击杀兵马指挥、私用御用器物;一面他又想出各种法子打压哥哥朱高炽。

朱高煦绝没想到,自己对哥哥朱高炽的打压竟弄巧成拙一般成就了哥哥。

朱高煦一次次设计陷害朱高炽,可结果每次都落了个空,在他多次挑拨是非、陷害太子后,解缙冤死、黄淮入狱,皇太子朱高炽毫发无损,这自然是因为朱高炽本人做事小心谨慎且有谋略。在一次次成功躲过陷害后,朱棣对自己这个胖胖的长子便越发欣赏了。

朱高煦

说来,朱棣对长子朱高炽的赏识还有一层很深远的关系:他看中了自己皇长孙、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

朱瞻基自幼聪慧且生得一副帝王之相,早在他还是个孩子时,他的爷爷朱棣就曾在靖难之役胜利以后,就亲自挑选当时的著名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朱棣几次三番告诉皇孙的老师们:你们一定要尽心竭力教导他,他甚至还亲自将他带在身边教导。

就连后来永乐中期以后的远征漠北,朱棣总是将朱瞻基带在身边,让他了解如何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

朱棣此时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他看中了这个皇长孙,自然也会把皇位传给长孙的父亲。

那么这朱瞻基是否真是可造之材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从后来继承王位后的作为便可看出。实际上,能被杀伐决断、见过各种风浪的“老姜”朱棣看上,这孩子八级不离十是可造才了。

这一点,连朱高煦自己也深以为然。史书记载,有一次,这朱瞻基陪同父亲朱高炽、叔叔朱高煦一同拜谒孝陵。途中,朱高炽因身体肥胖又患有足疾竟不慎跌了个跟头,朱高煦见状很鄙夷地在后面讪笑道:“前人蹉跌,后人知警。”

此时走在他们后面的朱瞻基听了立马大声应道:“更有后人知警也。”朱瞻基话音落后,朱高煦本能地回头看向侄子朱瞻基,在瞅见他一脸正色立于风中后,他当即大惊失色。没错,在那个时候,朱高煦就断定:这个侄子绝非一般人。

显然,当时朱高煦虽料想到这个侄子才胆略过人,却并想不到,自己会死在他手里。

朱高煦一心想要学唐太宗,毕竟人唐太宗李世民也是老二也后来逼宫做了皇帝,他可以,那么自己为何不行呢?显然,朱高煦忘了,唐太宗之所以能成霸业并非因为他排行老二,而是因为他有过人的谋略。而这点,恰恰是他朱高煦欠缺的。

1425年五月,朱高煦哥哥朱高炽在做了几个月皇帝后竟因肥胖及病痛一命呜呼了。死去这年,他年才47岁。

朱高煦死时,其皇太子朱瞻基人在南京,他不得不在匆忙间得知噩耗后赶往北京奔丧。

此时的朱高煦顿觉时机大好,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暗杀朱瞻基自己继承哥哥的皇位。于是,经过部署后,朱高煦便派人埋伏在山东准备等到侄子途径此地时将他杀害。

朱瞻基

可朱高煦派去的人在山东等来等去,却怎么也没等到朱瞻基,几天之后,北京传来了新君继位的消息,这时的朱高煦才知道自己这次筹谋失败了。

显然,这次行动也是朱高煦“有勇无谋”的一次体现。

侄子朱瞻基的顺利继位,并没有扑灭朱高煦想篡位的野心。相反,他想做皇帝的野心一日比一日更甚。这时期,他将自己和父皇朱棣对比,毕竟自己父亲当年也是杀了侄子朱允炆继位为帝,父亲可以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呢?

显然,此时的朱高煦和多年前一样思维有了漏洞,他只看到父亲朱棣篡位和他此时情况类似,却忘了:父亲朱棣能篡位成功靠的是卓尔不群的谋略。而这点,恰是有勇无谋的朱高煦最欠缺的。

更可悲的是,下属听说皇帝御驾亲征,打算把大哥绑了送去做投名状,毕竟造反这事太危险,谁都不想诛九族。

朱高煦这才明白,从一开始他就错了,以他的人望实力,根本就没有获胜的机会。比起当年的老爹,他差的太远。

朱瞻基刚刚继位后不久,朱高煦起兵造反。皇叔造反后,刚刚继位的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平定叛乱。相当有意思的是,朱瞻基决定亲征的消息刚刚传来,朱高煦的属下便开始筹谋绑了大哥去邀功。

这种情势下,朱高煦造反的结果可想而知:他打都没打就投降了。

朱高煦谋反失败后,仁慈的朱瞻基并没有杀害谋反的叔叔朱高煦,他当时怎么处置的,请看史料记载的具体:返回北京后,宣宗将朱高煦父子废为庶人,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还亲自把平息朱高煦叛乱一事编写成《东征记》,昭示群臣。

当然,朱瞻基也处置了一批朱高煦的同党,比如王斌等人。

很显然,在这件大事面前,朱瞻基是非常念旧情的处置方式。历史上,参与谋反之人最终只被贬为庶人,这是极其少见的。

可面对如此这般优待,朱高煦却似乎并不领情。

被关押在皇城西安门内不久后,朱瞻基前去探望皇叔。可中途,朱高煦竟故意绊倒了皇帝。皇帝朱瞻基摔了个四脚朝天后自然是怒不可遏,偏偏朱高煦还在这种时候补刀到:你和我皇兄摔倒的样子连摔跟头的样子都那么像,都活像一条狗!

士可杀不可辱,何况是九五之尊的帝王,何况,朱高煦侮辱的还不仅仅是自己还连带自己父皇也一并侮辱了。

龙颜大怒的后果便够吓人了,何况龙颜盛怒!盛怒之下的皇帝朱瞻基做出了一件和他平日所为截然不同的事,他决定用不见血的方式杀死皇叔。

朱詹基先是命令周遭武士用一口铜缸将朱高煦倒扣在内,然后在铜缸周围点燃柴火,将朱高煦活活烧(烤)死了。

之后,朱高煦的几个儿子也全都被杀。如果站在今天的角度回看朱高煦被杀的这段历史,那么最好的总结评语大概就是这句很流行的“不作死就不会死”了。

作死,有时可活;可若作死者没有谋略,当必死无疑。

更多文章

  • 李自成是如何处置崇祯遗体的?这一做法可以看出大顺政权很难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自成如何对待崇祯遗体,大顺是李自成吗,大顺王李自成的一生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对明朝两位皇帝的优秀品行作出的评价。明朝初期朱棣皇帝把国都从南京到了北京,北京离北部边境较近,意在皇帝镇守国门,只是到了崇祯皇帝这里,明朝已经积重难返,他也回天乏术,感觉自己愧对列祖列宗,最后吊死在煤山的老槐树下,这就是“君王死社稷”的由来。可以说,崇祯是被李自成逼死

  • 朱元璋26子,为何没人敢和朱标争太子位?朱棣:我都得忍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为太子,历史上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标,朱元璋为什么让朱标做太子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明太祖朱元璋选择“接班人”时就很“痛快”,刚称帝时就立朱标为太子,没有丝毫犹豫,其他皇子也心服口服,不敢露出丝毫争夺之意,权力的传承竟然一派祥和之意,没有任何波澜,要知道朱元璋足足生下26位皇子,这其中雄才大略者不在少数,比如后来成为“永乐大帝”的朱棣。那么这么多皇子为何就没人敢与

  • 流动作战和根据地,张献忠、李自成应如何选择才能最终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献忠与李自成谁的破坏力大,张献忠李自成实力,张献忠怎么投奔李自成

    张献忠 我们可以从张献忠的作战案例以及当时官方对其作战特点的评价可以看出这种流动作战的优点。崇祯八年(1635年),张献忠率军联合闯王高迎祥等人袭击凤阳时,便是长途奔袭,趁明军不备而攻击得手。当然,这也是得益于张献忠有着装备精良的骑兵部队,张献忠的骑兵部队每人配备两到三匹马,保证了马匹长途奔袭的能

  • 年过古稀的李善长,每天勤劳务农,为何朱元璋仍然不放过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作为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在历史上明朝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不可否认的是,明朝在后期重视了火器的发展,可是明朝末期出现了党争,结果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党争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都是非常大的隐患。在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中,朱元璋的出身是非常低微的,历史上记录在册的皇帝中,比朱元璋出

  • 西夏最有权谋的女人,原本是小皇帝的表嫂,结果却逆袭做了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西夏美女照片,西夏皇后一览表,西夏最有名的皇后

    梁皇后从小就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人,也就是因为她从小貌美如花的原因,所以早在她年仅12岁的时候,就被西夏的一位权贵大臣给看重,并且还娶回了家中当妻子。然而,很不巧的是这位西夏的权贵大臣是皇帝的大表哥,更不巧的是梁皇后除了天生貌美之外,还是一个非常具有权谋的女人,并且她的野心还特别的大。当梁皇后看到小皇

  • 3任妻子,2顶绿帽子,无一子嗣!李自成的“无能”,得以证实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真实的李自成简历,李自成和他的后代,李自成有哪些未解之谜

    可惜,终是被自己狭隘的眼界所束缚,之前一事无成的李自成可能怎么也没想到,是几年后他会站在权力的顶峰,俯瞰那些曾经欺负他的人。因此他冲进了北京城那座皇宫。但他仅仅做了42天的皇帝,就被迫下了台。他在为自己的胜利所陶醉时,却忽视了关外的满洲人这个大敌,终被人赶下台。而闯王也随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自古以

  • 洛、蜀、朔党争中的南北地域问题,是宋朝士人南北冲突的根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北地域矛盾,宋朝南北战争的史实,南北地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在他们的推动下,这一阶段的政治主题是“元祐更化”,有学者将其称为“元祐政治路线”。如众所知,是北宋后期政治纷争愈演愈烈的历史阶段,而在众多层出不穷的政治风波中,洛、蜀、朔党争可以说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者,也是有宋一朝最为著名的地域性结党事件。洛蜀朔党争之说源自邵伯温《邵氏闻见录》一书,其略云:“哲宗即

  • 泼在张居正身上的一盆脏水:他的一顶大轿三十二人抬,未免太扯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张居正合集,万历皇帝张居正,世间已无张居正

    但张居正上任后,立即大刀阔斧进行了一系列“新政”,用积极努力的态度和高超的治国理政之道,试图对危机深重的明王朝来一次脱胎换骨的全面革新,给明朝打了一针“强心针”,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明朝灭亡的步伐,被后人视为“救时宰相”。 在经济上,他首创并推行“一条鞭法”,严厉打击地主豪绅、王侯将相们隐匿田亩、偷漏

  • 皇帝要杀外甥,皇后穿一身补丁衣服,朱元璋当场湿了眼眶:回家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当场下令斩杀亲外甥,朱元璋怎么对待自己的外甥,因为打了一个喷嚏而被朱元璋处死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出生于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从小日子过得特别苦,受尽了贪官污吏的欺压,但一家人互相扶持,日子勉强能过下去。然而1343年,旱灾、蝗灾、瘟疫一齐发生,半个月内朱元璋的父亲、大哥、母亲统统去世。朱元璋穷到给家人买棺材的钱、埋葬亲人的土地都没有,只能用破衣服把他们包裹起来,葬在邻居刘继

  • 祭祀帝王庙时,嘉靖突然指着一个牌位发飙:让他滚出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嘉靖把谁的牌位抬出了宗庙,明朝皇帝嘉靖,海瑞嘉靖对话完整版

    中国是一个讲究礼教的国家,对于在历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各种各样的方式祭奠,以示后人的怀念之情。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大明之后,就在南京修建了历代帝王庙,专门祭祀有德行的帝王和他们的贤臣名将。朱元璋起自寒微,自己就缔造了伟业,眼光自然非常挑剔和毒辣,并不是随便哪个皇